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房與餐廳一體 這樣的設計風水好...
1423
2023-07-09
在小編看來絕大部分的中國人都知道這門神奇又很神秘的“風水”,這“風水”用得最廣最流行的時代莫過于古時候的中國了,那時的中國把神明供為信仰,但今日中國人已沒了信仰,很多人都認為沒有信仰的國家最終會越來越不好,看古代的中國以及現代中國的情況對比一下就知道了!現在小編就講一些關于古代名人風水故事吧!
古代名人風水故事
賣瓜奇遇
在后漢時期,一位孝子姓孫名鐘,住在杭州府富陽縣南面三十公里處的一個地名叫”楊平山”的地方,他家里很窮,從小就失去了父親,但他對母親非常孝敬,在當地有“孝子”之稱,他母子倆相依為命,靠種西瓜謀生。
有一天突然有三個相貌異常的少年,來到他的西瓜攤前向他討瓜吃,他從這三個少年風塵樸樸的臉上,看到了一絲絲倦意,并感到有些突然,不過心地善良的孫鐘雖有些奇怪,但還是給了他們每人一塊西瓜,三個人毫不客氣地吃了起來,吃完以后渴意未解,并再向孫鐘討要,孫鐘并沒有猶豫,就再給每人一塊,他們吃完后說:“小兄弟心地真好,我等沒有錢付你,但受到你的如此好意的饋贈,真是無以為報,我們是司命之神,因為你孝順母親的德行,感動了上天,所以派我們三位到此考驗你的孝行,沒想到你不謹孝順母親,而且心存善念,所以我們要指點你”,孫鐘聽后正感驚異,其中又一位小伙指著山下的一個樹叢說“小伙,這座山的風水很好,山環水抱,真龍結地,案山秀挺,你把父骨遷于此處,不久當出天子”,另一位接著說:“你馬上向山下走百步,再回頭看我們,然后你所站的腳下就是可以下葬的吉穴了”,孫鐘將信將疑,在三人的催促下,還是朝那個方向走去,孫鐘略走了七十步左右,就回頭看那三人,三個小伙子齊嘆:“你回頭太早了,葬下只能封王”,然后三個小伙子就化為三支白鶴飛入云中,這時孫鐘大吃一驚,朝天就拜,口中念道“謝謝上蒼與神仙的指點”,于是記下了這塊地,擇良日遷父骨于此地,他不久就帶母離家經商去了。
幾年后在辛勤的經營下孫鐘發了大財,并娶妻生子,一日回到家鄉祀墳,看見墳頭時有五色光彩的云氣,直沖天空,他知道這是陰宅的福蔭與龍力的吉氣,在為孫家禱福,于是更行善事。后來孫鐘的兒子孫堅就做了吳王,并封孫鐘為“武皇帝”,孫堅的兒子孫權、孫子孫亮都做吳王。
古人愛以神話的形勢來表現這些事情的過程,我想可能孫鐘的孝行與善心,感動了當時的一些風水明名,所以得到了名師的指點,才遷了父墳于吉壤之中,而得到了地氣的福蔭,這也是他孝順與行善的結果。
一次精妙的風水考試
在唐代有一個很著名的風水師,他名叫舒綽,精通五行術數,在當時譽傾海內外,名振朝野。當時在朝高官楊恭仁吏部侍郎,想把父母之墳改葬到長安京師附近,便于祀拜與管理,便請了當時聞名海內的相地高師五、六人,舒綽自在邀請之列。
這些人都是當時有名的風水大師,楊侍郎無以辯別誰為真正的高手,于是就付銀兩給每一位地師,讓其各自為其父母尋地,一月后回府聚會并匯報。于是各位大師便分頭行動,一月期滿大家回到府中,大家都獻上佳穴,各抒己見爭執不下,于是大家一同登山觀穴,五、六處各有利弊,大師們理法并施,談天說地無人服眾,楊侍郎也無法定奪熟是熟非,回到家中正在苦悶,忽聽師爺說道:“大人何不如此這般”,聽言后,心中暗喜,便叫來幾位親戚,連夜趕往京師地師們所點之穴位,開穴一尺許深并取土一包,并把地理地貌統統記錄在小本之上,連同小本一起密封起來,運回家中,楊侍郎作好記號后,把記錄小本藏起來,并在后花園的地下也取出一包土混在其中,爾后叫來幾位風水大師,讓他們根據斗中之土,把所取土之處的地理形勢和地形地貌解說出來,并說明此地是否佳穴,能發富貴否與及房分情況等,以便與原記錄作比較。在幾小時的分析中,其他幾位大師均不得要領,只有舒綽一人認為幾包取回之土中,有三處可以作穴,并定下發富貴的層次與房分情況利弊等,最精妙的是他所描述的地形與小本上所記錄的實際情況全部吻合,并對后花園所取之土,作過一首較滑稽的詩“黑中見青有霧云,氣貫二孔草叢生,此土葬下先人骨,一嗅到底傷后人,此土潤濕養花根”。