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古三、灶上天”,這是東北忙年俗諺的頭一句。從臘月二十三“送灶王爺”、6261696475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332636336“過小年”這天起,就算是正式開始了“過年”的籌備,“小年”相當(dāng)于“大年”的序幕。舊時東北,幾乎家家戶戶廚房鍋臺邊的墻上,都貼有灶神像,俗稱“灶王爺”。畫像上一般不只是“爺”一個人,還有他的夫人“灶王奶奶”,有的還加上“金童玉女”和其他民間崇拜的神仙,都是木版刻印,單色或敷彩,兩邊還有一副對聯(lián)“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橫批“一家之主”。每年農(nóng)業(yè)歷正月初一,把新“請”來的“灶王爺”“供”在灶旁。按民間的說法,灶王爺是玉皇大帝派到各家各戶的使者,每年要回“天宮”一次,匯報所在之家本年的善惡忠奸表現(xiàn)情形,臘月二十三便是他“上天”的日子,所以人們在這天舉行祭灶(或稱辭灶)儀式為其送行。當(dāng)日黑天后,人們在灶神像前擺上供桌,點(diǎn)燈焚香。供品最主要的是以糖稀加麥芽、江米等做成的飴糖或稱“餳”,民間稱為“灶糖”。東北各地在“小年”之前有專門的小作坊制作販賣,而且很正宗,其特點(diǎn)是甜、脆、粘,還販運(yùn)到關(guān)內(nèi)。北京就把“灶糖”稱做“關(guān)東糖”。清代宮廷祭灶所用的灶糖,都是由盛京總管內(nèi)務(wù)府進(jìn)貢的。這種糖之所以要做得粘和甜,是因?yàn)榧涝顣r人們要用它抹在畫像中灶王爺?shù)淖焐希ㄟ€有的抹在灶門上方),意思是讓他上天后“嘴甜”,多說幾句“甜言蜜語”,多匯報所在之家的好處,而到說“壞話”時嘴就被糖粘住,張不開嘴,為供糖之家“隱惡揚(yáng)善”。所以,東北民間順口溜說:“灶王爺、本姓張,騎著馬、挎著槍,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安康”,這也是人們對灶王爺?shù)南M推砬???傊?,灶王爺作為?lián)系人間與天堂的使者,這一天是最重要的被照顧對象。除灶糖外,供品通常還有谷草一把、炒豆或高粱米一碟、清水一碗,據(jù)說這是給灶王爺上天時的坐騎預(yù)備的。人們在送灶時,要特意用秫秸(高粱桿)做成馬、狗、雞,為給灶王爺領(lǐng)路和代步之用。燒香、跪拜、抹糖等諸項儀節(jié)結(jié)束后,就把灶神像取下,連同這些狗、馬一起焚燒“升天”,并放鞭炮為之“送行”。過去東北新媳婦過門第二天正式下廚房做飯之前,首先得給婆家的“灶王爺”磕頭行禮,對其恭敬有加。按理說,整天圍著鍋臺轉(zhuǎn)、燒火做飯的家庭主婦,是和灶王爺“朝夕相處”的人,祭灶應(yīng)以她們?yōu)橹?。但事?shí)卻恰恰相反。因?yàn)槊耖g有“男不拜月,女不辭灶”的“規(guī)矩”,所以祭灶只是家中“老爺們兒”的事,婦女沒有資格參加,這似乎有失公平。祭灶日既然是“過小年”,當(dāng)然全家人也要吃一頓比日豐盛的晚餐。過去雇長工、伙計的人家,一般都是從這天開始讓他們放假回家,準(zhǔn)備過年。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