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認為只有我們中國人講風水,但大家可能不知道,其實風水已經全面融入到歐美等西方發達國家中,正在迅速的和他們的建筑居家文化相融合。在當下,我們民眾和政府還對風水不相信或半遮半掩時,西方已經把它作為一門科學,廣泛地引入到了他們的教育體系之中。
奇葩的臺灣的風水算命文化
一、琳瑯滿目的算命法
臺灣人超愛算命!從身體健康、婚姻愛情、事業成就、學校功課到芝麻般小事都喜歡算一算。算命方法也是琳瑯滿目,無論是看相、命盤、風水、塔羅牌、紫微斗數、骨相、靈簽、神來之筆、姓名、甚至是簡單的撲克牌都可以拿來算命。雖然僅供參考,但對于臺灣人凡事戰戰兢兢的個性來說,也無不是一盞明燈!
二、“算命攤店館”無處不在
在臺灣,到處都可以發現大小不一、門派各異的算命攤店。臺灣大小城鎮都有24小時開業的茶藝命相館,而且越開越多。在咖啡廳、西餐廳都有算命先生駐點招攬生意。原來只開美國夏威夷風土風舞舞蹈班、英語會話和插花班的各類社團和活動中心,在招生不足的情況下,也迎合潮流,紛紛開班八字、手相、風水、紫微斗數、命名學等算命記憶班,且人數爆滿。臺灣的電視、電臺、報刊等大眾傳媒業不甘落后,開設關于星象、看風水、擇日等專題節目和專欄。臺灣稍微像樣點的書店,必設有陳列命理書籍的專柜。越來越多的知識分子也熱衷此道,根據血型、面相、骨相、星座寫就的分析文章,亦頗受讀者歡迎!
臺灣不少市鎮還設有“算命專業區”。臺北市省立博物館門附近就有一個。更奇葩的還有人在臺北舉辦了一場“命理博覽會”。近200名算命先生云集于此,各種中西算命方式大顯神通。觀眾只要花150元新臺幣買張門票即可進場,以游園方式算命。一些星級觀光飯店更是把算命安排為客人觀光旅游節目之一。
三、臺灣有名的“算命街”
臺北行天宮是臺北幾個比較著名的廟宇之一,也是臺灣最早的“算命指標地”。更確切說,是臺北市民權東路與淞江路口的行天宮前地下道,早期稱為“算命街”。整條地下道里就有十多間算命小攤,以中國的命理為主,當人們在行天宮里祈求上天賜福,意志還不夠堅定的時候,就會求其次來此算命,明確未來的方向。
當然,除了中國命理外,在臺北市東區也有許多西洋式的算命小店,像塔羅牌、水晶球、求宇宙紅線等應有盡有。相對于偏向中國命理的年紀較長的客戶群體,臺灣的年輕一代更喜歡西洋的算命方式。曾經在臺灣風靡許久的紅線,原以為是傳統中國月老式的求法,在這里則號稱是集結宇宙能量,能使人桃花緣極佳,進而找到合適的伴侶!
臺灣發達的“算命產業”也吸引了不少外來游客的光顧!
四、企業界是臺灣命理業的最大主顧
據臺灣省一項民意調查顯示:761位受訪的成年人中就有57%算過命,有11%經常算命。算命的動機,排在前三位的次序是求職考試、男女感情、投資理財,最好才是消遣娛樂!
在算命人群中,企業界是命理業的最大主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為國泰集團(包括國泰人壽保險公司、國泰信托投資公司、國泰建設公司和國泰利市公司等)蔡家、新光集團吳家(新光集團是臺灣五大財團之一,事業龐大,涉及保險、紡織、房地產、百貨、證券投資、天然氣、銀行等眾多領域,資產總額近3000億元)、華隆集團翁家、國際集團洪家等,他們身旁都有命師相士指點迷津。已過世的臺灣“經營之神”臺塑集團王永慶老先生也對風水深信不疑!
