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室內設計風水的禁忌
99
2023-07-09
當前,人們開始越來越密切地關注自己周圍生存空間的環境品質,室內設計作為一個與人們生活、個性密不可分的設計領域也已獲得了大家的廣泛關注。設計是連接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橋梁,人們寄希望于通過設計來改變世界、改善環境、提高生活質量,于是室內環境的質量問題也隨之敏感起來,而如何把握人對環境的使用心理及以此指導室內設計就成了室內設計領域的一大課題。
一 環境、室內空間與環境心理的研究概論
加拿大建筑師阿瑟·埃利克森說過:“環境意識就是一種現代意識”。人是環境的創造物,同時又是環境的創造者。人類在自然環境中生存,就對自然環境進行著選擇、適應、調節和改造。“在各種環境中居住的人們為了生活的舒適和愉快而不斷追求行為上的方便,于是可以見到的最樸素的形式就是人們在草地上踏出堅實的道路。”①環境在哲學領域內是指事物與事物之間,事物與人之間及人與人之間的一系列聯系。環境研究始于60年代,隨著多元化思想的流傳,環境研究在其影響下也揭示了環境問題正是世界性問題,沒有哪一種文化及其環境形態與結構具有絕對的主導地位,相反只有通過研究世界各地不同文化所產生的環境,才能理解、認識和解決人與環境之間的根本關系問題。
當人們處于室內環境的包圍之中時,人們的思想、情緒和行為等心理要素也同時處在室內環境的影響中。室內環境就是指包圍在我們周圍的所有環境元素,其構成有:空間的大小;空間的圍合元素,比如天花、地板、墻壁等;設備家居元素,比如家具、燈具、五金、裝飾物等;空間氣氛元素,比如燈光、色彩、溫度等。這些給人以各種綜合形象和生理刺激,同時這些刺激又在大腦中由感覺轉化為感情,從而產生心理和精神上的作用。《室內設計原理》一書中這樣定義室內設計的含義:根據建筑物的使用性質,所處的環境(地域)和相應的標準,運用物質技術手段和美學法則,創造出功能合理、舒適優美、滿足人們物質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內環境。這說明室內設計不僅僅是要滿足一定的使用功能,更重要的是要創造一個室內的環境,一個人們喜歡的、愿意停留和駐足的生活環境;一個能給予人視覺上和心理上,乃至行為上更具享受性的空間環境。同時,良好的室內環境所提供的氛圍不僅僅作用于人的外在,更重要的在于它勿庸置疑的影響著人的心理,進而左右著人們的行為。人們總是以他們獲得的環境信息來對環境做出反映,而人們在真實世界里的任何行為,不僅取決于這一環境的客觀性質,更取決于他主觀對環境的認識。所以室內設計研究中的一個重要課題-環境對使用者的心理影響就顯得愈發的重要。
環境心理學是研究環境與人的行為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它著重于“環境與人的行為之間的關系與相互作用,運用心理學的一些基本理論的方法與概念來研究人在城市、建筑與室內中的活動及人對這些環境的反應,由此反饋到城市規劃與建筑和室內設計中去,以改善人類的生存環境。”②環境心理學非常重視生活于人工環境中人們的心理傾向,把選擇環境與創建環境相結合,著重研究下列問題:環境和行為的關系;怎樣進行環境的認知;環境和空間的利用;怎樣感知和評價環境;在已有環境中人的行為和感覺。對室內設計來說,上述各項問題的基本點即是如何組織空間,設計好界面、色彩和光照,處理好室內環境,使之符合人們的心愿。
二 環境與人的心理及行為的相互作用
人與環境總是通過某種相互的作用來達到一種平衡,在這一動態平衡中走向進步與完善。人與物質環境的相互作用可分為七個領域:感知性領域、有表現力的領域、美感領域、工具性領域、生態性領域、適應性領域、綜合性領域,③其中與室內環境密切相關的是以下幾個方面:感知性領域,主要是指現象環境如何影響人們的感覺,人們又是如何通過那些可被感知的領域來認識環境;有表現力的領域,室內環境中的色彩、形狀、音響與象征性意義等都是有表現力的領域,它們都或多或少的影響著人們的情感與心境;美感領域,美學體驗隨文化的不同而變化,因人而異,因地而異,需要使用者同室內設計師之間進行有效的美感交流;適應性領域,指的是人的活動模式與其相應的空間模式之間有一定的適應性。綜上可知,環境設計的最終目的就是將人們的行為朝向有益的方向引導,從而達到較為完善的動態平衡,即“室內設計之首要目的,即在于使用者的定位,以確定的空間使我們脫離虛無的不確定感。”這就是說人們不僅關心通過人的個人體驗而創造心理的環境,同時認為較易認為較易被忽視的心理環境也不是脫離人而存在的。故而在現今“以人為本”的時代,環境心理的研究顯得非常具有重要和現實意義。
人在室內環境中,其心理與行為盡管有個體之間的差異,但從總體上分析仍然具有共性,仍然具有以相同或類似的方式作出反應的特點,這也正是我們進行設計的基礎。
1 安全性
