歷代風水故事匯集
42
2023-07-07
在中國里風水之術可是有幾千年的歷史文化在,我們不能一味的認為那是迷信,難道這結合了幾千年的智慧是假的?這是對我們祖先智慧的侮辱,現在小編就給大家講講都是長長見識,現在就來看看歷代風水故事匯集吧!
歷代風水故事匯集
歷代風水故事集
袁紹發達的風水故事
東漢時期,一個名叫袁安的書生父親死了,他四處為父親尋找墓地。遇到三位書生,三位書生得知袁安的目的后,很是為其孝心感動,指著附近一地,對袁安說:“把父葬于此地,后人可以世代做大官。”
袁安照辦,后果然發達。袁紹就是袁安的后人。
以上故事摘自《漢書》,這個故事有一定的傳奇色彩,反映了漢朝時期人們已經認識到后代得富貴貧賤和風水關系。
安祿山造反的風水傳說
唐代有一個叫汪風的人,其家宅連續發生怪異事故,十年間妻兒奴仆陸續亡故,疑心住宅的不吉,把家宅賣給同鄉的盛某,不料盛某住進以后,沒幾年妻兒奴仆也陸續亡故。盛某一見不妙,于是折價賣宅,可是無人愿買。
后來縣衙小吏張勵,路過該宅,見該宅內兩個箭桿粗的青氣沖天,便以為宅內有珠寶,于是貪心買下,立即遷入。晨起又見兩股青氣,于是在青氣處拼命挖掘。
挖到六七尺時,見一圓形石盤,下面是一個精雕細刻得石柜,縫隙用鐵汁澆筑,并加石灰密封,外又用鐵鏈固石盤,印有九方紫文。遂打開是朱印和銅盤,不料有大猴跳出,倏忽不知去向。再觀盤內有一方石銘,上刻:“禎明元年七月十五日,茅山道士鮑知遠囚神猴于此,其有發者,發后十二年,胡兵大亂、六合煙塵,發者俄亦族滅。”
第二年張勵家便遭滅族之禍,再十二年安祿山造反。
以上故事摘自《太平廣記》。可見唐朝時平民百姓已經認識到陽宅風水對人的巨大影響。
風水祖師郭璞---其驗如神之一
司馬睿鎮守建鄴時,王導請郭璞勘測風水地,得澤山咸卦,變卦為水風井卦。郭璞于是斷言,東北方帶有“武”字得州郡,可得銅斧;西南方帶有“陽”字的州郡,水會沸騰。時間不久,后來果然在東北方武進縣的田中得到了五枚銅鐸,在西南方歷陽縣的泉水沸騰了一天。
風水祖師郭璞---其驗如神之二
晉朝的皇帝明帝想了解葬墳的事情,聽說郭璞正在為人葬墳,于是化裝成平民前去觀看。到了實地一看,是葬在龍角上,于是問墳主,為什么葬在龍角上(古人傳說葬在龍角出帝王,要砍頭的)。主人答:“郭璞說是葬在龍耳上,不出三年招天子。”皇帝一臉的驚愕,“是出天子嗎?”主人答:“非出天子,當能招引天子來問。”
以上故事摘自《世說。術解》。
風水祖師郭璞---其驗如神之三
張裕的曾祖父張澄準備葬父,于是邀請郭璞,請其勘測風水寶地。
郭璞先找了一處,對張澄說,“葬到這個地方,你可以活到百歲,做到位極人臣的三司級別官員(古代三司為太尉、司徒、司空,相當于現在的政治局常委),但是后代子孫不旺。
接著又找了一處,對張澄說:“葬到這個地方,你只能活到五六十歲,官職級別也低多了,但是后代顯貴。”
張澄選擇了后者,后官職做到光祿大夫(主管皇帝膳食的官員),六十四歲逝世。但是子孫顯達。應了郭璞之言。
古代真實的風水故事
