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水學研究生
57
2023-07-07
請問國內有建筑風水學研究生嗎?有哪些學校有風水學專業?國內高校沒有風水學研究生這個專業,只是近年來只有某個大學對風水學有授課,畢竟風水的提法不適合現在的科學教育體系。只是作為一種興趣課程在建筑類專業有。國內也有些教授對此有研究,如華總科技大學的萬艷華。特別是研究中國傳統建筑和民居類建筑的對此有研究。
風水學研究生
風水學進入大學課堂風水復興:曾是“顯學” 漸成興盛的地下學問很長—個時期以來,風水都被貼上了迷信的標簽。但近日,武漢科技大學武漢科技大學卻開設了—門選修課“建筑與風水”。10月12日,經媒體公開報道后,這—把風水搬進大學課堂的做法立即引起了社會各界的爭議,學校師生、網友、房地產開發商以及有關學術專家通過不同途徑各抒己見,—時喧鬧異常。風水為啥會堂而皇之地登上大雅之堂?風水是科學嗎?在中國傳統文化乘改革東風復興之潮洶涌的今天,這都是具有標本意義的大問題。風水進入大學課堂,吹皺—池春水10月11日,武漢科技大學中南分校“建筑與風水”課本學期第一次開課。130多名學生聽了該校城建學院馬威老師主講的《中國古代建筑與風水的關系》。在該校教務處印發的選修課簡介上,對該課的介紹為:風水學是中國傳統建筑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筑與風水”是將建筑與周圍環境統籌考慮的學問。馬威的解釋要更詳細一些。他說開設此課旨在幫助學生科學地了解中國傳統文化。這門課將分9講,主要探討“讓住宅及室內擺設如何與周邊自然環境更和諧相處”。課程中對風水基本思想的理解為:周邊環境的好壞能影響人的心理狀態,心理狀態又能左右人的性格,而性格又往往能影響到命運。自然環境的好壞能影響到人的命運,這是否為迷信?面對《長江商報》記者的提問,馬威表示這并不是迷信,而是將科學知識與人的生活舒適度有機地結合起來,即怎樣才能讓人與自然保持一種和諧。馬威更喜歡將風水看做是一種傳統文化,將坊間的想法與現實的生活有機結合起來。“盡管很多人認為風水不夠科學,但實際上很多人在建房或是裝修時,或多或少都有相關的考慮,而學建筑的學生了解相關的知識在他們走入社會后是有幫助的。”據記者了解,選修“建筑與風水”的大多是該校建筑學專業的學生,也有部分其他專業學生。反應也不相同,有的表示,聽了一次課后發現講課內容有些道理,比如建房時考慮“朝向”等問題,這實際上是在考慮房子與周邊環境的和諧問題,不應該是迷信。但也有學生提出,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將風水與財富、利弊以及健康等聯系起來,他們對房子的選址和裝飾相當講究,這些談不上有科學依據。采訪中,相當部分大學生說不清風水究竟是科學還是迷信,更多的人只是覺得好奇或是感興趣,就選修了這門課。風水,中國歷史上的顯學簡單說,風水意即“藏風得水”。風水的經典著作《葬書》釋曰:“藏風聚氣,得水為上,故謂之風水。”風水又稱“堪輿”,“堪”指高處,即天道;“輿”指低處,即地道,是中國古代的有關住宅、村鎮及城市建筑以及墓地選擇和規劃設計的一門學問。中國對風水的認識和實踐活動歷史久遠,先秦就有相宅活動的記載,經過唐宋發展,到了明清時期達到頂峰。風水的核心是探求建筑的選址、擇地、方位、布局與天道自然、人類命運的協調關系的一種學問,它強調建筑與自然,及周圍環境的和諧。風水說的最主要目標是為家族的陰陽宅選一最佳的環境,即所謂的好風水。怎樣才有好風水呢?風水說基本都強調這樣一種整體環境模式:“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以山地為例,這種模式的理想狀態是背倚連綿山脈為屏;前臨平原,兩側水流曲折回環,水質清晰,流匯于面前;左右護山環抱,山上林木蔥郁。