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房間里養什么盆栽花對風水好
94
2023-07-09
蘆薈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盆栽植物之一,且蘆薈是一種百合科草本植物,含有豐富的多糖、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活性酶及對人體十分有益的微量元素。其中,翠葉蘆薈具有傷口康復、治療皮疹、改善皮膚敏感、修復曬傷排毒養顏等功能,成為最廣泛應用于個人護理、保健產品中的天然植物之一。因此很多人都喜歡在栽種蘆薈盆栽;那么蘆薈盆栽怎么養,養護要點有哪些?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相關文章,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蘆薈盆栽怎么養,養護要點有哪些?
家庭蘆薈盆栽怎么養,養護有哪些要點?
一、盆土的配制
盆土應具有排水、保水、透氣和蓄肥的良好性能。常用的盆土配方是:腐殖質、園田壤土、河沙的比例為2:2:1。用木屑或熟煤灰代替河沙,其比 例不變。蘆薈喜歡在中性環境下生長,最適宜蘆薈生長的盆栽基質酸堿度,一般要求pH6.8~7.0。此外,要求盆土比較清潔衛生,可用必滅速等進行土壤消 毒、滅菌處理。
二、選盆?
從花盆的質地來分,有泥瓦盆、紫砂盆、瓷盆、塑料盆等,根據個人愛好和審美情趣,選擇合適的花盆栽種。透氣性好的泥瓦盆最適宜栽培蘆薈。若選 用新盆,則應用水浸透,否則上盆后澆水不易把盆滲透,半干半濕的盆壁會傷新根。如用舊花盆,則應把盆土殘渣、青苔洗刷干凈,放在陽光下曬干再用,既能增加 盆體透氣性,又能預防病蟲害。
三、盆土的上盆和換盆?
上盆前的選苗是重要關鍵,健壯的蘆薈苗,葉片短而厚實,顏色深綠,并帶有四根以上的自生根。
1.上盆?
何謂上盆:將培育好的蘆薈壯苗栽入花盆中的過程稱為上盆。上盆是盆栽的開始,這道工序做得好壞,對后期盆栽蘆薈的生長、發育關系密切。
上盆時間:在春夏季進行。室內氣溫在15~18℃時比較合適。在合適的溫度下發根快,返青時間短。冬季不宜上盆,溫度太低,不利于新根發生,甚至還會出現幼苗“腐心”,而使植株死亡。
上盆方法:上盆前在盆底先放一塊碎瓦片,壓在盆底的透水孔上,既能保持排水,又不會將盆土漏出。上盆時,先把蘆薈苗在盆中央放正,盡量讓根系 舒展,填土覆蓋好根部,再輕輕將苗向上提一提,并稍微壓實,使根上下左右與盆土緊密接觸,并墩實盆土,再將盆土加至與盆沿保持2~3厘米為止,注意盡量將 苗扶正。最后慢慢向盆內澆透水。
上盆后的管理:剛上盆的蘆薈不要讓陽光直射,以免失水和養分過度消耗,宜放在半蔭處養護,待緩苗后再移至陽光處,等生根以后才能多照陽光。在 蘆薈返青生根以前不宜多澆水,更不能澆肥。在盆土過濕情況下極易發生爛根現象。一般是不干不澆,干則澆透。 待生根后,可經常向葉面噴水,可加速返青生根。
2.換盆?
盆栽蘆薈一般1~2年就要換盆一次,每年春天4~5月和秋季9~10月進行換盆為好。在換盆時,掌握正確的脫盆技術很重要。在脫盆過程中要保持完好的土 團,盡量不傷根系。可把盆株倒轉過來,左手托住盆土,右手的手掌猛磕盆沿,連磕幾下,盆與老盆土自然分離。然后將蘆薈連土團一起挪入較大的新盆,再在新盆 的四周加上新的盆土,接著,把盆土壓實,再澆透水即可。換盆以后,還需放在半陰處養護一段時間,在完全緩苗后再移到有陽光處養護。
四、管理
1.施肥?
