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木的女孩小名,如何取好一個缺...
60
2023-07-06
有時候比起正史,我們更喜歡看野史,這也是很多通俗易懂的歷史讀物深受大家歡迎的原因,就比如歷史名人的小名就屬于我們愛看的八卦。現(xiàn)如今起小名的方法跟歷史上起小名的方法已經(jīng)有了很大不同,所以我們看到歷史名人的小名會覺得驚訝覺得特別。給寶寶起名追求與眾不同的父母或許會想要效仿歷史名人的起名方式,下面78風水號就整理了一些歷史名人的小名供大家參考。
起小名的歷史
小名,亦叫奶名、乳名或小字,特指嬰兒初生時家長所取的非正式的名字。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體系中,姓名是標示人的家庭背景、出身和個性因素的重要標志。商周時,人們開始重視姓名,姓名逐漸禮儀化、制度化,對名的種種禁忌和限制也產(chǎn)生了。由于上層社會中無論取名還是擇字都要經(jīng)過很隆重的儀式,而且相互之間不能隨便呼名,于是許多家庭就給童稚的孩子先取一個小名,以便在家庭和較親密的人中進行稱呼。因為小名往往是小孩子出生不久,還在哺乳時期就起了,所以又稱作“乳名”。而社會上的下層平民階層,由于沒有權利也沒有能力進行隆重的取名擇字儀式,他們小時候取的“小名”,往往也就是成年后的“大名”。《宋史?選舉志三?宗學》載稱:“(咸淳)九年,凡無官宗子應舉,初生則用乳名給據(jù),既長則用訓名。”由此可見,在依禮法于新生兒滿三月后方行命名禮之前先取“乳名”的做法在當時已非常普遍。
小名現(xiàn)象是一種歷史久遠的語言習俗。據(jù)游國恩先生考證,起小名之俗“興于兩漢,盛于六朝”。古代文獻中關于古人小名的記載是不鮮見的。明確見于史料記載的取乳名史,從秦漢時開始。如:晉獻公小名蠆,蠆是蝎子的意思;鄭莊公出生時難產(chǎn),所以取小名為“寤生”;還有些乳名,記載著小兒襁褓中的經(jīng)歷,如東晉末年的大詩人謝靈運出生旬日,便被送到杜冶家哺養(yǎng),至15歲方歸本籍,故乳名“客兒”。此外,由于封建社會上層階級的女性成員長期生活在家庭閨閣之中,很少在外面拋頭露面,因此小名更加流行,只是這種小名僅在家庭中使用,又稱為“閨名”。如漢高后呂雉的小名“娥姁”,漢武帝的外祖母小名“臧兒”,漢武帝陳皇后小名“阿嬌”,唐壽昌公主小名“蟲娘”等。
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以上小名都以俚俗丑賤為原則,上起天潢貴胄、王孫公子,下至引車賣漿、販夫走卒,莫不如此,這與從正面體現(xiàn)社會秩序和生活理想的典雅好聽的人名迥然不同,由此構成中國姓名文化中乳名類的一個共同特色。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長輩對小兒鐘愛憐惜之至,惟恐不得順利健康地成長,遂有意標示卑賤,用逆反方式掩飾親昵熱忱的感情。這種現(xiàn)象,迄今仍保留在許多長輩對后代的通稱中,相傳這樣可以使孩子平安長大,避開妖鬼索命。在物質(zhì)生活水平、醫(yī)療水平低下的傳統(tǒng)社會,加之迷信思想盛行,起小名的超現(xiàn)實因素就占據(jù)了突出的位置。這一習俗在漢魏時期就已經(jīng)形成了,影響至今。《紅樓夢》中王熙鳳為女兒起小名,對劉姥姥說:“你就給她起個名字……你們是莊稼人,不怕你惱,到底貧苦些,你貧苦人起個名字,只怕壓得住她。”在富貴人家看來,貧賤人所起名字就是賤名,就能避邪祛病。“巧姐”之名由此而來,這個情節(jié)正是這種傳統(tǒng)習俗的反映。