近年來臺灣企業界還流行所謂“企業相理學”,及公司主管用面相和八字當做人事管理的工具。具體做法是企業招收員工時,會想法設法取得應征者的生相屬肖,然后配合姓名筆劃、面相,決定此人是否錄用。越是高層干部越是講究。
為求人事和諧,臺灣企業界還流行“3 合”之說,即肖虎、馬、狗三者最容易共事。否則,即使才高八斗、忠心不二,也難獲得提拔、出任要職。
此外,建筑業也是與命理關系密切的行業。建筑業講究風水,建房時必須有風水先生選定方位。這已經成為臺灣建筑業的一項必不可少的程序。許多購房者看房子時身邊總要帶位風水師。據報道,建圓山飯店時,有人批評飯店剛好蓋在臺灣北部的龍脈上。而經過13年好不容易即將完工的由臺北通往宜蘭的雪山快速路,也被人指責挖破了臺灣東向瀾龍脈的主脈,所以臺灣經濟才會一落千丈。
還有一個是媒體造就了風水文化和風水大師:
臺灣媒體會想方設法創辦各種風水,命理,占卜節目吸引受眾。各類命理節目由此誕生。這些命理節目上,風水師和命理師,占卜師們侃侃而談,娛樂精神則更足。臺灣電視臺除了聘請一些美女擔任星座大師或者塔羅牌大師外,風水師們也會湊熱鬧,對著大屏幕上明星們的豪宅照片,分析他們的星運走勢力。例如,出品的臺灣命理節目《命運好好玩》等。其實大多數電視上播放的“命理節目”以娛樂為主,不過也有一些電視臺將節目時段外包,這些電視臺上,充斥著各種各樣的“命理和風水先生”。
日本形成了研究中國風水熱
80年代,日本形成了研究中國風水熱,日本的經濟發展很快,開始認為是儒家思想在起作用,現在考慮到是風水在起重要作用。1989年日本成立“風水研究者學會”,把風水作為一門科學來研究的思想越來越濃厚,要想把在風水研究中落后于歐美的現狀改變過來,要在風水研究上理所當然地東方壓倒西方。日本有2200所大學,其中110所大學都正式開有風水班,在日本,從文化角度作風水研究的人不少,并有不少專著出版。
韓國風水的信仰他們已經形成一種傳統
圖為韓國風水地理神眼系物形科學院院長、道詵大師第34代傳人樸珉贊
在韓國,風水的信仰一直都是很濃厚的,全社會有90%的人相信風水,國家對風水研究更加重視,國立機構中研究風水的現象很是普遍,這是韓國的一大特色。國立漢城大學就開設有風水理論課程,作為一門獨立科目來學習,這是世上獨一無二的。近年來,風水著作不斷出版,如日本村山智順著的《朝鮮的風水》一書在韓國出版,售價高達300多元一本,已銷售了10000多冊。懂風水的人在韓國社會最受尊重,他們已經形成一種傳統。
風水在莫斯科大受歡迎
上世紀90年代,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于希賢,被公派到莫斯科大學亞非學院中國歷史系教書,于希賢在去莫斯科的時候,帶了本臺灣的《大地》地理雜志,上面有他的一篇關于城市風水的文章,叫《中國古代城市風水的選址與布局》。
莫斯科大學的俄國學生,很多人都精通漢語。于希賢的這篇風水文章被學生看到后,馬上就被20人拿去復印。學校后來知道了這件事,就干脆讓于希賢開了風水課,給學生系統講授風水學知識。
于希賢的風水課開講了,來的人特別多,聽眾中不乏有莫斯科大學的院士和教授,還有人穿著中國古人的長袍,頭發盤起來,完全裝扮成中國古人的樣子來聽課。
于希賢說,俄國學生對風水感興趣,并不是因為獵奇或者實用,主要還是為了求得真知,為了了解風水中的奧秘,他們覺得風水是一種智慧。
因為風水課,于希賢在學校里大受歡迎,校方甚至將他的第二個月的工資就由副教授級提到正教授級,并且換了住房,配備專車接送。
俄羅斯人對風水到了癡迷的地步
在俄羅斯,凡是有賣書的地方就有介紹中國風水的書。在莫斯科最大的百貨商店“古姆”商場,這里竟有十幾個版本論述中國風水的書:有裝潢精致的大厚本,也有簡樸的小薄冊;有概括論述風水的,也有分類論述的。書中除了文字,還有許多圖解,描述非常詳細。
俄語的“風水”就是中國風水的音譯,它是俄羅斯現在最流行的外來詞匯之一。俄羅斯的電視臺,每周都有介紹中國風水的節目。一次,主持人問一位戴眼鏡的中年俄羅斯婦女:“你是否相信風水?為什么?你是怎么做的?”這位女士說:“我很信風水,因為我覺得有道理,特別是在我按照風水的原則去做之后。”“你做了什么?”主持人問。“我每個星期日夜里1點鐘準時將我家里的柜櫥挪動一次地方,雖然我丈夫厭倦了我這么做,可是我一直堅持著。”該女士滿臉嚴肅認地說。現場一片笑聲。也許大多數俄羅斯人并不像這位婦女一樣有點“走火入魔”,但她的話至少可以從一個方面反映出俄羅斯人對風水的癡迷程度。
現在,一些中國風水用品也備受俄羅斯人歡迎,有人結婚生子,都專門到這些店來買一些用品,以求吉祥如意。他們認為,中國是風水的發源地,家里掛上或擺上來自中國的吉祥物,一定能驅散邪氣,求得幸福、平安。
德國有上百家風水協會
自80年代開始,在德國,專業研究和推廣風水學的機構,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在慕尼黑、柏林、科隆等城市,隨之出現的,還有一批手持羅盤,金發碧眼的風水大師。