肥料可分有機肥和無機肥兩類。有機肥營養成分較全面,肥效較慢。無機肥又稱化肥,如常用的硝酸銨、尿素、二銨等,其有效成分高,肥效快,用量少,與有機肥結合施用效果更好。為了保證蘆薈的質量,一般盡量不施用化肥。
施肥的方法有施基肥和施追肥兩種。有機肥常用作基肥,基肥是在裝盆前,將肥料與盆土充分混合。一般盆土與有機肥料的比例為10:1左右,拌勻,再一起裝入 盆中,有機肥一定要進行完全充分的發酵,否則會產生燒苗現象。追肥是在裝盆以后,將肥料配成液體稀釋后再施用。一般采用濃度不超過50%漚制的豆餅水或 50%馬蹄水溶液進行澆施。肥液不宜過濃,否則會產生“肥害”。特別是采用葉面噴施的根外追肥時,肥料濃度不得超過0.1%。每隔30天左右追肥一次,也 可根據蘆薈生長情況和不同季節進行追肥,一般春秋生長較快,可以適當增加追肥次數,冬季生長慢,可以少施肥,甚至不施肥。
2.澆水?
蘆薈耐干旱能力特強,3~5個月不澆水也不會干死,但生長受到抑制,葉片干癟無汁,利用價值降低。而澆水過度,盆土長期陰濕,則能爛根,最后全株死亡。所 以要根據植株不同生長、發育階段及自然條件來靈活掌握,如果周圍空氣濕度大,蒸發強度低,要少澆;若空氣干燥,氣溫高,空氣流通強,就要及時澆水,防止盆 土和葉片失水過快。做到見干見濕,干透澆透,要做到合理澆水。
大棵盆在生長旺季澆水量和次數要大而多。春、秋季氣溫在15~25℃時,可5~7天澆一次。夏季氣溫高,蒸發量大,可2~3天澆一次,如果需要每天早晚可適當向葉面噴水,還要注意防止烈日暴曬。使盆土適當干燥,有利于植株越冬。
澆水時間:春、夏季應在清晨和傍晚,冬季應在中午進行。
澆水最好使用深井水或雨水,自來水應曬后再用。澆水后注意松土,以減少水分蒸發,有利于發生新根。松土可用竹簽、8號鐵絲制成的單齒或雙齒小耙來進行松土,深度以1.5~2厘米為好。松土可切斷毛細管,使盆土保持最佳的水分狀態。
3.越冬管理?
盆栽蘆薈在5℃時處于生長停止狀態,氣溫低于3℃時出現冷害,低于0℃會凍傷葉片,最后全株死亡。所以,在我國有一部分地區,要保持5℃以 上,必須要采取相應的增溫保溫措施。盆栽蘆薈可移至室內或溫室內越冬。要控制澆水和增加光照,可把盆放在避風的朝南陽臺上。如濕度很低,可在晴天早上9時 后移出,下午3時前移入室內。另外,在植株外面可加套一個透明塑料袋,既可使陽光射入又能提高溫濕度,效果極佳。(風水www.azg168.cn)
陽臺蘆薈盆栽怎么養殖,養護要點揭秘
蘆薈喜暖,一定要經常曬太陽,這樣才能茁壯生長,所以要放在陽臺上養護。炎熱的夏天到來了,對于在陽臺上養蘆薈澆水管理不可忽視。澆水不能過多,一般5~10天澆一次即可。還有就是在蘆薈生長旺盛期,土壤中養分不斷被株體吸收,不及時追肥就會影響蘆薈生長。要盡量使用發酵的有機肥。餅肥、雞糞、堆肥都可以,蚯蚓糞肥更適合種植蘆薈。
盆栽蘆薈怎么養:蘆薈是耐旱性植物,要做到澆一次把它澆透,然后放它十天半個月,不用再管它了,然后等它徹底干透再澆,再隔一段時間給他上點肥料,注意給它陽光光合作用可以,但是不要把它丟在陽臺上一天,因為要避免中午的艷陽暴曬,這樣它的翠葉子會很快變黃。
