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衣節(陰歷十月初一)祭奠先人...
79
2023-07-07
中國從遠古的夏朝沿用至今的歷法,稱為夏歷;因為古代歷法需由皇家發布,故亦稱為皇歷。西方的歷法傳入中國后,稱為公歷,而把傳統的皇歷稱為農歷,為什么稱為農歷呢?因為傳統皇歷中的時令節候,與農業耕種活動密切相關,故稱為農歷。
公歷是太陽歷,故稱為陽歷;農歷是置閏月的太陰歷,我們一般口頭上稱為陰歷,如我們所說的農歷正月初一,即是陰歷正月初一。但從學術意義上講,農歷是陰陽合歷,即農歷同時具有陽歷和陰歷的歷法內涵。如阿拉伯國家使用的就是純粹的陰歷,沒有置閏月,不含有陽歷歷法的成份,所以阿拉伯世界的新年有時在冬天過,有時在夏天過。因為陰歷十二個月的天數,少于陽歷十二個月的天數。
以下是學術面的解釋:
關于中國的農歷,許多人存在著誤解,常常把農歷混同于陰歷。
世界上的歷法共有三類:一類是陽歷,就是以地球繞太陽運轉一周的時間為一年,年的月數和月的日數可人為規定;一類是陰歷,就是以月球繞地球運轉一周的時間為一個月,只有年的月數可以人為地規定;第三類是陰陽合歷,就是以月球平均繞地球轉一周的時間為一月,但通過設置閏月,使一年的平均天數又與地球平均繞太陽轉一周的時間相等,如中國的農歷、藏歷。
所以,中國的農歷并不是陰歷,而是陰陽合歷。
農歷中的陰歷成份和陽歷成份各有用處。陰歷可以指明月亮的盈虧,還可以預告潮汐的大小。
陽歷成份的用處更大,二十四節氣就是中國古代的一大發明,它表明了地球在軌道上的位置,反映了太陽的周年視運動,最適合指導農事活動,因此作為陰陽合歷的中國傳統歷法才叫做農歷。所以,農歷并不等同于陰歷,如果把農歷稱為陰歷就不妥當了。
太陽、月亮是人們掛在天上的日歷。年復一年,地球圍繞著太陽不停運轉,地球上的萬物也在日月輪回中生息繁衍。
農歷是陰歷還是陽歷?
中國的一種歷法,是陰陽歷的一種,一般叫作陰歷。平年十二個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全年354天或355天(一年中哪個月大,哪個月小,年年不同)。由于每年的天數比太陽年約差十一天,所以在十九年里設置七個閏月,有閏月的年份全年383天或384天。又根據太陽的位置,把一個太陽年分成二十四個節氣,以利于農業種植等活動。紀年用天干地支搭配,六十年周而復始。這種歷法相傳創始于夏代,所以又稱為夏歷。也叫舊歷。
發表評論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