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室前有尼姑庵寺廟風水說法
85
2023-07-09
每逢初一、十五和佛菩薩誕,到寺廟燒香禮佛的善信越來越多。參拜不同佛菩薩的意義及方法的講究,自然是善信們所關注的議題。
一、參拜不同佛菩薩的意義
1、釋迦牟尼佛祖
大雄寶殿正當中供奉的是佛教創始人,佛祖釋迦牟尼。釋迦牟尼佛無疑是十方三界、四生九有最偉大的老師。在佛教原始經典《阿含經》中,佛祖對世間法的政治、經濟、文化、人倫、軍事等范疇及出世間法的苦集滅道、究竟涅盤等宇宙人生的終極真理及四禪八定、四向四果的正確修持方法,以及涵蓋了世出世間法的八正道等都做瞭如實詳盡的闡述。釋迦牟尼佛是已經解脫出離六道輪回的圓滿智者,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萬能神通覺者。 2500年前,沒有各種精密儀器,但佛經中記載的很多事例都已被現代科學所證實。至今為止,佛祖所說的都是真實不虛的。佛祖之所以被尊敬,是因為作為最終的哲人,作為覺醒的人格化身被尊敬。梵語“佛陀”一詞的意思是“已經實現了的人”,即已經掌握了真理的人。
參拜佛祖根本上是一種信仰。信仰的目的都是為了讓眾生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讓眾生在迷茫的時候獲得指導,在絕望的時候能夠看到希望,在痛苦的時候獲得慰藉,在快樂的時候懂得分享,在幸福的時候懂得感恩。佛陀認為眾生皆有佛性,皆能成佛,最終可以通過覺悟達到涅盤的境界。因此,佛陀認為我們并不應當去跪拜求得什么,而是應當修煉自身心智,時刻觀照并體會世界“無自性”和“無常性”的本質,由此獲得自身的解脫而“成佛” ,“成佛”是一種最高程度的心智狀態,一種無條件的自我滿足、喜悅、精神的極度歡悅。
2、文殊菩薩
釋迦牟尼佛像的左手邊安放的是文殊菩薩。文殊菩薩是釋迦牟尼佛的左脅侍菩薩,佛教四大菩薩之一,代表智慧。因德才超群,居菩薩之首,故稱法王子。文殊菩薩形像,一般為天人衣著,頂結五髻或者戴“五佛冠”,表佛五智,手持寶劍,象征以智慧劍斬煩惱結。或手持如意、金蓮,象征智慧成就,駕乘獅子,表示威嚴猛厲、所向披靡、無堅不摧、戰無不勝。或作一手翻閱書卷,一手執劍,意為智慧無礙。文殊菩薩是大智慧的象征,能開發智慧,提高悟性,尤其能幫助小孩學業有成、官人福祿雙增、商人增財增福。參拜文殊菩薩,能保佑眾生增加創造力、開發力,在競爭中戰勝對手,使事業飛黃騰達。參拜文殊菩薩,重要的是學習開發自己的智慧,不但要勤求世間的智慧,明白事理,知因識果,辨別是非,止惡向善,利己利人,擺脫名利枷鎖,走向人生正軌,創造光明遠大的前程;還要追求出世間的智慧,特別是無上的智慧,使自己手握智慧寶劍,勇往向前,克服時代艱苦,實現人生理想,提升人生至善的德性,開辟人生至美的前程,走向人生至真的境界,擺脫人間憂悲苦惱,超越三界生死輪回,進入常樂的涅盤天國,獲得永恒快樂。
3、普賢菩薩
釋迦牟尼佛像的右手邊安放的是普賢菩薩。普賢菩薩是釋迦牟尼佛的右脅侍菩薩,佛教的四大菩薩之一,被稱為“華嚴三圣”。象征著理德、行德。普賢菩薩,世稱為十大愿王,《法華經》指出:只要能虔誠信奉,普賢菩薩將與諸大菩薩一起出現守護此人,使他身心安穩,不受一切煩惱魔障之侵。 《普賢延命經記》指出:普賢菩薩具有延命益壽之不可思議的力量。普賢菩薩是禮德和大行愿的象征,象征真理。他以智導行,以行證智,解行并進,完成求佛者的志愿,所以又稱“大行普賢菩薩”。普賢菩薩的法像一般為戴五佛冠金色身,右手持蓮花或玉如意,左手結施愿印,半跏趺坐于六牙白象之上。普賢菩薩是以大行而聞名的。 “行”就是行為、動作,并有實踐的意思;普賢菩薩實踐的是以智慧上求無上佛果,以慈悲下化無量眾生的大菩薩道,所以稱為大行。虛空有盡,愿力無窮;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普賢菩薩正是這樣一位代表一切諸佛理德定德和大乘菩薩道大愿大行的大菩薩。普賢菩薩乘坐牙白象隨緣應化、普度眾生,足跡遍及法界,他從遙遠的過去劫中,便已深切地發起大菩提心,依照十大行愿身體力行,最終得以具備各種功德。千百年以來,普賢菩薩一直是最有人緣的菩薩之一。
參拜普賢菩薩,就是學習知行合一、解行相應。注重應用和實踐,將孝敬、慈悲和智能應用到實踐中去,將在佛法中領悟涵義從而真實地運用到社會實踐中去,以此形成大功德。
發表評論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