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房與餐廳一體 這樣的設計風水好...
1423
2023-07-09
貝聿銘,是當今世界級的建筑大師,出生在中國,成長在美國,見識甚廣,但作為一個現代主義建筑“大師”,處處彰顯出中國文化的影響。中國的哲學思想對其影深刻。貝聿銘曾直言:“風水是我所受教育的一部分,是建筑的一部分。"
貝聿銘上世紀的經典作品:香港中銀大廈,就是融合了現代建筑技術和中國的傳統風水理念,以下就是這段記錄: " 移交香山飯店,貝聿銘撤出北京,住進香港的大都飯店。在那里喝酒時他告訴助手們,他的下一個項目是在香港的商業區邊緣、離大都飯店只有幾個街段的地方為中國銀行造一幢有紀念意義的塔樓。貝聿銘接受這份業務出于這樣的考慮:中國的高層銀行家都受過西方教育,而且老于世故;香港的承包商和工程師成熟老練,在全世界都有競爭力;同時也是出于一種懷舊感。1918年,貝聿銘的父親貝祖詒創立中國銀行香港分行,當時貝聿銘才1歲。
由于中國歷史發生了轉折,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銀行現在要祖詒的兒子為香港分行設計建造一幢威嚴的新辦公大樓,以表現一種樂觀、和解的氛圍。1982年,中國大陸的銀行官員也曾與貝祖詒取得聯系,尋求他對此事的支持。香港似乎是可以讓貝聿銘得心應手開展業務的地方。香港與貝聿銘本人一樣,把新與舊、東方與西方合成為一體。香港是海外華人網絡的樞紐,也是在文化和地理上通向祖國的大門。
20世紀80年代,由于諾爾曼·福斯特大膽創新,為香港匯豐銀行設計了一幢高技術總部大樓,香港的建筑聲譽才得到改善。匯豐銀行是實力雄厚的英國金融機構,在整個亞洲以“最佳銀行”著稱。福斯特的設計仿佛是在惹人注目的港口沿岸地面上停放了一艘宇宙飛船。 早在上海時,匯豐銀行就開始與中國銀行在建筑上大唱對臺戲。幾十年中,這兩家銀行爭相建設日益氣派的大樓,和對方一比高低。由于香港在1997年要交還中國政府管理,貝聿銘所設計的新的中國銀行香港分行大樓必然要象征香港美好的未來前景。這幢建筑必須使福斯特的銀行大樓和其他殖民統治的標志相形見絀,使香港著名的老公司放心,在中國政府的領導下香港會繼續繁榮昌盛。貝聿銘說,它應該代表“中國人民的抱負”。
貝聿銘在65歲時遇到了給他的建筑作品添加一幢與眾不同的摩天大樓的機會。他的態度很積極。福斯特那座里程碑似的大廈建在港灣邊沿,位置顯要,而且有龐大的10億美元預算作后盾。貝聿銘可享受不到這些優勢。他只得到1.3億美元的資金,而且地皮面積小,環境荒涼,高架公路從三面把那里框死。更糟糕的是,二戰時日軍總部曾占領過這塊地皮。許多香港人相信,那些受盡折磨的囚犯依然陰魂不散,在那一帶作怪。
香港的港口和小山之間已經擠滿了密密麻麻的四五十層高的摩天大樓。貝聿銘要想在如此不利的地皮上建造出引人注目的建筑物就必須把大樓造得出奇地高。他自己也承認,純粹依靠垂直高度的表現手法與香山飯店深思熟慮的樸素風格相比,是“180度的大轉彎”。問題是,香港每一街段所擁有的摩天大樓數目已超過世界上任何其他城市。貝聿銘承諾說:“銀行大廈的西洋派頭將不比任何其他建筑物遜色。香港是世界的十字路口,它有技術也有辦法建筑一幢現代大樓。”
在傳統的高層建筑中,大樓重量隨樓層的增加而增加;樓越高,柱越粗。建筑師們給支撐建筑物重量的長方形框架綁上橫向拉結條起穩定作用,防止大樓側面發生搖擺。由于香港經常受臺風襲擊,其橫向拉結條的標準是紐約的兩倍。如果換一位不像貝聿銘那樣敢于大膽創新的建筑師,在面臨這種額外的負擔和預算資金不充足的情況時,也許就滿足于建造一幢標準的50層盒式樓。然而,諾爾曼·福斯特那幢大受贊揚的銀行大廈就坐落在兩個街段之外的地方,不可避免的競爭促使貝聿銘嘗試一切建筑可能。
發表評論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