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水學入門羅盤
157
2023-07-09
風水大師看風水堪天輿地,風水羅盤不可少,風水學入門羅盤,羅盤學名為羅經,創自軒轅黃帝時代,后經過歷代前賢,羅盤的使用方法是按易經及河洛原理,參以日月五星七政及天象星宿運行原則,再察地球上山川河流,平原波浪起伏形態,加以修正改良制造而成,用于測定方位和勘察地形,堪輿地師及海員大都稱它為“羅盤”或“羅庚”,也有稱為“羅經”。
?
風水學入門羅盤
一般來說,羅盤的功能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測向,古代航海所用的羅盤就是此類;另一類是術法占向,古代地理堪輿中所用的羅盤便是以這類功能為主的。當然,它也可以測向,但卻比航海羅盤多出許多內容,而這些內容主要是為占向服務的。這里介紹的是堪輿羅盤或稱風水羅盤。它由指示方向的磁針和占測方向的占盤組成。指南針位于羅盤的中 心,它的周圍是占盤,占盤是由按同心圓次序布列若干層以一定規律和原理排列的術數字符構成的方位盤。此外,羅盤還有分為天盤和地盤兩部分,象征著天圓地 方。天盤即內盤,由磁針和圓形的占盤組成,羅盤的各種內容刻寫于內盤盤面的不同圈層上,內盤可以轉動,是羅盤的主體;地盤即外盤,為正方形,在內盤的外 面,是內盤的托盤,盤面無字,只刻上指示方位的米字線,許多羅盤都不一定配有地盤。指南針是我國古代科技的一大發明,它的使用本身有個過程,這一過程同時 也反映了羅盤沿革的情況,終而由簡至繁,形成了多種款式。然又由于風水派別和大師傳承的不同,亦形成了不同的種類,同種類的羅盤也因風水師傳的不同和產地 的不同有些微的差異,且同一種類羅盤因尺寸大小的不同,所容納的圈層內容則又會有所增減。
明清以后傳承至今大略的主要分為三合盤、三元盤和綜合盤三種。三合盤在徽州最為盛傳。故又稱為徽盤亦或揚公盤,相傳為唐末揚益、筠松所造,主 要特征是由三層二十四方位組成,即有地盤正針、人盤中針和天盤縫針三環,即三盤三針相合;三元盤又稱卦盤或易盤,據傳亦出自揚筠松之手,后到明代蔣大鴻將 其加減,所以后人又稱為蔣公盤,主要特征是有易卦、甚而各種六十四卦圈層,且保留一層二十四方位即正針二十四山,而二十四山陰陽分配格局又不同于三合盤, 是三陰三陽相間,組成了天地人三元;上述兩種羅盤由于用法不一、淺深各異,后經志于是道者將其二合為一,叫做徽易同參盤即綜合盤,因為是綜合了前兩者羅盤 的主要圈層之組成,其主要特征是保持了三合盤的地盤正針、人盤中針、天盤縫針和三元盤的易卦層,以及兩種羅盤的其他主要圈層,所以綜合盤層數細密,內容龐 雜,被奉為羅盤之王。
風水羅盤水浮針使用規矩
水下針,務要陽水,不取陰水”,“安羅經,下指南(針),須從干宮下”。下針之前,舟師必須誦讀《地羅經下針神文》,拜周公圣人,李淳風仙師,定針童子、轉針神郎、換水神君、下針力士、走針神兵、羅經坐向守護尊神、護國庇民妙靈昭應明著天妃等神靈,祈求“今日良辰下針,青龍下海永無災。。
羅盤二十四山方位八卦角度
羅盤的種類很多,常用的有三元盤、三合盤、三元三合兩用盤、易盤、玄空盤及各派所用戶的獨特盤,羅盤中央是一個圓形天池(即定向用的指南針)。外面是銅面黑底金字的活動轉盤,稱內盤或圓盤。盤上一圈圈的堆滿著字,習慣上一圈叫做一層。其中有一層是二十四方位,最外是一方形盤身,稱為外盤或方盤。盤身以花梨木制造的最為耐用,但重量比一般木制盤重。 二十四山方位的,從北方開始依次序排列分別是壬子癸、丑艮寅、甲卯乙、辰巽巳、丙午丁、未坤申、庚酉辛、戌干亥等。共二十四個方位。如果你有一個指南針,你可以發覺羅盤與指針相對的度數如下:?
