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福字的民俗講究和禁忌 歡喜迎接...
72
2023-07-08
春聯,俗稱門對子,是民俗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最大眾化的活動。春聯起源于古代的桃符,有著悠久的歷史。
宋代詩人王安石的《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描寫了宋代人過春節辭舊迎新的場面,也是一幅富有濃厚生活氣息的民間風俗畫卷。
貼春聯是有講究的。春聯的內容要與家庭情況相協調;上聯貼右,下聯貼左。仄尾者為上聯,平收者為下聯。
想起兒時與爺爺一起貼春聯的往事。
年三十吃了早飯,爺爺清掃了門板周圍,便督促我幫著貼春聯。母親先燒開了水,把面粉灑在里邊,用筷子快速地攪動,一會打好了漿糊。爺爺把春聯攤平,用秫秸亭子蘸上黏黏的漿糊,在春聯的背面上下左右地抹上幾遍,然后讓我掂著站在凳子上張貼。
爺爺戴著羊皮帽,穿著棉袍,腰間裹得緊緊的,再系根粗布帶子。為了保暖,用扎腿布把小腿也勒起來,一旁看著比平時更顯得精神。他倒剪著雙手,瞇縫著雙眼,離得有兩米遠距離,邊打量邊指揮:左邊貼高了,再低點,對齊,對齊,好,貼上吧!
在鄉下,門心多半貼的是兒童抱大紅鯉魚,喜慶,寓意年年有余;或者門神,祈求祐護四季平安。常見的有,左邊手持大刀的紅臉關公,右邊手持長矛的黑臉張飛;或者背锏的秦瓊和手持長刀的尉遲恭;或者騎馬的趙云和挺槍的馬超……
門框上多半是祝福、祈盼平安的對聯。像“歲歲皆如意,年年盡平安”、“戶戶金花報喜,家家紫燕迎春”、“春風送春處處春色美,喜鵲報喜家家喜事多”、“南疆雨北國風風調雨順,東海龍西山鳳鳳舞龍飛”……
門楣貼了橫批,多是“萬象更新”、“四季如春”“山青水秀”之類。
挨著門楣上方是門滴溜,上邊寫有三個“春”或倒貼的“福”字。
老百姓樸實,在日常生活的用具上都貼了春聯。如駕子車的車架上貼上自己寫的“日行千里,夜行八百”;糧囤上貼“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灶屋里貼“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大門口貼“身體健康,出門見喜”……鄉親們以春聯的形式表達著樸素的情感,展望新的年景,寄托新的希望。
下界保平安---灶神的傳說
家家戶戶大紅的春聯,映襯得整個村子充滿喜慶、吉祥的節日氣氛。
今年豬年,適逢盛世中國,我家準備貼的對聯:
發表評論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