具體來說,起小名最常見的現(xiàn)象大致有以下七種:
1、以排行為名:如南朝齊武陵王蕭曄,是齊高帝蕭道成的第五個兒子,乳名叫“阿五”;梁元帝蕭繹排行第七,乳名叫“七符”。
2、在特定的字前加一個通行字而成小名。最常見的是“阿”字,如上文所說的曹操、劉禪,等等。
3、在特定的字后加一個通行字成小名,以連帶“奴”與“兒”字的乳名為多。
4、疊字成乳名,如小小、盼盼、奴奴、鶯鶯等。
5、人用畜名。如孔丘的兒子小名為“鯉”,司馬相如小名“犬子”,顧愷之小名“虎頭”,陶淵明小名“溪狗”,王安石小名“獾郎”,宋孝宗小名“小羊”等等。
6、男人女名。這就是男尊女卑的封建觀念在作祟,視女性與牲畜同為賤物,于是偏給爺們?nèi)€娘們名兒。
7、女人男名。還是重男輕女的意識體現(xiàn):生了女兒,還指望生兒子,便在女兒的小名上作文章,即如“招弟”、“引弟”等。
……
而在有史可稽的材料中,以通行字“奴”來起小名的最多,可以說,“奴”字是中國古代名人最鐘愛的小名。它最興盛的時期是兩晉南北朝以至隋唐五代。例如,西晉文學家石崇小名“齊奴”,東晉書法家王獻之小名“官奴”,權臣吳敦小名“黯奴”,南朝宋武帝劉裕,小名寄奴,陳后主陳叔寶,小名黃奴。《陳書》云,任忠,字奉誠,小名蠻奴。《魏書》云,李訴,字元盛,小名真奴;高佑,字子集,小名次奴。《周史》云,王德之子王慶,小名公奴。《北史》云,盧思道小名釋奴。《舊唐書》云,李林甫小名哥奴。《舊五代史》云,閔帝諱從厚,小字菩薩奴。《遼史》云,圣宗諱隆緒,小字文殊奴;景宗四子,名隆慶,字燕隱,小字普賢奴;制心,小字可汗奴。等等
關于以“奴”起小名的,還有兩則軼事,頗令人玩味:
1、唐開元二十年(即公元732年),詩仙李白與其妻許氏有了第一個孩子,是位千金。孩子出生時正值皓月當空,銀光滿地,李白就為女兒取名為“明月奴”。李白一生對明月情有獨鐘,他一生留下的詩作一千余首,竟有四分之一的作品是吟詠月亮的。給女兒起這樣一個小名,充分表達了李白的鐘愛之意。
2、明人筆記《客座贅語》記載:“徐聿之為元兇所害,子孝嗣在孕,母年少欲更行,不愿有子。自床投地者亡算,又以搗衣杵舂其腰,并服墮胎藥,胎更堅,及生,故小字遺奴。”徐聿之的這個孩子小名“遺奴”,正是他被母親遺棄的證明,如同謝靈運一樣,小名記載了他的人生經(jīng)歷。
當然,在現(xiàn)代社會,隨著物質(zhì)生活水平和醫(yī)療水平都有了的根本性提高,幼兒的夭折率已極低,人們已不再過多地憂懼嬰兒難以養(yǎng)活了,所以在起小名上的超現(xiàn)實信仰就淡化以至消失,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越來越多的年輕父母們直接以“寶寶”“寶貝”“小寶”之類的小名來稱呼自己的孩子,以此表達自己的愛。這不能不說是我們時代的進步,然而,可惜的是,相比于現(xiàn)代千篇一律的小名,古代豐富多彩、百花齊放的小名文化看起來將徹底退出歷史的舞臺了!
