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克華被擊斃,揭秘后代子孫出悍...
265
2023-07-09
中國封建社會的帝王,生前極端奢侈,死后也要奢葬,當太虛聽了蔣介石的意圖后,便在金陵四周為其尋龍穴,尋來找去,選定了中山陵與明孝陵之間的一處寶地。
明孝陵位于六朝故都金陵的東郊紫金山南麓的梅花山北,梅花山因廣植梅花而得名,因三國吳大帝孫權葬于此,故此山又名“孫陵崗”。明初,朱元璋營造陵寢時,有大臣向朱建議,要把孫權墓遷走。朱元璋沒同意,說:“孫仲謀也是一條漢子,留下他吧
孫中山陵墓竣工后,樹立墓志銘,這在當時是一件很必要的事情。大家考慮再三,認為唯有與孫中山交誼密切,且國學功底極深的章太炎先生能勝任此事。章太炎自己也說:“論與中山先生交誼之密,互知之深,其墓志銘惟我能勝,亦只有我有資格寫,我欲為中山先生作墓志。”孫中山治喪委員會也于1925年3月15日發出通函,正式邀請章太炎任追悼會籌備處干事,并撰寫墓志。就這樣,章太炎寫下了古樸典雅、凝練審慎的《祭孫公文》。章太炎當仁不讓撰寫墓志銘也使蔣介石喪失了一次撈取政治資本的機會。因此,蔣介石對他忌恨在心,他以中山陵建筑總監的身份和黨國代表的名義拒絕使用章太炎撰寫的墓志銘。因此,中山陵建成之后,碑亭雖在,卻沒有墓志銘,不得已而將“天下為公”四字刻于亭中以代之。對此,章太炎憤怒地說:“蔣以個人好惡,竟寧使革命元勛之陵墓缺少碑銘,可憾也!”
在紫金山上靈谷寺后,還有譚延闿之墓。譚乃光緒年間進士,授翰林院編修。清政府預備立憲期間,譚被推為湖南諮議局議長。因其辦事圓滑,極善中庸之道,人送外號“甘草”,慨甘草乃調和之藥。譚憑其圓滑手段,在辛亥風云變幻的歲月里,無論北洋政府,還是孫中山大元帥府,以及蔣介石的南京政府,譚都居要職。后譚因腦溢血而死,民國二十年(公元1931年)9月4日,國民黨政府為譚延闿舉行國葬。其墓依山勢高低而建成。墓前有龜背馱巨碑,碑后矗立著寬三楹的牌坊。宮殿式祭堂內供有譚延闿遺像,圍廊四角置銅鶴、銅鹿各一對。墓塋前設石獅、華表和譚之子女所立銅鼎。并有一橢圓形水池,睡蓮盛開時似香花供獻。墓塋背倚巍峨鐘山,山風過處,松濤簌簌,四周山泉流淙,鳥語啼幽。真是令人贊嘆的風水寶地。
在梅花山,還有大漢奸汪精衛之墓。汪于1944年11月11日死于日本名古屋,其尸裝在一楠木棺中,由汪生前專用的“海鶼”號飛機運抵南京。其墓位于孫中山先生一側,設計也仿孫先生墓的圖紙。造價約計5000萬中儲券,這在當時亦是一筆驚人的數字。墳墓的核心工程剛完,日寇就投降了,施工也停頓下來。在蔣介石還都南京之前,國民黨陸軍總司令何應欽下令將汪墳遷掉。何的參謀長蕭毅肅把任務交給了第七十四軍和南京市市長馬超俊。第七十四軍工兵指揮官邱維達決定用炸藥炸開。1946年1月21日,第七十四軍第五十一師工兵營李營長,率兵丁以150公斤TNT烈性炸藥炸開了汪墓內窖。揭開棺木,汪尸上覆蓋青天白日旗,尸身著文官禮服——藏青色長袍與黑色馬褂,頭戴禮帽,腰佩大綬。汪的馬褂口袋內有一張長約3寸白紙條,紙條上用毛筆寫的“魂兮歸來”四字。乃為汪夫人陳璧君從日本接運汪尸時所寫。隨即汪尸體被火化,汪墓處筑一小亭。梅花山南北兩側,還修了兩條小路,添植各種花木,周圍修飾一新,以迎蔣介石的到來。