5~10天左右澆一次水。10~15天一點點肥料。要注意溫度。蘆薈畏寒,5℃左右就回停止生長,0℃時就會凍傷。溫度在15-35℃時候生長最快。蘆薈需要生在在排水性能較好的地方,栽種時土壤可以摻和一些沙礫,以防土壤板結。初種植的蘆薈,最好在早上讓蘆薈見見陽光,切忌中午時分被陽光直射。
蘆薈的作用介紹:家庭中養一盆蘆薈,可以起到常備藥的作用,如遇刀傷、燒傷、燙傷、扭傷或蚊蟲叮咬,折取一段蘆薈,涂抹在傷處,有治療的作用。
家庭盆栽蘆薈可隨時采取新鮮的葉片,供家庭人員食用、藥用和美容。觀賞蘆薈、小型盆栽蘆薈放置于案頭和書桌之上,改善居室環境,令人喜愛;大型盆栽蘆薈放在客廳和庭院之中,趣味盎然。
蘆薈減肥功效是指由于蘆薈所含的有機酸是脂肪和蛋白質代謝的中間產物,是進行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三者代謝聯系的重要環節。所以每日取蘆薈鮮葉15克泡水當茶飲用,長期堅持服用,對于肥胖患者有明顯的作用。
蘆薈的作用還有很多,對許多疾病多有治療的功效,家庭中養一盆蘆薈,可一舉兩得,即可美化居室,又可美容治病。
蘆薈是集美容、觀賞、食用、環保等于一體的神奇綠色植物,有“天然美容師”、“家庭保健箱”之稱。家庭盆栽蘆薈,除觀賞外,還有很高的利用價值,隨時能夠提供新鮮的葉片,供家庭人員食用、美容,適合農村、城市人們的庭院、陽臺、房前屋后盆栽。推薦閱讀:常見的室內盆景大全
揭秘蘆薈盆栽怎么養,養護要點有哪些
1、保溫
盆栽蘆薈冬季對溫度的要求較為嚴格,在5℃時其生長處于停滯狀態,溫度越低,對蘆薈的危害越大。因此,若冬季不太寒冷或室內有取暖條件時,可直接將盆栽蘆薈搬入室內越冬;若溫度不能保證在5℃以上時,則要采取保暖措施。可挖長方形坑穴,將盆栽蘆薈放入坑內,上面用竹片架好,鋪上雙層塑料薄膜密封,晚上如果氣溫過低,可覆蓋棉被或草苫,白天中午及時揭膜,以通風換氣。
2、澆水
應保持蘆薈盆土干燥,15~20天澆1次水,天氣冷時可減少澆水次數或不澆水。若室內空氣干燥,可進行葉面噴水,既可除去葉面灰塵,又可減少葉面水分蒸發,利于保持葉片碧綠青翠。
3、追肥
盆栽蘆薈除合理施用有機肥外,還應適時追肥,冬季40~50天追施1次。通常用濃度不超過2%的尿素溶液等澆施,葉面肥濃度以不超過0.1%為宜。
4、光照
冬季宜使蘆薈多見陽光,平常可將蘆薈置于避風向陽的地方或朝南的陽臺上。一般于上午9時后移出,下午3時前移入室內。此外,在植株外面也可套一透明塑料袋,這樣既不影響陽光射入,又可提高溫、濕度。罩塑料袋的方法是:用鐵絲在花盆邊沿扎一個拱圓支架,套上塑料袋,把蘆薈和盆一同包住,等室溫提高時,再及時解掉塑料袋。這種方法雖然簡單,但保溫越冬效果也不差,只不過罩袋時間不能太長,否則太陽一曬,袋內溫度升高,又不透氣,會使蘆薈受到損害。推薦閱讀:家庭盆栽植物如何養護與打理
發表評論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