方位 ? ? 卦位 ? ?二十四山 ? ? ? ?角度?
? ?壬 ? ? ? ?337.5 - 352.5?
正北 ? ? 坎 ? ? ? ?子 ? ? ? ?352.5 - ? 7.5?
? ?癸 ?7.5 - ?22.5?
? ?丑 22.5 - ?37.5?
東北 ? ? 艮 ? ? ? ?艮 37.5 - ?52.5?
? ?寅 52.5 - ?67.5?
? ?甲 67.5 - ?82.5?
正東 ? ? 震 ? ? ? ?卯 82.5 - ?97.5?
? ?乙 97.5 - 112.5?
? ?辰 ? ? ? ?112.5 - 127.5?
東南 ? ? 巽 ? ? ? ?巽 ? ? ? ?127.5 - 142.5?
? ?巳 ? ? ? ?142.5 - 157.5?
? ?丙 ? ? ? ?157.5 - 172.5?
正南 ? ? 離 ? ? ? ?午 ? ? ? ?172.5 - 187.5?
? ?丁 ? ? ? ?187.5 - 202.5?
? ?未 ? ? ? ?202.5 - 217.5?
西南 ? ? 坤 ? ? ? ?坤 ? ? ? ?217.5 -232.5?
? ?申 ? ? ? ?232.5 - 247.5?
? ?庚 ? ? ? ?247.5 - 262.5?
正西 ? ? 兌 ? ? ? ?酉 ? ? ? ?262.5 - 277.5?
? ?辛 ? ? ? ?277.5 - 292.5?
? ?戌 ? ? ? ?292.5 - 307.5?
西北 ? ? 干 ? ? ? ?干 ? ? ? ?307.5 - 322.5?
? ?亥 ? ? ? ?322.5 - 337.5?
風水知識羅盤逐層介紹
◎第一層:天池
? ? 羅盤中心一層總是指南針所在,這是定制,沒有例外。指南針的這一層稱“天池”,應是來源于早期的羅盤磁針是注水浮針的形式,因為要注水浮針,故取名為“池 ”。它還有一名稱叫太極,《易·系辭》中有:“易有太極”,古代宇宙觀中,太極是天地進化過程中最原始的狀態之一,是所謂陰陽未分、無象無形的世界。 《易·系辭》中又有:“是生兩儀”。以兩儀分陰陽,也就是太極生陰陽。羅盤指南針在太極一層指定南北,也就分出了陰陽。陰陽在古文字中的字形是“月易”。 《說文通訓定聲》中說:“月者見云不見日也,易者云開而見日也”。這是指受陽的情況,古人測日影取寒暖陰陽,擇居在山南稱陽方,山北稱陰方,這就是指南針 南北指向的陰陽本義,太極生陰陽不僅僅指南北,而且指事物的兩種對立統一的屬性。在風水術中,它又演化為消長生克這一對屬性。這就將指南針的測向功能與羅 盤的占向功能巧妙地通過偷換概念的方式結合為一體。占法的陰陽也就從這一層開始確定,并與由此而分出的八卦、陰陽、方位等建立關系。指南一端用紅色涂染, 因為按陰陽五行之說,南方為火,為朱雀,故配以紅色。在天池底部有一條黑線,稱海底線,使用磁針時南北向要與底線重合,這樣指南針指定南北以后,子午線就 確定了,陰陽從浮針一層便開始有了分別。
◎第二層:龍上八煞
? ? 龍上八煞有的稱八曜煞,坐山八煞等。它的形式是分圓周八格,每格上標有一支。它是以文王八卦(即后天八卦)與二十四向中的八支的關系來占斷的,故而在徽盤 中絕少直接載上后天八卦。這里涉及到八卦、地支、五行三者的配合。卦有六爻,按納甲之說的胎育原理,六爻分別與六支相配。如干初爻交于坤得震,是父母生長 男,所以震卦初爻與地支子相配。以子為首順數六支,因震為陽為奇,所以要從子順數六個奇數位地支。這樣得到震的六爻與六支相配:初九配子、六二配寅、六三 配辰、九四配午、九五配申、上六配戌。