明代萬歷年間資政大夫工部尚書郭朝賓林墓,坐落在汶上縣城東北35華里的白石鄉郭林村境內。凡去過尚書林的人,無不稱贊林墳確實不愧為一塊風水寶地。林的建設工程艱巨,耗資龐大,建筑宏偉,做工精細,堪稱一絕。可說是別具風格,獨具特色。尚書林自建林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幾百年來它像一顆璀璨的明珠,閃耀在中都大地上,流傳著優美動聽的故事。
據說,郭尚書1577年告老還鄉后,住在縣城東門里路北郭尚書府。有一天同朝為官的好友,當時的太子太傅東閣大學士禮部尚書于慎行奉旨去南方視察,路經汶上,前來探望。在談話中,兩人說到百年后之事,于尚書建議郭尚書選擇一處風水寶地作為百年之后的墓地,并推薦一位很有名望的風水先生前來看風水。郭尚書同意了于尚書的建議,并托他辦理。
于慎行到達南方,說明此事,老風水先生欣然同意,擇吉日前往。準備起程這天,一只鳳凰在風水先生的宅院周圍盤旋飛翔。老風水先生及隨員一行,開始起程前往汶上。誰知這只鳳凰卻在前面帶路,他們行走得快,鳳凰飛得就快,他們行走得慢,鳳凰飛得也慢。夜間住宿鳳凰就在所住房頂棲息,從不落地。風水先生這才明白這是一只神鳳,隨命隨從人員緊跟鳳凰。就這樣一行人等晝行夜宿,不一日來到汶上境內,路遇一大片生長茂盛的柏樹林。誰知鳳凰卻圍繞柏樹林盤旋三圈隨即向西繼續飛行。到達城東門后,在一棟樓房的頂端站立。風水先生讓隨人問及此府第是何人所住,回答是郭尚書府。風水先生喜出望外,就在此時郭尚書親自迎出門外,寒暄之后迎入府內,設宴款待,待為上賓。敘談之中,說及鳳凰在城東約五里許,遇有一大片柏樹林是何人家之林地。郭尚書答曰:“此乃我郭氏祖林也。”老風水先生恍然大悟口中自語道:“真乃仙鳳也。”隨即隨鳳凰前往,郭尚書親自陪同。時值正午,一行人等來到曇山以北約3華里的地方,鳳凰突然在此盤旋數周,隨即降落,等眾人趕到后,鳳凰卻不見了。老風水先生隨即命人將鳳凰降落的地方做好標記。他說:“此乃仙鳳,它決不落無名之地,此地就是塊風水寶地。我一生為人看風水甚多,像這種情況乃屬首次,很可能也是最后一次,這事真神也。”回到尚書府,郭尚書命人將這地方買下。又將自己兒孫叫來,命他們磕頭拜見風水先生,并要求他們精心照顧。在郭尚書的再三挽留下,老風水先生從此之后一直在郭尚書兒孫的精心照顧下安度晚年。去世后,尊其所囑,葬于鳳凰山南面平坦而向陽處。
萬歷十三年六月十一日(1585年)郭尚書因病去世。萬歷皇帝命令為郭尚書建造高規格的林墓,并命于尚書親自督建。萬歷十四年(1586年)于慎行奉命視察尚書林建設情況,他從林的前方向后觀看:尚書林門前一對華表像擎天立柱聳立兩旁;一對雄獅對視而立;刻有“劾建”二字的林門牌坊橫跨于林的前方;馬羊及其他吉祥物石刻群活龍活現;文官武將樹立兩旁;二道牌坊立于石刻群的后方,上刻有萬歷皇帝諭祭文和諭祭供品的兩龜跌透龍碑更加為尚書林增加了光彩;南北寬7米,東西長約15米的大過廳建在林的正中;尚書墳墓座中而建,上刻有“明資政大夫工部尚書郭公黃涯之墓”的墓碑立于墓前。于慎行看后連聲說“好!好!好!郭尚書林東有鳳凰山,西有九頂蓮花山,兩山好比是鳳凰的雙翼,鳳凰頭正位于林的前方,而玉山就是鳳凰尾。尚書林正建在鳳凰的脊背上,遠遠望去就像一只展翅欲飛的鳳凰,說它是一塊風水寶地一點也不為過。郭尚書頭枕玉山,腳蹬曇山,這風水太好了!”并親自揮毫潑墨為郭尚書撰寫墓志銘,東山也因此更名為鳳凰山,林后則為玉山。村內郭姓因都是郭尚書后裔,村莊也因此得名。自尚書之后,其后代又有三名五品官,其中兩名被封為大夫。正如林前華表詩曰:水繞山環鐘靈秀之氣則千年不竭,龍蟠虎踞澎湃騰之區而萬載長安。
