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為什么要給壓歲錢 過年發壓...
52
2023-07-06
壓歲錢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驅鬼,保佑平安。壓歲錢最初的用意是鎮惡驅邪。因為人們認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壓歲錢壓祟驅邪,幫助小孩平安過年,祝愿小孩在新的一年健康吉利、平平安安。
為什么春節要發壓歲錢
春節拜年時,長輩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放進紅包分給晚輩,相傳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一般在新年倒計時時由長輩分給晚輩,表示壓歲(壓祟)。在歷史上,壓歲錢是分兩種的,其中一種就是晚輩給老人的,這個壓歲錢的“歲”指的是年歲,意在期盼老人長壽。
民間曾有一些流傳甚廣的故事,比如說古時候有一個身黑手白的妖精,名字叫“祟”,每年除夕出來禍害小孩。于是人們就點亮燈火通宵不睡,并把銅錢放在孩子枕邊以避邪,這就是“守祟”“壓祟”,后來也稱為“守歲”“壓歲”。
關于壓歲錢的來歷,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古時候,有一種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來用手去摸熟睡著的孩子的頭,孩子往往嚇得哭起來,接著頭疼發熱,變成傻子。因此,家家都在這天亮著燈坐著不睡,叫做“守祟”。
有一家夫妻倆老年得子,視為心肝寶貝。到了年三十夜晚,他們怕“祟”來害孩子,就拿出八枚銅錢同孩子玩。孩子玩累了睡著了,他們就把八枚銅錢用紅紙包著放在孩子的枕頭下邊,夫妻倆不敢合眼。半夜里一陣陰風吹開房門,吹滅了燈火,“祟”剛伸手去摸孩子的頭,枕頭邊就迸發道道閃光,嚇得“祟”逃跑了。第二天,夫妻倆把用紅紙包八枚銅錢嚇退“祟”的事告訴了大家,以后大家學著做,孩子就太平無事了。
原來八枚銅錢是八仙變的,暗中來保護孩子的。因為“祟”與“歲”諧音,之后逐漸演變為“壓歲錢”。到了明清,“以彩繩穿錢編為龍形,謂之壓歲錢。尊長之賜小兒者,亦謂壓歲錢”。所以一些地方把給孩子壓歲錢叫“串錢”。到了近代則演變為紅紙包一百文銅錢賜給晚輩,寓意“長命百歲”。對已成年的晚輩紅紙包里則放一枚銀元,寓意“一本萬利”。貨幣改為紙幣后,長輩們喜歡到銀行兌換票面號碼相連的新鈔票給孩子,祝愿孩子“連連高升”。
春節給壓歲錢的傳說一、避邪說
民間認為分壓歲錢給孩子,當惡鬼妖魔或“年”去傷害孩子時,孩子可以用這些錢賄賂它們而化兇為吉。
至于“壓歲錢”的作用,就連《資治通鑒》這樣的正史也給“證明”。書的第二十六卷中說到楊貴妃生子時,就謂“玄宗親往視之,喜賜貴妃洗兒金銀錢”。這里說的“洗兒錢”除了賀喜之外,更重要的就是賜給兒子一道避邪去魔的護身符。
從史料看,從漢代到清末,長輩在過年期間給晚輩包壓歲錢的主要目的跟唐玄宗“喜賜洗兒錢”一樣,就是避邪去魔。
當然,最厲害的還是秦始皇,他鑄造的銅錢“孔方兄”獨領風騷兩千年。之所以銅錢“孔方兄”廣受歡迎,跟其“天圓地方”的造型很有關系,而天圓地方則是從《易經》里“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來的。這說明“錢”從開始到衍變都被賦予了“神魅”色彩和“神奇”力量。如此看來,老百姓用此物“避邪去病驅魔”等就是情理中的事了。
春節給壓歲錢的傳說二、守祟說
傳說古代有一個叫“祟”的小妖,黑身白手,他每年除夕夜晚里出來,專門摸睡熟的小孩的腦門。小孩被摸過后就會發高燒說夢話,退燒后也就變成癡呆瘋癲的傻子了。人們怕祟來傷害孩子,整夜點燈不睡,就叫“守祟”。
據說嘉興府有一戶姓管的人家,夫妻老年得子,十分珍愛。在除夕夜晚,為防止“祟”來侵擾一直逗孩子玩,小孩用紅紙包了八枚銅錢,包了又拆,拆了又包,睡下以后,包著的八枚銅錢就放在枕邊。半夜里,一陣陰風吹過,黑矮的小人正要用他的白手摸孩子的頭,突然孩子枕邊迸出一道金光,祟尖叫著逃跑了。于是這件事傳揚開來,大家紛紛效仿,在大年夜用紅紙包上錢給孩子,祟就不敢再來侵擾了。因而人們把這種錢叫“壓祟錢”,“祟”與“歲”發音相同,日久天長,就被稱為“壓歲錢”了。
春節給壓歲錢的傳說三、壓驚說
另有一說源于古代“壓驚”。說是太古時有一種兇獸叫“年”,隔365日后之夜,就要出來傷害人畜、莊稼。小孩子害怕,大人則以燃炮竹驅趕“年”,用食品安慰小孩,即為“壓驚”。年久日深,便演變為以貨幣代食物,至宋便有“壓驚錢”。據史載,王韶子南下,因被壞人背走,于途中驚呼,才被皇車所救,宋神宗即賜了他“壓驚金犀錢”。以后才發展為“壓歲錢”。
春節發紅包有什么講究