震五行屬木,而六支之中只有申屬金,金可克木,所以申克震。二十四向中四正用支不用卦,震正東,即卯位,卯也屬木。 于是,卯向與申方建立了對應的相克的關系。在羅盤上的這一層內,與震相鄰的一格就標申字。干初爻與坤相交得艮,干九三納地支是寅順數奇數位的第一位,即 辰,艮六爻所納地支也從辰順數。干、震、坎、艮為四陽卦。它們所納都是按奇數位地支順數,這樣就得到了四陽卦各相配的六個地支,再按八卦所屬五行與地支所 屬五行,就可得每卦與相克一位地支。同理,四陰卦納支都是逆數位而得。這樣推演得到的結果是:干午、坤卯、震申、巽酉、坎辰、離亥、艮寅、兌巳等八組支與 卦相克關系。《玄女經》中說:“羅經以鬼爻倒數”。納支是以乾坤陰陽爻由卦的初爻向上爻逐爻相交的次序,也就是倒數的次序。《云麓漫鈔》有納甲圖,其中把 八卦納支列一層并配合五行,把羅盤八煞原理表述得很清楚。術決有:“干山壬午不堪當,乙卯坤山均須防”。干與午、坤與卯的關系上面已說了,干與壬、坤與乙 的關系也是按八卦胎育原理所建立的。干是父、坤是母、兩者納天干是上下兩頭。干納甲壬,坤納乙癸,其余六卦由乾坤所生,它們分別依次納其余六干,即震庚、 巽辛、坎戊、離巳、艮丙、兌丁。八卦所納天干分別與其所納六支組合得到六甲。乾坤因各納二干,它們所配的六甲中前三對用甲與乙,后三對用壬與癸。由于干與 午相克,故午所在的甲子壬午也就與干相克。也就是說,由地支相克擴展為干支相克,所生相克關系仍然建立在八支與八卦之間。這樣就可得到八卦與八對干支的相 克關系,即干與壬午、坤與乙卯、震與庚申、巽與辛酉、坎與戊辰、離與已亥、艮與丙寅、兌與丁巳。羅盤用這一層來占斷坐穴定向的吉兇,說明龍、水的關系。地 理堪輿中所說的龍指的是山脈走向變化和氣勢,即所謂“來龍”,龍脈生動,則在龍脈結穴之處卜葬。然而來龍還要與來水相得益彰,如果龍脈與水口位向不合,便 稱為“煞”,即兇險破敗之意。遇煞一定要避開,否則便成了兇穴。(陽宅亦是同理)如“坎龍不立辰向”,即二十四向中子位居處當避免與辰向沖犯(如不宜辰向 開門,辰向不宜有阻礙之物等)。坎按文王八卦就是子位,八殺中辰土克水,而辰又是東南維所在。其它還有:“坤龍不立卯向、卯龍不立申向、巽龍不立酉向、干 龍不立午向、酉龍不立巳向、艮龍不立寅向、午龍不立亥向”。 另外此說還有詩曰:“坎龍坤兔震山猴,巽雞干馬兌蛇頭,艮虎離豬為煞曜,冢宅逢之一時休”。這里用生肖來代表地支,其實質也是支克卦的八殺之說。
◎第三層:八煞黃泉
? ? 八煞黃泉又稱八路黃泉,它的形式也是二十四格,即八卦每格再分出三格,其中十二格標有字樣。二十四向之中,四正是子、午、卯、酉四支,四支左右分別是天 干;四隅是干、坤、艮、巽四卦,屬后天八卦方位;四卦分別的地支。黃泉煞的占法是說四卦與它相鄰的兩天一干之間的關系。術決有:“庚丁坤上是黃泉,乙丙須 防巽水見,甲癸向中休見艮,辛壬水路怕當干”。其中,庚丁與坤相鄰,每兩干與其所夾的卦屬相克關系。四隅在術說中稱為四墓,揚筠松《青囊奧旨》中說:“辰 戌丑未為亢牛婁鬼之宿應焉,故古人以四墓為金龍”。亢牛婁鬼之宿正是四隅所在,所以,這一層也稱八干之墓殺。這是四隅在占術中特殊地位的表現,與早期地盤 中的天地人鬼四門的含義相同。四隅要求一定的方位配合,并不是任何方位都能與四隅配合得吉的,八干墓殺就是規定。四隅有八干宜忌,故稱八煞。這八個方位的 地下有黃泉,是惡方所在,所以稱八煞黃泉。這是八干墓殺意思的引伸。當然,這是俗稱,但俗稱往往也是術稱。羅盤這層的形式是,在四隅四卦對應的一格內標有 其所不宜的兩干,如:坤格位置內標有丁庚,干格位置內標有辛壬,巽格上標有乙丙,艮格上標有甲癸;在八干對應的格內標其所不宜的卦名,如:丁庚兩格位置內 標有坤字,乙丙上標有巽字,甲癸上標有艮字,辛壬上標有干字。這一層是二十四格,與二十四向相配合使用,是羅盤用正針占二十四向的部分。