歷代風水故事
東漢時期,人們對喪葬風俗非常重視,這促進了風水術的發展。在《后漢書》中,記載了許多有關風水的故事。
據《后漢書.袁安傳》記載,袁安的父親死后,他的母親要他去訪求葬地,在路上,袁安遇見了三位書生,書生們指著一塊地說:“若將你的父親葬在這塊地上,你可以官至上公”。袁安照此辦了,后來果然累世隆盛。
在東漢末年,江東豪強孫堅的父親死了,四處尋訪葬地。有個異人對他說:“你是希望當百世諸侯,還是想當四世皇帝?”孫堅說想當皇帝。異人乃指一處。孫堅就在該地埋葬了他的父親。當時富春江有沙漲暴出,又有異人說:“此沙狹而長,子孫將為官長沙。”后來孫堅任長沙太守,他的后代孫權至孫皓四世稱帝。
在魏晉時期,產生了象管輅、郭璞這樣的風水術宗師,同時還有一大批擅長風水術的隱逸之士,《晉書》記載了幾位無名氏風水師的故事:
陶侃從小家貧,辦喪事都很困難,在即將下葬先人時,家中的牛不知道跑到什么地方去了。陶侃在找牛的途中遇見一個老頭,老頭告訴他說:“前面的山岡下有一條牛在溝中睡覺,若在那個地方下葬,后人可以位及人臣。”老人又指著另一處地方說:“其次就是那個地方,后人可以代代出二千石的官。”老人說完就不見了。陶侃按照他的指點,找到那頭牛,并在那里下葬了自己的親人。并把老人所指的另一座山告訴了周訪,周訪的父親死后,就把父親埋在了那座山上。后來,周訪官至益州刺使,周訪的子孫也都當上了刺使。陶侃則官至太尉,頗多功績。
又有個善相墓的人,說羊古的祖墓上有帝王之氣,如果鑿開墓就會斷絕子孫,但可以出“折臂三公”。羊古把祖墓鑿開了。后來他騎馬時跌斷了手臂,但是他官至尚書,沒有后代,應驗了風水師的話。
在南朝劉宋期間,有個風水名師看見詢伯玉家的祖墳,就對伯玉的父親說:“你家當出顯貴,但恐怕不會長久。”,伯玉聽說此事,說:“朝聞道,暮死可矣。”后來,伯玉輔助蕭道成成就了帝業,但后來就被齊武帝誅殺。
到了唐代,相地知識逐漸科學化,風水活動亦日趨繁盛。據《通典》卷138援引《開元禮》記載,唐代不論是官人還是庶人,只要死了,都要“卜宅兆”、“卜葬日”,這成為一種很普遍的習俗。
唐初,徐績請人卜葬,占辭說:“朱雀和鳴,子孫盛隆。”但風水師張景藏卻不以為然,認為“所占者,過也。此所謂朱雀悲哀,棺中見灰。”后來徐敬業在揚州反叛,武則天大怒,派人撬開了徐績的墳墓,焚尸為灰,應驗了張景藏的斷言。
武則天當政時,侍中郝處俊因為曾經極力反對高宗讓位武則天,而受到武則天的冷落。郝處俊死后,有風水師經過郝的墓地,說:“葬壓龍角,其棺必斫。”后來,郝處俊的孫子犯了罪,禍連九族,郝處俊的墳墓被掘。
據《摭遺》,唐玄宗獵于溫泉之野,鶻飛兔走,御駟急弛,只有白云先生張約的快馬能跟得上玄宗。到了一個山頭,看見一座新墳,張約審視良久,玄宗問看到了什么,張約說:“葬失其地,安龍頭,枕龍角,不三年,自消鑠。”此時旁邊有樵夫,玄宗便問是何人葬于此地,樵夫說是山下崔巽家。玄宗和張約來到崔家,對崔巽之子說:“山上的新墳,不是吉地!”崔巽之子說:“父親臨終前曾說過,安龍頭,枕龍角,不三年,皇上至。”玄宗聽了很是驚嘆。張約則自嘆技不如崔巽,后來回到山里修行去了,玄宗則下昭免去了崔家的終身徭役。
