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室四大風水敗筆
65
2023-07-08
建筑設計上的風水敗筆詳解
1.強暴舊城
在古建筑保護與城市發展的沖突中,犧牲的往往是前者,我國改革開放20年來以建設的名義對舊城的破壞超過了以往100年。舊城的破壞業已成為上個世紀中國城市建設者們最短見的城市行為。
典型:蘇州古城因穿城而過的高速破壞了古城風貌,致使無法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只有蘇州園林入選,扼腕而嘆!!
2.瘋狂克隆
只要留意就會發現中國城市越來越相像了:一樣標識風格的連鎖快餐店、銀行網點、星級酒店,一樣的馬賽克、玻璃幕墻,一樣的把所有高樓和商業街都擠在市中心,一樣的模式中不中、洋不洋、今不今、古不古……
典型:世界著名建筑師說,長安街是很丑陋的,沒有中國古都特色,風格不統一,如果不看天安門,不知這是哪個城市的街道!
3.胡亂“標志”
以最新最高最現代的建筑作為城市的標志性建筑,是目前中國城市標志性建筑的一大誤區。可惜絕大多數都不能成為其歷史文化的載體。或者說它把城市固有的文化消滅之后以新建筑取而代之。新建筑之后還有更新的、規模更大、樓層更高、造價更貴的,因而標志性建筑也總在易幟。
典型:東方明珠電視塔遠不如上海老火車站有代表性,并為世界所知,可惜,讓一個無任何文化底蘊的電視塔做上海的廣告,可惜呀!
4.攀高比傻
高樓大廈成了中國城市現代化的代名詞。建筑師對工程小面積少的“小東西”看不上眼,他們只對上萬平方米、造價上千萬元的大建筑感興趣,因為回扣高、所得豐厚。像凱旋門、紀念碑、紀功柱、柱頭、華表、牌坊之類精致的東西他們做不來,帕提農神廟、王維的輞川別業、賴特的流水山莊之類'螺絲殼里做道場也不擅長。他們只要高大、宏偉、氣派,無論設計是如何的粗糙。
典型:北京東方廣場突兀于長安街,一片玻璃幕墻,與旁邊的建筑很是不和諧。
5.盲目國際化
建筑大師張開濟以“標新立異、矯揉造作、嘩眾取寵、華而不實”來形容時下流行的盲目國際化的建筑風格。據統計,全國已有近百家城市喊出建立國際大都市的口號,其實國際大都市并不是“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
典型:北京,城市越來越大,從東到西象出了趟遠門,上班要2小時,一天浪費在路上的時間無法統計,痛苦萬分!
6.窒息環境
專家指出,景觀建筑學在中國建筑界缺席。除臺灣省外,中國的“風景園林規劃設計”碩士和“風景園林”本科專業已于1997年被全部取消。其實,景觀建筑學與建筑學、城市規劃在建筑界的地位是缺一不可,城市人居環境中將技術(資源發展、環境保護、污染防治等)與藝術(大眾行為、環境形象、精神文明等)融為一體的工作就由它來完成。
典型:水泥森林立,綜合設計水平太差,整體規劃施工尚且做不到,更別說園林化設計了,好像建筑設計專業就清華有,悲哀。
7.亂搶風頭
美從來就是一種整體的和諧。今天中國的建筑卻只考慮個體如何出奇制勝,只管自己,不管別人,更不談后來人。構成城市形體的建筑像時裝表演,各顯神通,有的甚至赤身裸體,張牙舞爪。一個地域的多個建筑很難做到協調和諧。
典型:還有那些城市廣場和城市雕塑,哪個能代表城市的風格?又有幾個能確立自己城市獨特的性格
8.永遠塞車
在城市中心區道路被建筑擠壓而變窄,加上人多車多,鋪路趕不上汽車上路以及城市功能區劃不清的現狀下,不考慮城市遠郊發展,只一味在市中心周圍規劃建設,結果必然是:我們要風雨無阻地忍受永遠塞車。
典型:北京去年一個大雪夜,交通居然癱瘓了近十個小時!