◎第四層:坐山九星
? ? 九星者,貪、巨、祿、文、廉、武、破、輔、弼是也,它為北斗七星加上輔、弼兩星。北斗七星名稱順次為:“貪狼星、巨門星、祿存星、文曲星、廉貞星武曲星和 破軍星,它用的是印度的名稱,如陳遵媯《中國天文學史》上說:“據翻譯的佛典,印度以北斗為鎮將之象”。羅盤上之所以要用印度譯名,恐怕是因為這些名稱更 具有人文的含義。至于九星中的輔弼兩星,按《宋史·天文志》中說:“第八曰弼星,在第七星右,不見,漢志主幽州。第九曰輔星,在第六星左,常見,漢志主并 州”。《天文志》按:“北斗與輔星為八,漢志云九星,……,丹元子《步天歌》亦云九星”。
? ? 九星又名九曜,或稱坐山九星,取數為九是與洛書之數相配。但這樣一來,九星與八卦相配就成問題了。這種情況下,輔弼兩星只能與一卦相配。《玄女經·太元終 易圖》就持這種配法。《玄女經》以易學抽爻法將八卦配九星,說:“坤為地母,諸山所依”。所以它以坤卦為依據變各卦爻,如:艮為變坤卦一爻之象,巽為變坤 卦兩爻之象,干為變坤卦三爻之象等。按這種從上到下的變爻方法,得到的八卦變爻次序為:艮一、巽二、干三、離四、震五、兌六、坎七、坤為變卦終歸。再將九 星按次序與八卦相配,則有:艮配貪狼、巽配巨門、干配祿存、離配文曲、震配廉貞、兌配武曲、坎配破軍、坤配輔弼。這就是九星一層制定的原理。但是,畫爻是 由下至上為次序的,而抽爻卻由上至下。由下至上的次序是順,所以最下一爻稱為初爻。由上至下就是逆了。
? ?據納甲之說,八卦各有干支相配,于是九星也有干支相配:艮納丙,貪狼也配丙;巽納辛,巨門也配辛。按這種方法可得:祿存配甲,文曲配壬與寅戌,廉貞配庚與亥未,武曲配丁與巳丑,玻軍配癸與坤辰。
? ? 這樣,與二十四向所配的一層中,還有子午卯酉四正地支沒有與九星相配,但它們可以與四正卦相配,后天八卦方位四正的坎、離、震、兌本身所配的九星就可以作 為子午卯酉的九星,即:子配破軍,午配文曲,卯配廉貞,酉配武曲。至此,二十四向都有了各自相配合的星名。
? ? 九星之中,貪狼、巨門與武曲三星為吉,輔弼無吉兇,其余四星為兇。三吉星所納天干合稱為六秀。《玄女經》中說:“三吉六秀,勢定于此”。星有吉兇,它所配 的二十四向占斷也就有了一種依據。術訣有:“破祿廉文是惡龍,世上墳宅莫相逢”。這就是說,與破、祿、廉、文四星相配的方向是可能對居處有危害的方向。
◎第五層:正針地盤二十四山
? ? 羅盤的二十四山一層是它的盤面上最重要的內容,凡是羅盤必定具備這一層。二十四山向分圓周二十四格,上列十二支、四顯卦與八干,每格占十五度。它的干支與 卦的排列是這樣的:四正方位上是子、午、卯、酉四支,四隅上是干、坤、艮、巽四卦;子、午、卯、酉左右各有兩干,其余八格為八支。
? ? 這種排列方式的形成還得從術數原理說起。《淮南子·天文訓》中有五方與干支的五行屬性,從這些關系中不難排出干支的方位。東方屬木,所以天干中屬木的兩干 ——甲乙與地支中屬木的兩支——寅、卯都位于東方。依此類推可得:南方天干丙、丁,地支巳、午;西方天干庚、辛,地支申、酉;北方天干壬、癸,地支亥、 子。《天文訓》中又有“二繩四鉤”之說。二繩就是經緯。二繩有四端,這就是四仲。四鉤就是四維或四隅。《天文訓》說:“子午、卯酉為二繩,丑寅、辰巳、未 申、戌亥為四鉤”。這樣,四正四隅的地支位置就有了規定:子位于正北、午為正南、卯為正東、酉為正西。按地支方位五行之說,亥位于正北子的一側,與戌相鄰 構成一維。丑位于子的另一側,它與相鄰的寅構成一維,換而言之,由北方的亥與西方的戌構成西北隅,由北方的丑與東方的寅構成東北隅,依此類推可知每方三位 地支。再順時針次序排列整理,就可得到《天文訓》的地支天干方位圖。校核后可知,漢式的干支布列格式與《天文訓》所述相同。王應麟《小學紺珠》中說:“子 丑水,寅卯辰木,巳午未火,申酉戌金,亥水”。按五行與五方相配的原理,地支方位就很容易理解了。