歷史名人的小名大全
鄭武公,名"掘突"。
鄭莊公,小名"寤生"(生時難產(chǎn),一說武姜在睡眠中生下)。
周桓公名,小名"黑肩"。
晉成公,小名"黑臀"。晉成公的屁股之所以很“黑”,傳說是由于“其母夢神規(guī)其臀以墨”的緣故(《國語·周語下》)。
楚公子子皙,名"黑肱"。
衛(wèi)侯弟衛(wèi)子叔,名"黑背"
齊桓公,小名"小白"。
晉文公,小名"重耳"。
晉獻公,小名"蠆"(蠆,毒蝎)。
孔子,名"丘"(出生頭頂內(nèi)凹,圩頂,有似阿丘)。
孟子,名軻(《說文》:軻,接軸車也)。
孔丘的兒子,小名"鯉"(因魯昭公送鯉魚賀喜)。
劉邦呂太后,名呂雉(雉,野雞)。
西漢大將樊噲(噲,咽下去,鳥獸嘴也)。
樊噲夫人名呂雊(雊,野雞叫也)。
漢武帝,小名彘(彘,豬也)。
漢武帝外祖母,小名"臧兒"。
西漢大將陳豨(豨,大野豬)。
西漢司馬相如,小名"犬子"。
魏武帝曹操,乳名"阿瞞"“吉利”。
蜀漢后主劉禪,乳名名"阿斗"。
曹操部將吳敦,小名"黯奴"。
三國時將領東海郡昌狶(狶,同豨,野豬)。
晉代富翁石崇,小名"齊奴"。
晉代書法家王獻之,小名"官奴"。
西晉文學家潘岳,小名"檀奴"。
東晉權臣王敦,小名"阿黑"。
東晉權臣王導,小名"阿龍"。
王導的長子王劭,小名"大奴"。
王導的小兒子王薈,小名"小奴"。
東晉顧愷之小名“虎頭”,
東晉書法家王詢,小名"阿苽"(苽,茭白)。
東晉書法家王修,小字"茍子"。
東晉南蠻校尉殷顗,小字"阿巢"。
東晉宰相謝安,小名"阿大",
東晉名將謝石,小名"石奴"。
東晉東陽太守謝朗,小名"胡"。
東晉車騎司馬謝韶,小名"封"。
東晉名將建武將軍謝玄,小名"遏"。
東晉武翼郎謝淵,小名"末"。
東晉詩人謝靈運,小名叫"客兒"(寄養(yǎng)在外,后歸籍)。
東晉江州刺史桓沖,小名"買德郎"(幼年換羊)。
晉代詩書畫家顧愷之,小名"虎頭"。
東晉征西大將軍陶侃,小名"溪狗"。
晉代那位"囊映雪"的孫康,小名"御奴"。
東晉望蔡公謝琰,小名"末婢"。
東晉陶淵明的叔祖陶范,小名"胡奴",陶淵明小名“溪狗”。
東晉建威將軍桓嗣的小字"豹奴"。
東晉黃門郎王彭之,小名"虎豚"。
東晉尚書令王彪之,小名"虎犢"(彭之弟)。
宋武帝劉裕,小名"寄奴"(幼年喪母,寄養(yǎng)在舅舅家)。
宋前廢帝劉子業(yè),小名"法師"。
宋文帝劉義隆,小名"車兒"。
齊高帝蕭道成,小名"斗將"。
梁武帝蕭衍,小名"練兒"。
南朝陳后主陳叔寶,小名"黃奴"。
南朝陳大臣司馬浩,小字"羅兒"。
《魏書》:高徽,小字"茍兒"。
《北史》:畢義雪,小字"陁兒"。
南朝宋南陽郡公魯宗之的兒子,小名"象齒"。
南朝宋駙馬都尉、太尉徐孝嗣小名"遺奴"。
《后漢書》作者范曄,小名"磚兒"。
南朝梁蕩寇將軍任忠,小名"蠻奴"。
南朝梁豫州刺史馬仙琕,小名"仙婢"。
十六國時冉魏君主冉閔,小字名"棘奴"。
后燕名將慕容農(nóng)(慕容垂之子),小名"惡奴"。
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小名"佛貍"(佛貍,鮮卑語"野狐")。
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的曾孫、長廣王元曄,小名"盆子"。
北魏涼州刺史李煥,小名"丑瑰"。
北魏豫州都督陰遵和,小名"虎頭"。
北魏李元珍,小名"大墨"。
北魏平遠將軍房法壽,小名"烏頭"。
北魏武都王文弘,小名"鼠"。
北魏驃騎大將軍元叉,小名"夜叉"。
北魏拓跋昭,小字"阿倪"。
《魏書》:李偲,小名“咬臍”(生他時,臍帶是其母親自己用嘴咬斷的)。
《魏書》云:高佑,字子集,小名"次奴"。
北魏鎮(zhèn)遠將軍裴炯,字休光,小字"黃頭"。
北魏國子博士盧景裕,小名"白頭"。
北魏建威將軍游雅,字伯度,小名"黃頭"。
北周文王宇文泰,小名"黑獺"。
北周晉公宇文護,小字"薩保"。
北齊詩人盧思道,小名"釋奴"。
