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水墳墓地方向都是朝北的嗎
145
2023-07-09
配音“你的風水師比我的牛”
2007年6月23日,距離香港回歸中國十周年還不到八天的時間,香港特首曾蔭權突然宣布進行高層官員“大換血”,并一改前特首董建華偏好任用商界精英的特色,委任了過半數公務員出身的人士出任第三屆政府司局長。對于這股濃厚的公務員治港色彩,本地政界人士不約而同地形容,未來五年香港特區政府將由“商人治港”搖身一變,成為“公務員治港”。
但開個無傷大雅的玩笑,在華洋雜處、中西交融的香港,過去十年“風水先生”在“治港”方面,也頗具一定的影響力。
兩任特首與風水的緣分
以流行香港的兩則傳聞為例。
早在上任之前,董先生就請了風水師替他看風水,之后嫌前港督府風水不佳,拒絕入住,堅持住在己家。被問到為何這么做時,董特首的助理就對傳媒解釋說“看了對香港也好”、“令可信其有”,之后此事不了了之。
到了2002年,董建華競逐連任第二屆行政長官時,雖然一早獲得足夠的提名人數,但他偏偏要擇定良辰吉日,選擇在2月19日正午12時到選舉事務處提交報名表。作風“八卦”的記者為此訪問了堪輿學家,才知道個中原因。原來董建華生肖屬牛,當天為定日,五行屬土,正午十二時屬火,“火生土,會出現霸氣現象,參政的人當天一出來就可以打敗別人,很難再有其他人出來參選。”一名風水師分析說。果然,事后也證明,當年只有董建華一人競選,并以高票當選特首。
時隔三年,輪到曾蔭權在2005年上臺。外界以為曾身為虔誠天主教徒,會令這股迷信風氣減退,殊不知他一上任也自掏腰包找了一名風水師看禮賓府風水,指點迷津。搞出了一場不大不小的風波,除了立法會主席范徐麗泰收到匿名舉報外,不少城中名人也收到一張把禮賓府的廳堂、睡房、花園、大閘都描繪得巨細無遺的風水光盤。天主教徒看風水的故事隨即在香港社會引起熱鬧討論,成為市民茶余飯后的最佳娛樂精品。
湊巧的是,不知道是不是風水師布下的風水陣發揮了作用,曾蔭權上任后,香港經濟就持續出現好轉,失業率月月下降,股市則日日上升。“曾蔭權運氣好!”這一番看法也在香港政壇盛傳出來。在一個討論香港過去十年發展的論壇上,身為全國人大代表的**飛就不無感嘆地說:“曾蔭權運氣真好,他一接手香港便一切轉好,可能是他手氣不俗,令香港這幾年來也無風無雨。”
兩任香港特首及政壇人士對風水的認真,或多或少反映了風水這一行業在香港的受歡迎程度。
風水是港人生活的一部分
一直以來,風水術數根本就是港人生活的一部份。例如家中有人仙逝,香港市民總會想覓一塊風水寶地讓先人下葬,除了希望先人能夠入土為安外,亦寄寓了福蔭后人的深意。而在日常的生活中,風水之說更廣泛應用,甚至成了人們下決定的一個托付關鍵,不少香港人置業之時,除了考慮價錢及地區之外,亦會考慮房子是否好風水。
在這方面,別以為香港是國際大都市,富豪思想西化,對中國傳統術數那套不感興趣,原來許多本地富豪比普通老百姓更迷信風水,每當做生意、買賣股票,以至設計家宅,風水師的意見都舉足輕重。
據香港媒體報道,香港不少富豪如長實集團主席李嘉誠就經常聘用不同的風水師,就不同項目給予意見,如聘用蔡伯勵看墓地,另聘“陳伯”看風水。至于在香港富豪榜名列第二位的恒基主席李兆基,則篤信道教。他的師傳是中國道教協會會長任法融。李兆基曾透露,與任法融的關系“亦師亦友”,對方建議的風水擺設及卜卦“十有九中”,所以對方建議的風水擺設他均會采納。
年老一輩的富豪相信風水,年輕西化如城中巨富之子李澤楷也一樣相信。凡有重大生意,找風水師擇日選吉時,不在話下。甚至相約生意朋友吃飯,李澤楷也一樣要擇日擇時。
據了解,香港富豪每做成一筆生意,有份出力的風水師就可以獲幾十萬港元紅包,有風水師病危時,富豪更會以飛機接載醫病,交通費等一切開支均由富豪支付。由于法力高的風水師屈指可數,供不應求,目前一些茅山道士也活躍于香港富豪圈,專事法事、“種生基”賺錢。這類法師通常先工后酬,替客人做法事(如使包二奶的丈夫回心轉意等)后,“有效”才收費。
迪斯尼也聽風水師
至于身在香港的洋人洋行,在耳濡目染下,也對中國文化傳統之一的風水產生了偏愛。許多外國大企業在香港開張動土,除了燒豬拜神、上香祈福外,也要找堪輿家趨吉避兇,找風水師擺位擋煞,幾乎已是指定動作。
在2005年9月啟用的香港迪斯尼樂園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所謂入鄉隨俗,這家來自美國的公司,多處布局就是刻意根據風水而設計的,當中包括把公園入口大門改為斜線排列、迪斯尼站通往入口及碼頭的行人路亦改為微彎,以確保樂園啟用后能夠聚集樂園內的財氣,不至流入大海。
位于樂園旁邊的兩家迪斯尼酒店也不例外。據香港迪斯尼高層透露,為了確保正能量可以流動,酒店內的餐廳及酒廊到處都可以見到以水為設計主題的裝飾,例如水墻及水池等。此外,迪斯尼還按香港的風俗,盡量避免用“四(死)”字,兩家酒店都沒有四樓,其中好萊塢酒店每層房間的編號,亦以好意頭的“628”開始,盡量避開“四”字。香港迪斯尼樂園酒店內的大禮堂,面積都充滿中國人的智慧,總面積為888平方米,寓意“發發發”,而中菜廳“晶荷軒”內,亦設有2238(易易生發)個水晶荷花。