? ? 正針二十四山是分陰陽的,陰陽的分法三合盤與三元盤不同。三元盤的二十四山陰陽是依據天地人三元龍來確定的,而三合盤的二十四山的陰陽則是依據先天八卦與 洛書的關系,以及納甲之說和后天八卦四正卦的三合而制定的。在早期的部分徽盤和建盤中,在二十四山向一層之內往往單獨列有“陰陽十二龍”一層,以紅圈黑點 標記以示分二十四山向陰陽兩部分。當然更多的是只在二十四山向上用紅色字體表示陽龍,用黑色表示陰龍,這是兩層并作一層的改進做法,實際上,還是有陰陽龍 圖式存在的。
? ?前面說過,這陰陽的分法出 于納甲和洛書之數。洛書之數“戴一履九,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與先天八卦方位相配,則南干配九,北坤配一,東離配三,西坎配七。四正卦都是奇 數,奇為陽,所以該四卦為陽。同樣可知,艮震巽兌四隅卦為陰。按納甲之說,坎納癸與申辰,離納壬與寅戌,干納甲,坤納乙,四陽卦所納干支也屬陽;兌納丁與 巳丑、震納庚與亥未,艮納丙,四陰卦所納干支也屬陰。這就分出了陰陽。《九天玄女青囊海角經·太元始易圖說》有:河洛出而八卦分,象數明而五行定,乾坤主 上下之位,坎離居日月之門,震巽艮兌各處其隅,以先天八卦定陰與陽也。故地理之陰陽從茲始”。這是羅盤太極分陰陽在先天八卦方位上的反映。這種陰陽,術家 稱為先天八卦氣。但是,這只是理論上的推演,在陰陽方位上仍然用后天八卦。在二十四山向中,十二紅字分別是子、癸、申、辰、午、壬、寅、戌、干、甲、坤、 乙,十二黑字分別是艮、丙、巽、辛、酉、丁、巳、丑、卯、庚、亥、未。羅盤上用色分別開來。這是個先天為體、后天為用的例子。揚筠松《青囊奧旨》中說這方 位上的陰陽有不同的形象,“雄龍懶緩、雌龍清秀,可以占形體貴賤之標格也”。這是羅盤這一層的功用之一:可以按不同方位來占斷不同形象的物體的吉兇。風水 理論中有所謂“尋龍之法,審來龍以辨雌雄”的占法。必須說明的是,上面提及的“納甲”之說,與漢代易學中的納甲之說有很大區別。在虞翻的納甲說中,干納甲 壬、坤納乙癸。這與“八殺”中的納甲說法一致;而在羅盤該層中所運用的納甲說中,干只納甲、坤只納乙。同時,它的卦支相配也與易學不一樣,如《云麓漫鈔》 中把坎納寅申、離納卯酉、震納子午、兌納巳亥。
◎第六層:穿山七十二龍
? ? 正針二十四山向又分出七十二格,每向出三格,術稱七十二龍分金,又叫地紀。此層是在二十四山每一地支位下按六十甲子次序各列五位天干,組成五對甲子。二十 四山中,十二地支是間隔一位布列的,所以,每位地支分三格納三位天干,其余兩位天干就是要標在左右天干或四卦所分出的格內。換句話說,二十四山中的八干四 卦雖然每位分出三格,但左右兩格均被六十甲子所占用,只留下居中的一格是空格。六十甲子占七十二格,有十二格是空的,這些空格被術家認為是不吉利的方位。 如占龍坐向恰好對準空格,就稱為空亡。因為是空,所以必定要亡,亡了也就是空了。術家認為它不吉的原因是因為空格恰好是四卦八干的位置,無以配天干,沒有 配也就空著,沒有干支所管,有的羅盤于此處標以“正”字。如果所占方位恰好在七十二龍的縫中,術稱小空亡,以區別空格處的大空亡,因為坐向沒有內容相配, 所以也是兇向。如果所占方位恰好對準五位天干中間一格,即十二支本位一格,術稱差錯,也是不吉。七十二龍的吉兇是由揚公五氣來判斷的,有孤虛旺相、龜甲和 空亡的說法。當所占方位不在以上兇方時就稱為“兼”,即羅盤上一對角線兩端兼占差錯以外的兩格,這格中的甲子可再用旺相孤虛和關殺等術說來占吉兇。所以七 十二分金僅有二十四分金可用,亦即每個地支所含的三個分金中有兩個可用,而八干四維所屬分金全然不能用。