春節拜年時,長輩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于床腳,此記載見于《燕京歲時記》;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后當眾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著時,由家長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
傳統的民俗我們是要珍惜的,然而對于過年給孩子的壓歲錢我們一定要給的合適,給的有理,主要的還是增進關系的推進劑。給孩子壓歲錢后家長也要教育孩子正確的金錢觀,讓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念。正確的花錢,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壓歲錢給多少?根據自己的經濟條件給孩子壓歲錢,不要盲目攀比。像400,300,3000等都不能給,像748這樣帶諧音的不能給。一般是給500元左右,像我的家人每年每人都給我1000,也有2000的。總的來說,要根據自己的經濟狀況來決定。
公務人員也要注意紅包陷阱。
春節發紅包技巧
第一、每年都要發紅包,提前把紅包買好,可以去銀行換些新錢,這樣發出去小孩子們都喜歡。計算好有多少個紅包,換好錢。
第二、發紅包要根據不同地方的習俗,不能一個統一的標準,這樣很容易傷人的。也就是你把紅包給了,同時把人給傷了。
第三、發紅包前最好了解一下,不是每年同一個地方發的都是一樣的,每年都有變化,要隨大流,不能獨具一格,這樣有人會說你的。不能給多也不能給少,其實發紅包是一門常識。
第四、如果自己家里有小孩子,到親戚家去,我們要看別人是怎樣給發紅包的,要保持一致,不能特殊化,這樣的話,你的親戚也不知道怎樣給了。因為這樣會讓人家傷了其他家的,如果人給多了的話,親戚就不好給了,如果給少了,親戚會有想法的。
第五、如果當地習俗你給多少人家給回多少,這個就好辦了。這個你提前計算好,這個里面的技巧就多了。如果你是一個小孩子,親戚是兩三個的話,你把整錢分開給,否則你的支出就大很多,你出去的是兩份,回來的是一份。這時給的就少些,自己能承受過來。不然的話,一個春節發紅包都出去上萬的話,經濟上也不好受的。
第六、其實現在的人喜歡禮尚往來,人家給多少,我們基本上是也是回多少回去,這樣只是個過程,但是這個過程要走好,否則會傷很多人,就因為一個紅包的事情。
送紅包的技巧和注意事項
同一個親友、同學和朋友等圈子內的人辦紅白事收禮,平等是基本原則,沒有特殊情況下,每家送禮的數額要相等,以免引起圈子內的人彼此猜忌和怨言。例如,表姐結婚你送500的紅包,表妹結婚你原則上也要送500,不能給多了,如果多了,表姐可能會認為你瞧不起她;也不能給少了,如果少了,表妹就會認為你看不起她。
紅包要給到合適的收禮人手里,以免紅包被私吞,導致收禮方沒有記錄你的人情往來。有很多家庭比較大,雖然分家了,但一些大的喜事,都是合辦的,例如幾兄弟合建新房,新居賀喜的時候辦酒席,就很可能一起操辦,這種情況下,他們就會設置一個禮房或是司禮處來專管收紅包,記錄所有來志喜的人送的紅包,方便以后還人情,因此,紅包要送到司禮處,不要給這家子人中的某一個,否則,他可能私吞了,也可能忘記事兒,漏報到司禮處。
此外,紅包親自送到司禮處后,也要看著司禮人記錄在案,防止司禮人漏記或私吞。
紅包,故名思議,就要有紅色的封包,雖然現在已經延伸成錢的代名詞,但紅白事送禮,最好不要直接送錢,要隨大眾,要用封包封住。封包的類型要選擇得當,不同的紅白事往往有專用的封包類型,千萬不要張冠李戴,例如,別人結婚,你居然用喪禮的封包做紅包,雖然可能無意間弄錯,但也要闖大禍的。
以往紅包要寫賀詞和具名,現在大量使用現成的商業紅包,因此,基本都不用自己再寫賀詞了,很多人也因此不再署名,裝起錢就送人。在正式場合,最好對紅包具名,這樣收禮方一看具名就知道是誰送的禮,特別是多人合送的禮包,更要以同賀的形式署名,否則,收禮方可能只認為是交紅包的一方送禮。有些情況下,可能還需要把輩分、職位層級等都帶上。
送禮的數目要避免觸及禁忌,例如,250、380、440等數額容易招人恨。此外,很多地方送禮講究零整結合,圖生發吉利,因此,準備紅包的時候,不要僅封整數的錢,要帶點零頭,例如,101,303,888。
送紅包盡量給整鈔為主,不要裝太多零鈔,否則,紅包看起來鼓鼓的,卻沒多少錢,收禮方未拆紅包之前一陣歡喜,拆開看后一陣失落,很容易對送禮人反感的。
有的人幽默,在送禮上也來這一套,往往能博得大家一場歡喜,但是,這樣做效果很難預料,很容易得罪人,因此,除了很要好的親友,最好不要來這一套。
發表評論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