不過,諷刺地是,在香港,風水除了令人起死回生發大財,也曾經間接“害死”人。據香港媒體報道,今年香港政府發表的一份報告指出,提倡研究發展、深信科學精神的“應用科技研究院”,竟然花費十多萬港元在2002年至2006年四年半間,三度聘請風水顧問,就辦事處遷址和辦事處的環境提供意見。事件被揭發后,隨即在社會上引起一股嘩然,研究院有關負責人也因此被迫自動辭職。
風水師“前途”大好
中國古諺有云:“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在古人的觀念中,風水占了很重要的位置,甚至較讀書的排名更高。但風水學過去在香港一直難登大雅之堂。不過,自從1997年回歸后,歷經了亞洲金融風暴、非典等種種風浪,命運的無常和難以把握,使得不少港人轉而求助超現實的力量,風水師行當也由此風生水起。近年來,香港風水行業的發展更開始趨于大眾化,不再局限于家傳或師徒相授。隨著互聯網的普及,網上有關于風水的網站更是如雨后春筍,紛紛冒出。
但風水行業在香港大熱,仍然不能不提龔如心遺產一案。據不少已在風水行業打滾的風水師傅透露,經過早前龔如心遺產一事后(龔遺囑將大部分遺產留給其風水師——編者按),近期不少港人對風水師這行業趨之若鶩,愈來愈多人進修風水,甚至以此成為職業。
“講風水講到可以拿到1000億港元財產,試問有哪條成功路比這條更吸引人?”有開班授徒的香港著名玄學家蘇民峰表示,他現在每年開一個風水班,名額20名,每位學費高達15000港元。盡管收費不菲,仍吸引大批市民報讀而競爭激烈。
除了坊間個別師傅開班授徒外,玄學也更成為校外進修的一個熱門,如香港大學校外進修課程和工聯會等就有舉辦風水。在大學任教風水班的風水師柏天心說,他現在的學生當中大約有5%最終會成為執業風水師,這種風氣起碼會再持續十多年。甚至有年輕網民在討論區發貼,詢問風水師的入行門坎,希望將大眾知識化為照亮“錢途”的明燈!
身兼“杏花樓”甜品店老板的風水師周漢明,便是由普通人成功轉型為風水師的一個成功個案。做制衣出身的周漢明,說話不轉彎抹角,他接受記者訪問時,坦白承認當年入行看風水,其中一個原因是收入吸引。
周漢明自小便鉆研各類風水書籍,又報讀大大小小的風水研習班,中學露營時,便輪流為各同學“睇相”。他笑說:“每次學校旅行,晚上都不能睡覺,因為同學排隊要我替他們算命。”自此以后,周漢明便累積一個又一個客戶,公余時便兼職看風水。1984年,他離開了熟悉的制衣業,全職當風水師。他一語道破風水師收入如何吸引人,周師傅說:“轉行第一個月,收入已經多過制衣的時候。”
“風水熱潮”說明了什么?
值得注意地是,近年內地地方政府官員大變動,更使得風水這個古老行業再次吃香,為香港風水師創造更多的商機。據報導,內地一些官員在找關系打通門路之余,也經常重金禮聘風水及算命大師看相、燒符、改名或遷改祖墳,以達到升官、保官目的,以致不僅內地風水師生意大增,香港知名風水師業績也顯著增加。
除了內地商機無限,香港的風水師近年也開始沖出國門。據了解,韓國政府數年前在遷都選址時,尋求了400名國內風水學家的意見,當中香港風水專家在內的一個風水顧問團,就應韓國政府國情咨詢機構之一的大東風水地理學會邀請,前往勘察行政首都選址之一的公州郡,并將有關意見交韓國政府。該風水顧問團一行六人,包括香港風水專家麥榮耀。麥表示,顧問團總結遷都選址的風水地理,結論將呈交韓國政府參考。
一時間,回歸十年來,“風水熱潮”席卷香港,成為人人談論的焦點。有香港立法會議員笑言,既然風水師如此重要,似乎下一屆立法會功能界別的議席也應該加上風水師這一行,才能確保均衡參與。有高官更戲言,以前常說“發三師”,即逢做律師、會計師、醫師必發達,但現在看來是“發”風水師。
然而,一個古老行業突然有了更高貴的稱呼,那意味什么呢?香港城市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梁美芬認為,在一個社會中,光怪陸離的事情都會發生,對于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方式去看世界是可以互相包容及體諒的;但當一種形式失衡了,以至于擴大社會影響的層面,如政府、大學、富豪等做重大決定時每每倚賴風水師的意見,則這個社會是踏入檢討的時候了。
但也有人不是這么認為。香港《經濟日報》今年2月24日社評指出,隨著中國影響力上升,外國人對中華文化興趣漸濃,風水近年大為流行,香港風水師出版多種語文的風水書籍,進軍歐美、俄羅斯、希臘等,部分更在英國、德國、莫斯科等開班授徒。“中國目前正要在國際上發展軟實力,例如廣設推廣中華文化的孔子學院,香港一向是中西文化的交匯點,正能做出貢獻。關鍵是香港能否把握機遇,發揮創意與市場推廣能力,滿足外國對中華文化的興趣。”
發表評論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