◎第七層:正針一百二十分金
? ? 又名“內盤分金”,為二八加減。具體為在正針二十四山之下,七十二分金之外再分一百二十分金,每山配五位,合一百二十。這樣是將羅盤三百六十度分為一百二 十位,每分位有三度,其配法同七十二龍,以六十甲子來表示分位,一百二十分金恰好兩個六十甲子。其排法是甲子始于子方,即子山十五度由甲子、丙子、戊子、 庚子、壬子五個三度組成。
? ?一百二十分金的選用原理同七十二龍,均用孤虛旺相、龜甲空亡之說,所以在一百二十分金中也僅有四十八個分金可用。由此可見,較七十二分金來說,一百二十分金是以三度為基本方向單位的,顯得更加精細。
◎第八層:中針人盤二十四山
? ? 以正針二十四山為基準,逆時針轉半格 ,即丁午與子癸的格縫正對正針子午,形成了和正針二十四山干支八卦排列次序完全相同,但在方位上逆轉了七度半的另者二十四向,世稱其為中針,也稱“前縫針 ”。術家稱其傳自宋時賴文俊,即世稱賴布衣者,故又名賴公中針。
? ?在風水術中,這一層的功用主要作為消砂納水。
? ? 其一用陰陽五行。有詩曰:“子午卯酉太陽火,甲庚丙壬太陰火,乾坤艮巽本屬木,乙辛丁癸便屬土,辰戌丑未即是金,寅申巳亥皆屬水,此是撥砂真妙法,見砂分 金配度坐,山峰須看人盤位,吉兇禍福有分明。”例(一)如壬山丙向(人盤中針)巳方,巽方俱有砂,壬山屬火,巽屬木,木生火,生我為食神,巳屬水,水克 火,克我為煞神,此為生、煞相兼也,凡生、煞高一丈,過生一丈,過生十丈。若生、煞齊高,禍尤烈矣。例(二)如干山巽向(人盤中針)辰方、丙方俱有砂,干 由屬木,辰屬金,金克木,克我為煞神,丙屬火,木生火,我生為泄神,此為煞、為泄,大兇矣。
? ?其二就砂訣論生克,以坐山(人盤中針)所屬之五行為我,而以周圍高砂為他,定其吉兇。
(一)五行相生相克
? ?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 ?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二)賴公撥砂決
? ?克我煞見則禍絕,我生泄氣漸飄零,我克奴砂為財帛,比和為旺丁財足,生我之星號食神,食神毓秀誕科甲。
? ? 就砂和形狀、位置、向背、遠近、高低來說,砂以向、內、遠、大、先為吉;以背、外、近、小、后為兇。砂如近前,以高不過仞、大不過尋為吉,顏開清切為美、 尖方圓的砂為吉、歪斜碎砂為兇,吉砂高則吉,兇砂高則兇。其判斷是以五行生克為依據。此外按賴公撥砂決,砂有五種:生砂、旺砂、奴砂、煞砂和泄砂,前三者 為吉,后兩者為兇。
◎第九層:透地六十龍
? ?透地六十龍即地盤正針中,每雙山之下有五子龍,共系六十甲子,名曰六十龍。其排列順序與穿山七十二龍一樣,其實就是穿山七十二龍除去四維、八干。
? ? 透地六十龍的干支吉兇原理與七十二龍相同,相對與穿山七十二,透地者:導龍氣入穴中棺內屬何甲子,故又曰:“天紀”。 而穿山者:穿定來龍屬何甲子,故則曰:“地紀”。透地龍于穴星降脈分水處定盤針,在于穴后八尺巒頭,即來龍入首,穴星后分水脊上定盤針,定來脈入首,看何 宇來龍;其來脈,從何方來龍,屬何干支,當以六十龍有吉有兇;其內避“空虛”、“煞曜”、“差錯空亡”。不得相侵為妙;必要趨旺生氣,“珠寶線”,一脈貫 注,至穴中棺內為佳。
