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房與餐廳一體 這樣的設計風水好...
1429
2023-07-09
江西省贛州市的興國縣有個古鎮叫做三僚,三僚的地形是渾然天成的一個太極圖,曾、廖兩姓分別居住在太極的兩儀, 三僚村被后人譽為“中國風水文化第一村”,那么,三僚村到底為什么被人稱為中國風水文化第一村呢?下面小編在網上收集了一些與有關風水文化第一村的相關資料,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風水文化第一村
風水文化第一村三僚村的來龍去脈
※※、三僚村是一個典型的客家村落,屬興國縣梅窖鎮管轄,人口5000余人,18個村民小組。村民以曾、廖兩姓為主。三僚,古稱“僚溪”,地處興國、寧都和于都三縣交界之地,距興國縣城67公里,交通便利。楊筠松的首座弟子曾文辿,是三僚曾氏開基祖。楊筠松云游天下,本無意在一地駐足,但曾文辿卻想找一塊吉壤安家定居。有一天,曾文辿發現三僚這個地方不錯,就告訴楊筠松說他找到了一個“前有金盤玉印,后有涼傘遮蔭”的地方,如果居住下來,子孫可以世代為官。楊筠松過去一看,果然是一塊山環水繞的肥美盆地,盆地中間有一座長條形的石峰,正好是一個八卦羅盤形。盆地后部有一棵涼傘形的松樹,樹下是一塊圓形巨石。他告訴曾文辿說:“這里果然是我們堪輿人家的世居之地。你看前有羅經吸石,后有包裹隨身,住在這里,子孫世世代代端著羅盤背著包裹出門。”
楊筠松和他的弟子一起,在盆地中間搭茅棚居住,他們把茅棚稱為“寮”,師徒三人三座茅棚,附近的人們就把這里稱作“三寮”(現在寫作三僚)。三僚村有兩個楊公祠,曾屋的楊公祠安放的是楊筠松祖師和開基祖曾文辿的塑像,廖屋的楊公祠安放的是楊筠松祖師和廖金精的塑像。
風水文化第一村三僚村的地形地貌
※※、三僚村是一個北、南、西三面環山的小盆地,南北寬2公里,東西長6公里,由西向東傾斜的小盆地。后龍山(海拔550.5米)從西向東橫亙在盆地的北面,牛軛丘(海拔774.6米)、廟子嶺(海拔692.2米)、羅刷嶺(海拔676米)等幾道山峰由南往東橫亙在村南,村西是與黃嶺村交界的黃嶺(海拔467.5米),東面雖然是平坦的水田和緩坡,但也有一座由北向南走向的小石峰羅經石(海拔387.3米),將三僚村封閉成一個相對完整的盆地。盆地最高點是村南的牛軛丘。盆地最低點是松樹下小學附近的河床,海拔高度為279.8米。高低落差為494.8米。村莊的中心地帶——三僚誠真希望小學門前的廣場海拔高度為301.8米。
※※、三僚村處在興國縣東部的溶巖、石英石巖二大地質板塊的交接點上。村北的后龍山屬石英石巖,土質貧薄,干旱缺水,林木稀疏,山上土壤為砂質土,山頭不時有一些形態各異的巨石突起。村南的幾座大山,是石灰巖層,雖然也有巨石突兀,但山體土質卻是黃壤土,草木豐盈,并有多處泉水涌流,長年不息,比如觀音巖、石下、磨石等泉。這條巖溶帶上,有觀音巖、吸石寨等溶洞存在。盆地中間,是這兩種地質形態交接的沖積平原,長約3公里,寬約1公里,由三僚的溪河沖積而成,土地肥沃平曠,適宜水稻栽植。推薦閱讀:房屋怎么看風水
風水文化第一村的歷史文化名人
※※、歷史文化名人
三僚村作為中國風水文化發祥地,中國風水學的楊、曾、廖、賴四大祖師中的前三位都是出自三僚,而賴布衣也是從三僚繼承衣缽。此外許多歷史名人如文天祥、海瑞也和三僚有密切聯系,現將三僚主要歷史文化名人作一個簡介:
楊救貧:名益,字叔茂、筠松,民間稱他為“救貧仙人”。唐代竇州人,生于唐太和八年(公元八三四年)三月初八日戌時,僖宗朝國師,官至金紫光祿大夫,掌靈臺地理事。黃巢破京城,乃斷發入昆侖山。步龍過虔州,隱居興國三僚村,著《疑龍經》、《撼龍經》、《葬法倒杖》等風水經典著作,收徒授業,將中國宮庭御用的風水術散播民間,大行于世,為民造福,被人們尊稱為“救貧仙人”。贛州城址系楊救貧親自選定,唐天佑三年(公元九○六年),建城后從贛州返回三僚村途中,被人毒害,死在于都寒信峽藥口壩,享年六十七歲。