話轉回頭,雪竇寺長老太虛法師奉蔣介石密旨,在紫金山山前山后看了一遍,最后選中了中山陵同孝陵之間的一處,這地方雖在紫金山的半山腰,然仍可瞰視南京全景。太虛法師看定后,蔣介石便把太虛法師讓于密室,坐定之后,太虛拿出了所畫之墓圖。蔣介石說:“法師請明言。”
太虛說:“地理之秘訣,東漢時說形勢,西漢時說星辰,今人只知說勢,其次說星與形。蓋以山川古今不改,吾人所見不同,發現山川之秘,如狐首青鳥。以形勢查性情,以性情查生氣,此為《葬經》之說。以地下山形,合上上星象,以人間庶物,伏山川變形,逐類推求,隨形模樣,皆格物以明理,參悟萬山性情,總歸一貫機竅……”太虛法師說了番《葬經》、《陰宅》的形勢星辰之說后,便轉入了正題。蔣介石雖然聽得似懂非懂,可還聽得很認真。太虛繼續說道:“吾觀梅花山,其龍穴在中山陵與明孝陵間,凡貴地,必有龍穴,選貴地必先選龍穴,龍短者多為山腳漏落,局又窒塞,決無大貴。《地理》書云:明朝不如暗拱,蓋百里之來龍有百里之局勢,千里之來龍有千里之局勢,各隨龍穴的力量,因有暗拱。紫金山梅花山峰環暗拱,從山重疊,三峰對中,兩峰對空,乃坐下真龍之勢。各山勢大小遠近相趁,虎踞龍盤,左輔右弼有天門地戶,其前后天弧天角,謂之金吾執法。其天關地軸,拱衛紫垣。實在是個萬里難尋的好穴處。”
蔣介石聽了,大喜。太虛法師又說:“我今已說破天機,龍穴已動,公當在中山陵、孝陵間蓋一亭,謂之‘正氣亭’,可將龍鎮住。待公萬年之后于此安然,雖不能保蔣家江山萬世,也使你蔣家福壽綿長。”
蔣介石聽了更喜。數日后,蔣以尋覽鐘山名勝為由,扶杖登山,自紫霞洞西爬上層崗,遠眺天闕,見太虛所示之處,山川之勝,林壑之美,他處無法相比。又見此處既高于明孝陵,又低于中山陵。東為紫霞洞,西為獨龍崗寶球峰,下為“忠烈塔”——即國民革命軍陣亡將士紀念塔,四周環境幽雅,悅人心目,遂令下屬就巖下開石筑亭,名為以壯觀瞻,實為按太虛所囑。
亭子圖紙由基泰工程公司設計,共繪制了3種式樣。蔣介石要太虛法師選定。太虛選定了其中之一。此亭為方形,重檐飛角,頂覆琉璃瓦,畫梁彩棟。式樣選定之后,便動工修建。其亭以蘇州花崗石為底座,鋼筋混凝土結構,富麗莊嚴。是年秋,工程告竣。蔣介石看了,很是高興,命名為“正氣亭”,并親筆題寫亭名。這3個字用錙金陰刻于亭正面橫眉上。兩旁抱柱聯亦為蔣介石親筆所寫。為藍底、黃邊、金字。聯文為:“浩氣遠聯忠烈塔;紫霞籠罩寶珠峰”。落款為:“蔣氏中正”。亭后砌有花崗石擋土墻,墻中央豎有碑刻,碑文是由孫科撰寫的“正氣亭記”。
發表評論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