? ?具體的示為六十龍 斷決表,(徽盤之中中小型者將其略去未載明),即在透地之下,載有三、七、正、五等名稱,意示二十四山與六十甲子的分數,每山十分,又可示為二百四十分 金。如甲子氣,七壬三亥,即是說甲子之氣,壬占三分,亥占七分,其他亦可以此類推。此或謂“五子氣吉兇”又稱“偏正一盤歌”。其中有“正”二十四,合二十 四山正氣脈,為“珠寶線”;有“五”十二,為“火坑”;有“三七”、“七三”二十三,為“差錯空亡”。丙子、庚子二旬為“珠寶”;甲子、壬子二旬為“差錯 空亡”;戊子一旬為“火坑”、“煞曜”。“火坑”穴必有水蟻,木根穿棺纏尸,冢土枯干,草色如牛糞樣。主淫亂少亡孤寡,兒孫忤逆,顛狂,刑害,瘟火,人財 耗散,官訟不絕。“珠寶”穴,有生氣,紅黃光潤,五色羅紋,又有紫藤繞棺,冢土草氣茂盛。
◎第十層:縫針天盤二十四山
? ? 以正針二十四山為基準,順時針轉半格 ,即丙午與子壬的格縫正對正針子午,形成了和正針二十四山干支八卦排列次序完全相同,但在方位上順轉了七度半的又一二十四向,世稱其為縫針,或外盤縫針, 相應的可稱“后縫針”。術家稱其創自晚唐時揚筠松,即世稱揚救貧者,故又名揚公縫針。
? ?在風水術中,地理家用之納水。
? ?其用法以雙山三合五行八干長生十二宮判斷吉兇,用于水流格局的判斷,認為旺氣位來水吉,去水兇,而衰氣位去水反吉。
? ? 毋庸置疑,縫針、中針的設置,應歸功于磁偏角的發現。在磁偏角未發現以前,古代以子午來標記南北向,磁針的南北指向被認為就是地球的南北,有了磁偏角,便 有了兩種子午向,經線稱真子午線,磁針南北向稱磁子午線,兩線的夾角便是磁偏角。按照傳統的方位記法,正針子午是磁針的南北向標記,作為校正手法,把真子 午向按磁偏角的相反方向轉移,這就是縫針設置的原理。在磁偏角發現以后,人們還發現它是因地區不同而有大小變化的,中針的設置顯然增大了按傳統方式表示磁 偏角的范圍,所以中針的設置晚于縫針便理所當然。羅盤天地兩盤的名稱顯然是承襲式盤而來的,至于人盤的稱謂,想當然是建立在附會的基礎上,如天盤的指針叫 縫針,地盤的指針叫正針,因為人在天、地之間,故人盤的指針叫中針,并無實際的內容,況且術書中稱法不一,此從一說,先有磁偏角的發現,再有三針的形制, 進而才有三盤的名稱。
◎第十一層:縫針一百二十分金
? ? 又名“外盤分金”,為三七加減。其選用原理亦同七十二龍,均用孤虛旺相、龜甲空亡之說,所以在一百二十分金中也僅有丙子旬和庚子旬所關聯的四十八個分金可 用。而且和正針一百二十分金一樣為立向之用,不過不同的是,后者可為避正針分金,納音五行克亡命納音五行之用。
◎第十二層:盈縮透地六十龍
? ? 該層內容與透地六十龍一樣,但六十龍分位的卻寬窄不均,因周天有三百六十五度,如果每龍管六度,還余五度沒有歸屬,因此所謂盈縮,即將周天三百六十五度盡 可能地均入二十四山,配合下層的渾天星度二十八宿的多寡使每度都有歸屬。這里涉及到歷法中的閏月問題,只有閏月才能解決太陽年(三百六十五日多)和太陰年 (三百六十四日多)的誤差,因此,六十甲子(即六十龍)一仍其舊,(但每甲子不能平均管五度,形成大月、小月,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以應七十二候。) 所余度數由閏月補齊。
? ?盈縮六十龍納音五行與渾天星度五行相合取用,宜生和忌克泄,以察關煞之間,審空亡差錯之位,而驗吉兇之應。
◎第十三層:渾天星度五行