無論何時何地人都需要有一個能受到保護的空間,因此無論是在餐廳、酒吧和圖書館等地方,只要存在著一個與人共有的大空間,幾乎所有的人都會先選擇*墻、*窗、或是有隔斷的地方,原因就在于人的心理上需要這樣的安全感,需要被保護的空間氛圍。當空間過于空曠巨大時,人們往往會有一種易于迷失的不安全感,而更愿意找尋有所“依托”物體,所以現在的室內越來越多的融入了穿插空間和子母空間的設計,目的就是為人提供一個穩定安全的空間。
2 領域性
人在室內環境中的生活、生產活動,總是力求其活動不被外界干擾或妨礙。領域行為就是個人或團體,針對一個明確的空間所作的一種標志性的或保護性的行為或態度模式,包括預防動作及反應動作。赫爾以動物的環境和行為的研究經驗為基礎,提出了人際距離的概念,根據人際關系的密切程度、行為特征確定人際距離,即分為:密切距離;人體距離;社會距離;公眾距離。對于不同環境、性別、職業和文化程度等因素,人際距離也會有所不同。比如當人們處于其個人熟悉或不熟悉的環境中時,個人的空間距離會有非常明顯的變化,在擁擠的公共汽車中,當人們感到其個人領域空間受到嚴重的侵犯時,人們往往通過向窗外看以避免目光的接觸來維持心理上的個人領域空間。
3 私密性
私密性是作為個體的人對空間最起碼的要求,只有維持個人的私密性,才能保證單體的完整個性,它表達了個體的人對生活的一種心理的概念,是作為個體的人被尊重、有自由的基本表現。私密性空間是通過一系列外界物質環境所限定、鞏固心理環境個性的獨立的室內空間,如果說領域性主要在于空間范圍,則私密性更涉及在相應空間范圍內包括視線、聲音等方面的隔絕要求。比如就餐人對餐廳中餐桌座位的挑選,相對地人們最不愿意選擇近門處及人流頻繁通過處的座位,餐廳中*墻卡座的設置,由于在室內空間中形成更多的“盡端”,也就更符合散客就餐時“盡端趨向”的心理要求。
三 環境心理學在室內空間設計中的運用
運用環境心理學的原理,在室內設計中的應用面極廣,暫且列舉下述幾點:1 色彩在心理環境中的運用
人們總是用視覺來最先感受環境,而在一個固定的環境中,最先闖入人們視覺的是色彩,色彩處理的好壞不僅影響著視覺美感,而且影響著人的情緒及工作生活效率(見表1)。例如研究發現,人置身于綠色的環境中,皮膚溫度可降低1至2度,脈搏每分鐘減少4至8次,呼吸減慢、血壓降低,心臟負擔減輕,表現出一副安靜自若的神態,促使人更加冷靜地對待現實。所以現在幾乎所有的醫院手術室的顏色都是綠色的,同時人們也在居室中使用越來越多的綠色來裝飾環境。
表1 色彩在心理上的影響效應與功效
色彩對人心理的影響效應
效應類型
色彩在室內設計中的功效
物理效應
冷熱、遠近、輕重、大小等
1能夠優化人的心境,穩定人的情緒
2利用色彩可以減輕人在精神和肉體上的痛苦
3有助于提高人的生理機能
感情刺激
興奮、消沉、開朗、抑郁、動亂、鎮靜等
象征意象
莊嚴、輕快、剛、柔、富麗、簡樸等
現在人們已經深刻地認識到了色彩在室內設計中的作用,大膽的運用色彩來調節空間的環境氣氛,烘托室內的氣質,創造舒適的室內環境以利于身心狀態的調節。
2 材料在心理環境中的運用
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質感表現和各具特色的構造細部,可以渲染及強化室內的環境氣氛以影響人的心理。在創造空間時應對表層選材和處理十分重視,強調素材的肌理,暗示動能性。這種過濾的空間效果具有冷靜的、光滑的視覺表層性,它牽動人們的情思,使生活在其中的人具有潛在的懷舊與聯想,回歸自然的情緒得到補償。在造型純凈化、抽象化的過程中,創造新的肌理效果,以及人們對這些肌理效果的心理效應已成為現代室內環境設計中刻意追求的部分。例如利用帶有古樸色彩的材料及濃郁地方色彩的裝飾細部與線腳來使人們對環境喚起一種“熟悉”的感覺,觸景生情,尋找認同感。
3 光影在心理環境中的運用
現代室內光環境的設計中,光不僅起照明的作用,而且還是界定空間、分割空間、改變室內空間氛圍的重要手段,同時光還表現一定的裝飾內容、空間格調和文化內涵,趨向于實用性及文化性的有機結合,成為建現代裝飾環境的一個重要因素。
光和影的襯托給人們提供了愉悅的視覺刺激,是營造室內氣氛與創造意境的“特殊材料”。安藤忠雄認為:光和影能給靜止的空間增加動感,給無機的墻面以色彩,能賦予材料的質感更動人的表情。由于光的功能是多元化的,現代室內光環境的設計內容在深度和廣度上表現出多層次、多方面的特性,通過各種設計手段創造某種環境氣氛、制造某種情調、實現特定的構思,完成有意境的環境設計,滿足人的心理需求和精神消費。例如通過燈光與環境的結合設計限定出不同的功能空間,區分了會談區與公共區;在簡潔的居室空間中利用光線來突出陳設品的精致與美麗,充分運用“圖底關系”來強調畫面,重點突出一個個的展品;通過光線的合理運用,改變了環境的固有色給人視覺帶來的單調性,劃分并營造出一個優雅的環境氛圍,使人對空間產生無限的遐想。
四 結語
任何的室內環境都存在于一個具體的社會大環境中,它不是一個孤立的、自成的體系,而是一個綜合性的概念。室內環境設計應符合人們的行為模式和心理特征,滿足使用者的個性與環境的相互協調。約翰·波特曼說:“如果我能把感官上的因素融匯到設計中去,我將具備那種左右人們如何對環境產生反應的天賦感應力,這樣,我就能創造出一種為人們所能直覺感到的和諧環境。”
發表評論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