齊散騎常侍張敬兒,小名"狗兒",其弟小名"豬兒"。
宋寧南將軍魯爽,小名"女生"。。
隋煬帝楊廣,小名"阿嬤"。
隋煬帝的祖父揚中,小名"奴奴"。
隋煬帝之子齊王楊暕,小字"阿孩"。
唐高祖李淵的祖父,名"大野虎"(北周給李淵祖上賜姓"大野")。
唐代宰相李林甫,小名"哥奴"。
唐高宗李治,小名"雉奴"。
唐中宗最小的女兒安樂公主,小名"裹兒"。
唐玄宗李隆基,小名"三郎",一說"阿瞞"。
唐壽昌公主,小名"蟲娘"。
唐昭宗宰相崔胤,小字"緇兒"。
唐河中節(jié)度使王珂,小名"蟲兒"。
唐代詩人韓偓,字致堯,小名"冬郎"。
唐白居易的弟弟幼美,小名"金剛奴"。
白居易有個侄兒,小名"阿龜"。
五代后唐閔帝李從厚,小字"菩薩奴"。
五代后唐末帝李從珂,小名"二十三"(正月二十三日生)。
五代周太祖郭威,小名"雀兒"。
宋太祖趙匡胤,小名"香孩兒"。
宋禮部尚書陶谷,小名"鐵牛"。
北宋狀元蘇易簡,小名"岷岷"。
宋代包拯,乳名"三黑"。
宋代王安石,小名"獾郎"、"獾兒"。
宋代蘇轍第三子蘇運,小名"虎兒"。
宋代書法家米芾之子米友仁,小名"虎兒"。
宋孝宗趙昚,小名"小羊"。
南宋宰相文天祥,叫"云孫"。
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小名"啜里只"。
遼圣宗耶律隆緒,小字"文殊奴"。
遼天祚皇帝耶律延禧,小字"阿果"。他的元妃,小字"貴哥"。
金代轉(zhuǎn)運使田特秀,易縣人,小名"五兒"。
成吉思汗,"鐵木真"(蒙古語"鐵頭""鐵蛋")。
成吉思汗長子"術赤"(蒙古語"客人、外人")。
元世祖忽必烈的父親叫"托雷"(托雷,蒙古語"鏡子"也)。
元代名將劉嶷,字孟方,小名"黑馬"。
明太祖朱元璋,小名"重八"。
明朝大將常迂春,曾祖父叫"四三",祖父叫"重五",父親叫"六六"。
明朝大將湯和,曾祖父叫"五一",祖父叫"六一",父親叫"七一"。
明代將領李文忠,小字"保兒"。
明代航海家鄭和,小名"三保"。
明書畫家馬守貞,小字"玄兒"。
曹操,小名“阿瞞”。
劉禪,小名“阿斗”。
楊貴妃,小名“玉娘”。
宋武帝劉裕——寄奴
西晉富翁石崇——齊奴
美男子潘安——檀奴
陶侃第十子陶范——胡奴
謝安弟謝石——石奴
恒嗣——豹奴
孫騰——僧奴
王尋之子王劭、王薈——大奴、小奴
白居易的弟弟幼美——金剛奴
唐昌壽公主——蟲娘
王獻之——官奴
司馬相如——犬子
北周文帝宇文泰——黑獺
陶淵明——溪狗
宋孝宗——小羊
王安石——獾郎
后唐莊宗——亞子
后唐明宗——邈佶烈
陳后主叔寶——黃奴
盧思道——釋奴
謝柳直——錦衣奴
近現(xiàn)代史上的名人小名大全
近代史從1840年的鴉片戰(zhàn)爭開始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這110年的歷史,現(xiàn)代史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一直到現(xiàn)在。近現(xiàn)代常被我們放在一起說,我們都知道在上個世紀涌現(xiàn)了很多大人物大學者,就比如現(xiàn)在,很多人感嘆,現(xiàn)如今很難再出現(xiàn)那么多大學者、知名教授。雖然現(xiàn)在的文化環(huán)境與上個世紀已經(jīng)有了很大不同,流行的起小名的方法也有了很大不同,但是上個世紀名人的起的小名還是可以供我們借鑒,即使只是當做娛樂也好。
陳延年(1898-1927),小名“小四子”(陳獨秀長子、烈士)
瞿秋白(1899-1935),小名“阿雙”。
徐向前(1901-1990),小名“銀存”。
李立三(1899-1967),初名“狗妹子”。
趙一曼(1905-1936),小名“淑端”。
馮玉祥(1882-1948),小名“科寶”。
劉少奇(1898-1969),小名“九滿”。
許世友(1905-1985),小名“德娃”。
劉伯承(1892-1986),小名“孝生”。
夏明翰(1900-1928),小名“桂根”。