? ? 渾天星度為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又四分之一,應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再配以五行,即渾天度數五行。其配法為天度在十二支中,每宮五位:子宮金、火、水、金、木; 丑宮土、水、金、木、土;寅宮火、木、火、金、土;卯宮木、金、水、土、木;辰宮火、水、土、木、火;巳宮金、木、土、火、金;午宮水、土、木、火、水; 未宮金、土、水、火、金;申宮木、火、水、金、木;酉宮土、水、火、木、土;戌宮金、土、水、金、火;亥宮木、火、土、水、木;共六十一位。其用不為穿山 透地分金作穴之一端,而又取一歲為七十二候,每一字管六日,六六共三百六十日。寅宮多一“木”字,則又管五日,以全三百六十五日零三時。
? ?其用法主要是配合盈縮六十龍來使用,另外亦可消砂納水,或用作格龍。
◎第十四層:三百六十五度
? ? 或稱二十八宿分度,此層承上啟下而設,將三百六十五度又四分之一以應周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盡數刻入盤中,上與盈縮六十龍及渾天星度五行相融,下與二十 八宿宿度相合。用一、三、五、七、九等單數標記,其余二、四、六、八、十等雙數則略去。
◎第十五層:星度吉兇
? ?或稱二十八宿分度吉兇,即在三百六十五度之下直接用紅黑圈及符號來表示出吉、平、關煞、空亡、差錯等。
◎第十六層:周天宿度
? ?周天宿度即二十八宿宿度。
? ? 古代天文學家之所以之所以訂定二十八宿,乃因天空廣闊無邊,根本無正式疆界或線度做一側定標準,故將一些距地球最遙遠、位置最穩定的星體,呼以二十八宿名 字,作為日、月、金、木、水、火、土七星之運轉變化,及計算天象出現的時間等。及至演變為時間及方位之代表。
? ? 然而遠古以前的二十八宿被分布在赤道線上,至漢朝始將二十八宿改為分布在黃道上。雖然如此,但歷朝學者對于二十八宿之定位,均有不同之差異。考其原因,除 因當時的科學局限外,還因考慮到一是黃道與赤道之交角,二是地球繞一日一周的歲差,事實上地球繞日運行的時間并非一個穩定的常數,這個偏差的時間稱之為歲 差。漢以前不知這回事,直到晉始知有歲差。然而因種種原因,以后各朝代所發布資料不一,而歷法也就不同,因此二十八宿宿度也就存在差異,歷朝天文志對二十 八宿位置便均無定論。近現代的羅盤(包括徽盤)大多采用宋開禧歷所定立的二十八宿,先賢賴太素先生曾言:“虛危之間針路明,南方張度縫三乘 ,離坎正位人難識,差卻毫厘斷不靈。” 這便是“開禧宿度”的由來。
? ? 二十八宿主要用于造葬。古決有云:“先識穿山虎,方行透地龍,渾天開寶鏡,金水月相逢。”此二十字口決,將陰宅大地風水理氣上的操作,最重要的并首尾環 節,詳細道來。天上有星,地下成形,上應天統,下應人統。在大地風水操作上格龍定向時,來龍生旺衰死,由地盤承氣,天盤收水來處理,但是要格定來龍福力之 貴賤,則無二十八宿不行。
? ?局堂龍虎砂內 外砂頭消砂,如果只取六十四卦與向上構成合十生成,若稍有差池便會導致主家家破人亡,實在極之兇險,其最妥當亦不離取二十八宿之消砂。到萬事俱備妥當,吉 穴確立了,福主下葬的日子,立碑吉日,亦不能離與二十八宿方位時間關系。前言已述二十八宿與二十四節氣運行有極密切關系在內,如果造葬日子(過朔),則下 葬后福力發生時間被拖漫,最長的會拖到十二個月以后才應發。故此要達到寅葬卯發,非要每一個細節都兼顧無遺,方能達到。
發表評論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