楊救貧在三僚村定居期間,為興、于、寧、贛一帶的百姓堪定陰陽宅址,為人排憂解難,遍閱贛南的名山大川的同時,先后收曾文辿、廖金精、劉江東等弟子,使原來長期禁錮于皇宮密室的堪輿學廣傳民間。堪輿學在贛南廣為傳播,世代相傳至今,贛南堪輿學派繼承了楊救貧重形勢、重龍脈的理論精髓,被稱為“形勢派”或“贛派”。楊筠松被尊稱為中國風水學的開山祖師。
文辿:字繼輿,號逸真,興國縣三僚曾氏的開基祖,原居于都縣曲洋,因為戰亂隱居于都黃檀寺讀書,偶遇楊公,唔談之后,為楊公學問傾倒,追隨楊公學習風水術,成為楊公的首位衣缽弟子。楊公云游天下,無意在某地駐足,曾公卻要為子孫選擇一塊世居之地,把師傅引到了三僚村定居。曾公追隨楊公二十余年,著有《陰陽問答》、《尋龍記》、《八分歌》等書傳世,后世尊其為“地仙”,列為中國風水學的第二祖師。楊公仙逝后,曾公隨后返回贛州,按師父遺言,說服盧光稠在贛州十字街頭開井,磨車灣安水臼,制煞盧王。曾公為防盧氏報復,攜弟子遠走他鄉,后隱居于萬載縣西山。
廖瑀:字伯禹,號“金精山人”,原居寧都東山壩,追隨楊公學習風水術,隨楊公遷居三僚,成為興國縣三僚村廖氏開基祖。著有《懷玉經》、《一盞燈》等書,后世尊為風水第三祖師。
賴布衣:原名風岡,字文俊,自號布衣子,人稱賴布衣。相傳為今定南縣鳳山岡人。生于宋徽宗年間,自幼入三僚村隨曾文辿學習風水術,曾文辿以女妻之。曾任國師,后受奸臣陷害,流落民間,足跡踏及全國,以風水術扶危濟困,助弱抗強,留下了許多神話般的傳說,廣州、英德、香港等城市都是由賴布衣堪定選址,著有《催官篇》一書傳世,后世尊為中國風水第四祖師。
廖均卿:字兆保,號玉峰,廖瑀后裔。明成祖朱棣登基后,欲卜壽陵,久不得吉壤,永樂七年(1409年),仁孝皇后未葬,禮部尚書趙珝引均卿至昌平,尋縣東黃土山最吉,立癸山丁向。成祖車駕即日臨視,封為天壽山,授均卿為欽天監靈臺博士。自成祖起,以后諸帝除景帝外,均陵于天壽山系。明成祖賜給廖均卿一把扇子,親題御詩:
“江西一老叟,腹內藏星斗;
斷下金石鯉,果中神仙口;
賜官官不要,賜金金不受;
賜爾一清風,任卿天下走。”
因廖均卿喜吃糯米飯,在三僚村廖氏稱之為“糯飯公”, 至今每年清明節后有一個糯飯公節祭祀他。其墓為其自己擇地所建,下山虎形,列為縣級文物保護舊址。著有《廖均卿行程記》一書行世。
※※、三僚村的廟會
三僚村每年有四次廟會,為菩薩唱戲酬神。三僚在七十年代以前,村內自己有戲班,八十年代后,戲班解散了,便從外地請戲班唱戲,唱戲時村民呼朋引友觀看,熱鬧非凡。三僚廟會情況大致如下:
楊公戲:舊歷正月,是風水先生為答謝楊救貧祖師保佑他們一年中生意興隆舉行的娛樂活動,唱戲時間一般為十幾天,最多可達一個多月,取決于風水先生還愿資金多寡情況。曾氏、廖氏楊公廟會的時間、地點都不一致,故楊公廟會在三僚的時間很長。但是鄉村唱戲往往在下午四點才開始,表演到深夜,游客不容易遇到。
福主戲:福主是村莊的坊神,三僚曾氏、廖氏的坊神不一致。廖氏的福主戲在舊歷二月,曾氏的福主戲在舊歷十月,福主戲時間長短也取決于化緣情況,一般可以達到10天左右。
真君戲:真君即許旌揚,水神,民間稱其為許真君,每年農歷八月是旱季,唱真君戲有求水神保佑下雨的意思,時間大約是十天。
華陀戲:三僚村供奉藥神華陀,每年四月,為華陀唱戲還愿,感謝他保佑村民身體健康。
此外,三僚還有一些地方神明,如關帝、老官、三太子等,過去每年在固定時間會為他們舉行廟會,但近年已經漸漸少了,只剩下上述四種比較正常進行。雖然廟會仍每年照常進行,但近年赴廟會的信徒、觀眾漸漸稀少了。推薦閱讀:風水文化研究
發表評論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