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應該這樣旺桃花
59
2023-07-09
元宵節起源: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元宵賞燈始于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里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后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該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 在漢文帝時,已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創建“太初歷”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
另有一說是元宵燃燈的習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正月十五鬧元宵,將從除夕開始延續的慶祝活動推向又一個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彩,人們賞燈,猜燈謎,吃元宵,成為世代相沿的習俗。
元宵節風俗:
一、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國由來己久的習俗。元宵即\"湯圓\",它的做法成份風味各異,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義卻相同:團團圓圓和和美美,日子越過越紅火。俗語有句話叫和氣生財。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團圓對于一個完整的家庭來講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元宵節一定要和家人吃上代表團圓的\"元宵\"。
二、送花燈
\"送花燈\"簡稱為\"送燈\",其實質意義就是送孩兒燈。即在元宵節前,娘家送花燈給新嫁女兒家,或一般親友送給新婚未孕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為\"燈\"與\"丁\"諧音。表示希望女兒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兒懷孕,則除大宮燈外,還要送一兩對小燈籠,祝愿女兒孕期平安。
三、耍龍燈
龍是中華的圖騰,中華民族崇尚龍,把龍作為吉祥的象征。正月十五舞龍燈,載歌載舞的喜氣氛圍,流傳于很多的地方。
四、舞獅子
舞獅,又稱\"獅子舞\"、\"獅燈\",多在年節和喜慶活動中表演。獅子在中國人心目中為瑞獸,象征著吉祥如意,從而在舞獅活動中寄托著民眾消災除害、求吉納福的美好意愿。
五、猜燈謎
每逢元宵節,各個地方都打出燈謎,希望今年能喜氣洋洋,平平安安的。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唐宋時燈市上開始出現各式雜耍技藝。明清兩代的燈市上除有燈謎與百戲歌舞之外,又增設了戲曲表演的內容。
六、踩高蹺
高蹺會一般是由群眾自發串連組織起來的。正月十一、十二開始踩街,寓意告知人們在眾多的民間花會中,討個好彩頭。正月十五正式上街,一直到十八方告結束。
元宵節開運方法:
1、初一、十五適宜去寺廟里燒香拜佛,有條件的朋友,可以在正月十五這一天去廟中敬香拜佛,點光明燈。正月是一年伊始,上香祈福效果顯著。最好的上香時間是上午7點—11點,其次是11點—15點,15點之后就不要再去上香了。
2、十五是月圓之時,傳說月老會在這一天為有情人牽起紅線,因此青年朋友們可以在這一天邀約上心儀的對象,一起觀燈、聚會、猜燈謎,可能會得到良好的姻緣哦。
3、邀請你的家人和你的好友,結伴而行,到熱鬧繁華的地方走走,參與元宵節的觀燈、猜迷、廟會等各種活動,一是可以交流感情,增加友誼,二是可以強身健體,去除疾病,元宵節的這種活動有消災祛病之說,源于民俗\"走百病\"。
4、十五之夜,可以把家里所有的燈全部打開,讓家里燈火通明,門前,掛上紅燈籠,門前道路點上光明燈,標志著新的一年道路光明,紅紅火火。
發表評論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