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歷擇日宜忌事項詳細介紹
77
2023-07-08
對于現代人而言,無處不在的電子信息,讓很多年輕人對于日歷不再熱衷,尤其是老一輩的老黃歷,很多人并不清楚在老黃歷中,提到的一些“宜”做事項,或者“禁忌”事項都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出門究竟要不要看黃歷,看黃歷的術語都表示出哪些具體含義。
首先,黃歷的由來是什么呢?黃歷也叫皇歷,傳說它是由軒轅皇帝,根據中國農業基礎而創建的,在民間也被稱為通書,由于書字在我們的口語中發音和輸同音,因此古代的人為了避諱,也叫黃歷為通勝。黃歷里不僅包含了出行的禁忌,每日的運程,最重要的是它作為二十四節氣的日期表,被古代廣大的勞動人民所接受,因此流傳下來。
第二,出門看黃歷是怎么回事呢?其實看黃歷也是“擇日”的一種體現。“擇日”作為我們古老的民俗,被人們所接受,在古代人們會根據黃歷和風水大師,來選擇商定家中舉行重大事項的日子,比如喬遷、婚喪嫁娶、蓋房子等,而出行在交通不便利,信息更新不及時的古代,選擇看黃歷就成了人們的一種選擇。
第三,出門看黃歷究竟準不準呢?出門看黃歷之所以在古代很流行,是因為古代的科技落后,推斷外出是否會趕上雨雪天氣,外出的過程中,是不是會遭遇一些意外災害等,都是根據黃歷中總結出來的規律推斷的。因此在古代,人們很重視選擇良成吉日啟程出行,一些不適合出行的日子,人們會避開。
而當代社會,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科技的不斷進步,人們不僅可以了解到各個地方的天氣情況,還能準確的預測各個地方未來幾天、十幾天中的天氣好壞,同時由于交通工具的便捷,人們出行的距離不變,時間卻縮短了,因此外出看黃歷的習慣就逐漸淡化了。
不過,外出看黃歷作為一種自古流傳的習俗,對于當代社會還是有一定的指導意義的,黃歷遵循著天道五行,是人們通過觀察,對自然環境的總結,因此外出看黃歷還是有必要的,至于知否準確,還是要結合具體的事項,以及個人對黃歷的解讀是否準確。
第四,黃歷中的一些術語都是什么含義呢?想要結合黃歷做事情,就要知道黃歷中提到一些術語究竟代表著什么含義。
比如“祭祀”指的是祭拜祖先或者到寺廟去燒香祭祀,祭拜神明等;“祈福”指的是祈求神明賜予我們福氣,幫助我們消災解惑;“求嗣”指的是向神明祈求獲得子嗣,可以是自身為自己祈求,也可以是祖輩為后輩祈求;“出行”指的是外出旅行,觀光旅游;“納彩”指的是結婚的相關儀式,可以是訂婚,也可以是結婚,或者是接受聘金、聘禮等;“裁衣”指的是為新娘新郎制作新婚衣服,或者為死者制作壽衣。
發表評論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