曾國藩(1811-1872),小名“寬一”。
蔡元培(1868-1940),小名“阿培”。
徐世昌(1854-1939),小名“衛(wèi)生”(第五任民國大總統(tǒng))
廖承志(1908-1983),小名“肥仔”。
洪秀全(1814-1864),小名“火秀”。
梁啟超(1873-1929),小名“宏猷”。
朱 德(1886-1976),小名“狗娃子”。
馮國璋(1859-1919),小名“四兒”(第四任民國大總統(tǒng))
曾 山(1899-1972),小名“洛生”。
賀 怡(1911-1949),小名“銀媛”(賀子珍之妹,毛澤覃之妻)
段褀瑞(1865-1936)小名“小和尚”(北洋國務總理)
毛澤建(1905-1929),小名“菊妹子”。
張云逸(1892-1974),小名“益友”。
嚴 復(1854-1921),小名“體乾”。
張作霖(1875-1928),小名“老疙瘩”。
蔡 鍔(1882-1916),小名“虎兒”。
薄一波(1908-2007),小名“書存”。
李先念(1909-1992),小名“全伢”。
段芝貴(1869-1925),小名“貴狗”(民國元年駐京總司令)
孫中山(1866-1925),小名“帝象”(第一任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
楊靖宇(1905-1940),小名“順清”。
賀 龍(1896-1969),小名“長長”、“長伢”。
張?zhí)?1898-1927),小名“泰來”。
周恩溥(1899-1944),小名“和尚”(周恩來的大弟弟)
左 權(1905-1942),小名“自林”。
王樹聲(1905-1974),小名“國萌”。
趙一荻(1912-2000),小名“香笙”(趙四小姐)
彭 湃(1896-1929),小名“天泉”。
博 古(1907-1946),小名“長林”。
林 彪(1907-1971),小名“陽春”。
蕭楚女(1893-1927),小名“朝富”。
鄧 發(fā)(1906-1946),小名“八仔”。
譚嗣同(1865-1898),小名“七兒”、“七和尚”。
聶榮臻(1899-1992),小名“雙全”。
吳佩孚(1874-1939),小名“子玉”。
彭德懷(1898-1974),小名“真伢子”。
周恩來(1898-1976),小名“大鸞”。
錢壯飛(1896-1935),小名“彬生”(被譽為“紅色間諜”)
鄧穎超(1904-1992),小名“玉愛”。
董必武(1886-1975),小名“樂益”。
陳喬年(1902- 1928),小名“小五子”(陳獨秀次子、烈士)
李 敏(1936——), 小名“姣姣”。(毛澤東女兒)
楊開慧(1901-1930),小名“霞姑”。
康 生(1898-1975),小名“旺”。
張聞天(1900-1976),幼名“應泉”。
蕭 克(1907-2008),小名“克忠”。
李大釗(1889-1927),小名“憨頭”。
張宗昌(1881-1932),小名“田”。
羅榮桓(1902-1963),小名“宗仁”。
賀子珍(1909-1984),小名“桂媛”。
陳 毅(1901-1972),小名“世俊”。
張 勛(1854-1923),小名“順生”。
毛澤東(1893-1976),叫“石三伢子”。
秋 瑾(1875-1907),小名“玉姑”。
劉志丹(1903-1936),小名“來生”。
方志敏(1899-1935),小名“正鵠”。
張學良(1901-2001),小名“雙喜”、“小六子”。
羅瑞卿(1906-1978),小名“吉娃子”。
鄒 容(1885-1905),小名“鄒二”。
向警予(1895-1928),小名“九九”。
陳 賡(1903-1961),小名“福哥”。
許光達(1908-1969),小名“五伢子”。
蕭勁光(1903-1989),小名“滿哥”。
發(fā)表評論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