9.“假古董”當道
近年來全國彌漫著一股人造景觀熱,各地仿古建筑大興土木,不惜以破壞城市生態為代價,這是一種“假古董”盛行的惡習。有的“假古董”單項投資就超億元,而國家每年下撥給750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專項補助經費”總共只有13億元。
典型:九寨溝風景區腹地就有這樣一座大廟。清山綠水間格格不入!
10.跟人較勁
開發商們建造了混凝土森林的“都市廣場”,沒有花園的“花園別墅”。種草不種樹這種短平快的“面子工程”,卻是各地政要樂此不疲的事,因為政績易見,有時建筑師也推波助瀾,大手大腳地花錢堆砌。
看上去面光光、住進去心慌慌,這就是沒有親和力的城市和建筑所能帶給我們的物質和精神生活。
為什么說上海世博會中國館是建筑設計上的風水敗筆?
海世博會中國館-建筑設計上的風水敗筆上海世博會中國館,這個花了4000多億人民幣打造的國際盛會無疑又給中國的“GDP”貢獻不少,在西方還在為債務問題頭大煩惱時,我們花錢缺毫不含糊。中國有句俗話說;“持家要勤儉,待客要大方”這句話對中國人民是有太多的感觸,即使我們勒緊褲帶也住不起、死不起、病不起、多少打工人為了贊助費讀不起時,也要大方招待救助全世界的朋友客人。我們在來看看花了巨資建造的中國館會給我們帶來多少驚喜與自豪了?
在這個舉世矚目的世博會上,每個國家都拿出了最杰出最前衛賦予文化內涵的代表作品,在世博會的歷史上,不乏驚世建筑之作。1889年巴黎世博會給世間留下300米高的埃菲爾鐵塔,成為人類進入工業文明時代的里程碑,成了法國標志性建筑。在中國上海的世博會上中國館被譽為“東方之冠“、“中國器”、“天下糧倉”。
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國館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何鏡堂對《瞭望》新聞周刊記者說“到現在為止,還沒有人和我說,‘中國館一點都不中國’。”這讓他頗感欣慰。 是啊,從上海世博館的設計方案公布迎來的都是一片贊美之聲,更有人說;“上海世博中國館融入風水文化,上海世博會風水這邊獨好”,世博中國館真的是建筑設計上的杰出作品嗎?在我看來不是,在上海世博會上中國館連好作品都算不上,簡直就是設計上的風水敗筆。
在電視上看到這個方形建筑將成為上海世博中國館時,在我心里第一個聯想到的是漢朝的建筑、中原的古都長安與洛陽,因為對于我們研究周易風水的人來說建筑設計與方位的概念是印入心里的,方形的建筑是屬土的,屬土的建筑只有在中原大地上才能達到天地人合一的效果,如果這次世博會是在中原大地開的,這個帶著濃厚“中原口音”中國色彩的建筑也許會成為標志性建筑的好作品。
上海在世界地里位置上上海在世界的東方,也在中國的東方。東方是屬木的,木代表積極向上、開放進取才符合這個城市的時代的精神,而這個帶有中國歷史(文化)包袱與厚重中原形象(中原屬土)的建筑出現在上海世博會上與這個城市是及不協調的,正是由于我們的設計師背著中國五千年歷史文化的包袱,壓制了設計師的靈感,結果擺脫不了中國的元素,而中國傳統建筑文化的精髓“風水學”卻不被這些設計專家院重視,才使這個被譽為“東方之冠“、“中國器”、“天下糧倉”的中國世博館出現在不合時宜的地方。
上海在東方,東方屬木,世博中國館是正方形建筑,五行屬土,在東方木克土,不合天時地利不協調,中部中原屬土,這個屬土的建筑被染成紅色出現在上海,做個形象的比喻就像一個從田地里走出來的小伙來到了上海,未了掩蓋被曬黑的皮膚而在臉上涂了一層粉而已,他能融入這個城市?上海世博中國館注定不會成為巴黎的埃菲爾鐵塔。聽報道有說中國館將作為將作為景點永久保留,它能永久保留嗎?在上海這個積極向上充滿進取的城市能容它多久,我們拭目以待。
發表評論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