勒斯伯格是一位德國風水大師,具有經濟學和社會教育學雙學位的他,他自90年代初,就對風水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經過多年的學習,于1996年在波恩成立了自己的風水中心,提供風水服務,并與其他德國風水同行一起創建了風水占卜職業聯合會。
截止目前為止,德國的各類風水協會已經多達上百個,德國的書店里充斥著有關風水的專門書籍,風水熱在德國的持續升溫,促成了德國在1996年還專門舉辦了國際風水論壇。
該論壇成員由德國醫生、建筑師、室內裝飾師、土木工程師、商人和經理等不同行業的人士組成,他們對風水的作用深信不疑,并努力在日常工作中將其付諸實施。該風水論壇主席洛塔·拜爾這樣看待風水的作用:“不管信還是不信,風水都能發生作用。比如,在公司里,除了董事會的人,雇員們并不知道公司勘測了風水,但調了風水后,公司生病的人確實明顯減少了,生產力提高了。”
德國《漢堡日報》的記者海德爾這樣描寫道:“在漢堡市中心熱鬧的辦公大樓里,你再也找不到有銳利箭頭型的墻角、桌角,因為中國風水學認為,在辦公室里有這么銳利的尖角會破壞室內的和諧環境,會使生意失敗,因而目前在德國的一些公司,代替的是磨得圓圓的桌角和墻角,一些家具商也都按此進行改革。
風水進入美國社會主流
目前,美國已有17所大學開設易經風水學等專業課程,至少有十二所“風水”專業學校,提供長達一年的課程,美國的建筑設計院或室內設計學院,都會提供資金給風水學校。每逢周末,無論是內陸的小鎮還是沿海的都市,成群的聽眾會擁入教室,聽過“風水”課程的聽眾不可計數。
圖為風水師A M Wong正在幫助一對來自加利福尼亞州的夫妻確定家中的風水朝向。
從風水學校畢業的學生也是越來越多,從1995年辦校以來,佛羅里達州畢業的學生已萬余人,加州的風水學校畢業的約750人,畢業的學生開業看風水,一般家庭的咨詢收費350到500元,公司企業咨詢一次收費700到1500元。
美國的新聞媒體也熱衷于報導“風水”題材,洛杉磯有一位開發商,請風水專家為他的豪華公寓看風水,并邀請電視臺作現場報導,就連大名鼎鼎的可口可樂公司,也曾因業績下滑,邀請香港的風水名家李居明為他們的總部勘測風水;波士頓的出版商出版的“風水指南”一書,一直是暢銷書,該出版社至少推出十五種新的風水書;美國網絡上已有一百二十五種風水書,“風水”現在已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可,開始進入了美國社會的主流。
風水在法國很有吸引力
在法國,民間最流行的中國文化就是風水與生辰八字等內容,有不少法文書籍都在介紹風水。盡管官方沒有推動過風水這樣的內容,但風水在法國很有吸引力,法國人把它看成是中國文化遺產之一。而各種中國文化遺產在西方的影響正在擴大,很多情況是國人想像不到的,如現在有不少法國人拼命地研究中國針灸,甚至有人把中國傳統的穴位理論,硬說成是自己的研究成果。
英國人駕車信中國風水
在英國,對中國風水研究較多的是著名科技史專家李約瑟先生,他在《中國的科學與文明》一書中對中國傳統建筑文化不無溢美之詞。李約瑟對中國風水有過較深的認識和評價,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一書中還對中國風水的景觀特色作過評價。
另據英國《獨立報》報道,東方古老的風水術竟然成為英國駕車者的護身符。中國古代風水術研究者、英國風水協會主席坎奇鮑爾為駕車族們提出了一些小建議:車主們在停放汽車時應該車頭沖外,這樣可以保持心情平靜;汽車里不要放亂七八糟的東西,因為它會吸走司機的生命力;保持車窗清潔,這樣“氣”就會從外面進入車內;在車里撒一點海鹽,它們可以吸收乘客的負面能量;在汽車后視鏡上系一條藍色小絲帶,藍色代表“水”,這樣駕車人就會頭腦清楚等等一系列知識,受到了英國人的推崇。
中國風水在東南亞的傳播
圖為馬來西亞風水師蒼龍
自古以來,東南亞地區就受到漢唐文化的影響。這些國家的風水學,主要是漂泊異鄉的華人傳播過去的。
新加坡大多數人是華裔后代,他們傳承了中國傳統文化,包括儒家文化和風水學。他們把這些優秀的古文化融入到現代社會中,對建設社會精神文明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新加坡學者伊長林·李普在《風水術》一書中說:“風水是中國聞名于世的一大文化現象,風水術乃古建筑理論之精華。”
馬來西亞與新加坡一樣,也是華裔把風水傳播過去的。不過,馬來西亞的華人較少,并且有自己獨立的文化體系,風水的影響相對新加坡較弱。
盡管風水在國外大行其道,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但在我國,大多數人則認為風水是一種迷信。自五 4運動以來,我們一直崇拜西方的科技,并向歐美等發達國家學習,但現在連我們的“老師”都回歸到風水——它一直被認為是中華文化傳承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我們卻在質疑,這難道不是一個很大的遺憾嗎?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