其他幾位風水師見舒綽有如此神術,無不驚嘆,自愧不如,帶上楊侍郎的酬金,不聲不響地走了。待別的風水師走后,舒綽對楊侍郎說道:“我選定的那塊墓穴,在開井五尺深以下會有谷物,若你能得到一斗谷物,便是富地了,能保楊侍郎一家世代富貴官至公侯,楊侍郎對于舒綽的風水技術已是十分折服,聽完此話后,當即與舒綽一道前往京師,來到舒綽所尋的穴地,令人往下繼續開穴,當挖至七尺深時,發現一個小孔,再輕輕挖開里面有近二尺方正大的穴洞,穴洞里面有七、八斗之多,外形很似谷類之物。楊侍郎目睹此景佩服得五體投地。于是楊侍郎遷葬了父母之骨于此穴之中,后來果應世代富貴,并出了楊家將忠烈之后。
此事傳開后,朝野上下都把舒綽視為神圣,相請之人絡繹不絕,一時間洛陽紙貴,尋龍布穴之風風靡一時。其實大家不要迷信,舒綽有如此技術并不是神話,風水術是一門異域類的地質學,凡經過長期研究與實踐的人,并對古風水經典著作進行研究的人,均能從穴場的地理位置,推斷出幾尺穴里面的土色與土質,并能推斷出里面的東西,如有圓石、蛇、魚、龜、骨等,如果是得真傳并經過深入實踐的高手,是能夠從土質的結構,推斷出此地的實際山水情況,也就是象舒綽推斷一樣的精準,土色分為,黑、黃、紅、白、青、紫等,受水浸濕之土,必黑而濕泥,受風吹之土,必青黑而散亂,受砂腳沖克之土,必干枯而帶石子,受水止而潤澤之土,必紅中見黃,受堂氣之歸納之土,必聚五色,受山抱而氣藏之土,必紫中見青白等等分辯方法,有左抱而右散之地,有左右均抱之所,有沖左不沖右,有沖右不沖左,有左右均受沖,有水近與水遠,有水大與水小等分別,那么土色就會受這些實地的形勢所影響,土色也會有細微的變化,土中之物也有所不同等等。地理之學流傳幾千年,我們應該用現代的眼光去看待它,用現代的知識結構去分析它,那么,它就會為我們謀福了。
“朱家天子劉家相”風水傳說
明太祖朱元璋,祖籍江蘇盱眙,世代為農,家里非常貧困,后因餓荒遷徙至安徽鳳陽,因此世人皆以為朱元璋為鳳陽人也。朱元璋之祖父,熟水性,經常潛入深潭捕魚,浮沉自如,技術超人,故世人稱他為“下得海”。
某次,下得海從潭底捕魚出來,正遇劉仙師尋風水龍脈至潭邊,見直龍穴結在潭底,因不識水性,無法下潭結龍,正坐潭邊凝思。突見一人從潭中浮起,立即叫他上岸,并問之姓名。下得海則以綽號告之。劉仙師聞之大喜,即與下得海商量,約定某日各攜自己祖先骨骸至此,一起把骨骸葬至深潭龍穴。到了那天吉日,兩人攜骨骸至潭邊,劉仙師告之潭底某處為“犀牛下海形”,某時某刻犀牛會開口,屆時把骨骸放進去牛口,此時牛口必定合攏。下得海因所攜祖骸沒有東西包好,臨行前見田中有青菜,就用菜葉包好,攜之下潭,果見潭底一巨石,東西方向,儼然石牛,張口吐唇,下得海便把劉仙師及自己的一包骸骨放進牛口。由于牛喜歡吃青草蔬菜,這時候突然見到菜葉,隨即搶吃,于是下得海的先人骨骸即被石牛吞入肚內,石牛的嘴巴即刻合攏。下得海無法把劉仙師的先人骨骸投入牛口,遂上岸告訴劉仙師,劉仙師知道此情,但無可奈何,就讓他將骸分成二包,分別掛于石牛角上。下得海再入潭底,將骸骨分掛牛角上,上岸后告訴劉仙師。劉仙師祝賀道:“左角為臣相,右角為臣相,牛口出和尚。” 下得海聽至牛口出和尚一語,當下憤慨不已,劉仙師見此情景,迫不得已即改呼曰:“左角左臣相,右角右臣相,朱家天子劉家相,改朝換國不換相。”下得海聽到“朱家天子”才息怒,作揖謝恩而回。
此后江蘇遭饑荒,朱元璋父母與村人流浪于安徽鳳陽,不久雙雙病逝。朱元璋從此孤苦伶仃,悲慘得很,不得已,削發出家,入寺拜師,念經禮佛,過著和尚生活。后來覺得做和尚太消極,沒有出息,便又下山,去濠州當兵,連年饑荒及元朝政府腐敗之極,天下大亂,郭子興、陳友諒、張士誠等人均先后起義各霸一方,割據稱雄,互相殘殺;元政府無法平息寇亂,危如累卵,亡在旦夕。朱元璋趁機與劉伯溫、徐達、常遇春等英雄計劃攻打天下。后推翻元朝,統一天下,被擁立為帝,而劉伯溫被封為相,正應了“朱家天下劉家相”的讖語。
推薦閱讀:
發表評論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