唐代設有司天監,監里的官員都精通風水之術。風水宗師楊筠松就曾在司天監任過職。
五代時的錢锍曾任唐末鎮海軍節度使,在蘇南和浙江一帶形成割據勢力,以后又建立了吳越政權。當時他準備修光牙城。大公府有個風水師前來游說:“王若改舊城為新城,國家的命運只有100年,但如果填筑西湖而修城,國家就會有一千年的命運。”錢锍不相信風水,因此也就很不客氣地回答:“我只想改舊為新,國運能有100年,我也就心滿意足了。”后來吳越國果真只存在了99年。
至宋代,風水術更是盛行,很多帝王將相都相信風水,宋徽宗就是一個很相信風水的皇帝。
宋徽宗原先沒有兒子,有個叫劉混康的風水師告訴他:“京師西北隅地勢過低,如培筑增高,當得多男之喜。”徽宗就命令大興土木,疊起岡阜,高約數仞,后來果然得了兒子。
宋朝沙陽人葉隆吉年輕時尋求陰宅葬父,一天,有個姓林的風水師告訴他說距縣城五里,有座山叫羅源山,山有吉地,有詩為證:“臥龍欲騰頭角起,乃安龍頭按龍尾。申酉年中桂枝香,子孫折桂無窮已。”葉隆吉感到很奇怪,說自本朝以來都是辰、戌、丑、未年廷試,怎么說是申酉年及第呢?姓林的地師說這是按陰陽五行推算出來的。后來國家因為寇難多事,廷試就被推到了申酉年,葉隆吉果然登科及第。
宋人洪邁在《夷志堅》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在仙游縣葉子昂的家族有100多戶人家,都住在一個村子,此村有群山環峙,如屏如嶂,紹興風水師羅正甫斷言此村當出丞相,這句話后來應在了葉子昂的身上。
明朝的朱元璋建都金陵,曾為都城的風水花了不少的精力。金陵城外諸山,都面向城內,惟獨牛首山和太平門外的花山,背對城垣,沒有拱衛之意,朱元璋為此悵然不樂。傳說他曾命刑部帶著刑具,將牛首山痛打100棍,又于形象如牛首處鑿石數孔,用鐵索鎖轉,使之形勢向內。又讓人于花山肆行采樵,不讓有翠微生色。
在明代的金溪縣有個縣令叫劉用寅,他看中了本縣晁氏九經堂遺址的風水,臨終前讓兒子將其買下,要將自己葬于此處。后來,這個縣令的后人就中了進士。
袁世凱曾一度受到清朝廷的排斥,解職歸田。他懷疑自己家的祖墓有破敗,乃遍請風水名師看墓,都說是龍真穴的,向水相和,看不出任何破綻。有個叫佛隱的風水師在收到袁世凱的書信以后,也去看墓,認為墓地有朝有托,名堂寬廣,諸般貴器羅列,實乃大貴之地。只是在穴的前后左右遍筑墻垣,使龍身受制,氣脈受阻,不能發旺,反受挫折。袁世凱認為佛隱的話很有道理,于是就命令工匠拆除圍墻。過了三年,袁世凱竟然出山當了民國的元首。
在清末民初,北京城內曾流傳一種說法:說北京三朝都城的衰敗與內城前三門的名稱有關。這前三門的名稱分別是:正陽門、崇文門和宣武門。正陽門預言了元朝末年的“至正”年號;崇文門預言了明朝末年的“崇禎”年號;宣武門語言了清朝末年的“宣統”年號。當時的人們認為,元、明、清三朝的滅亡乃是前三門名稱的誘導所致。
推薦閱讀:
中華風水故事匯集
民間傳說風水故事
發表評論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