關于風水的產生,北京大學俞孔堅教授認為,中國文化定型階段的環境是理想風水模式的原型,它存在于中國人的內心深處和文化深處,決定了中國人的環境吉兇意識。周朝可以說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發展開始走向定型的時期,其建筑等制度文化成為后代的典范。俞教授指出,歷來被譽為群經之首的《易》,字字句句皆被奉為真理,風水學說的理論體系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假托于《易》發展起來的。在此理論體系下,又通過羅盤等測量儀器構成了一個嚴密的技術體系,從而使看風水成為一門技術,并成為部分人的謀生手段。此后,為了使自己的職業圣化,民間術士便又借“鬼神”對風水學說大肆渲染,從而使風水帶有很濃的迷信色彩。也即,風水里既有陰陽哲學體系和時空測量的技術體系,還有—個并不屬于正統風水學說的迷信解釋體系,而這些解釋體系只構成了風水意識的表層結構。唐代以后,風水在我國文化地理、建筑規劃、景觀設計等方面全面得到體現,不僅是皇宮,老百姓要購買房屋,選擇村址,社會上要修筑橋梁、室內裝修,都要請風水師來參與。關于風水的著述,可謂汗牛充棟。《舊唐書》記載,唐太宗李世民“病陰陽家之書,語偽淺惡”,欽命呂才博士“刪定”“凡百篇(風水文獻)詔頒天下”,“偽濫者百二十家,奏請停廢”。看來,遠在唐代,風水書籍已經魚龍混雜、真偽難辨了。清代編《四庫全書》,也經歷了一番選擇,但還是存錄了幾百部,其他經史子集及民間流傳的,又不知凡幾。風水在今日中國在認識到中國落后、需要學習西方之后,近代中國有識之士提出了學習科學的口號,西化成為一種時尚的、進步的標志和象征,凡是中國傳統的都受到鄙視。對中醫風水等等,當時的北洋政府是通過法律禁止的。中醫因為群眾示威游行政府沒有辦法禁止,風水卻從此被打入到了地下,長期被貼上了封建迷信的標簽。近年來,對風水的認識出現反復。2004年9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了首屆中國建筑風水文化論壇。2005年9月,國家建設部中國建筑文化中心成立了首個國家級政府建筑風水文化專門機構———建筑風水文化專家委員會,一時成為輿論焦點。而后,南京大學欲辦“風水班”的消息,更是推波助瀾。2007年6月,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公開宣稱“風水堪輿是混合遺產”。這是中國政府文化官員首次說風水是文化遺產。從20世紀80年代起,我國就出了不少有關風水的書,其中包括博士論文和研究課題。而在建筑界,關注風水的人也更多了。對于武漢科技大學開設風水課,一些房地產開發商就表明,他們希望規劃設計人員能掌握一些風水知識。浙江一家房地產開發公司負責人稱,在中國很多地方特別是沿海地區,很多人建房或選址時仍是有“禁忌”的,如果設計人員不懂風水,在現實中可能會遇到很多麻煩。在時下的民眾心理中,即使沒有察覺,仍然暗合著風水思想。比如房子要坐北朝南,最好依山傍河,遍植歲寒四友,等等。符合這樣條件的房子,肯定搶手。其實,古人要求臨河主要是為了農業生產、飲用、洗漱方便,這些需求對于今人來說已不是必要條件,為什么還要這樣追求呢?恐怕不僅僅是審美的需要。顯然,這門歷史上的顯學在今日中國再次活躍起來。只是怪異的是,在此次媒體披露之前有人只做不說,有人則大說特說,但媒體和主流意識形態卻視若無物。就像有“規則”也有“潛規則”一樣,風水成為了一門興盛的地下事業、地下學問。風水在國外國外何時開始關注風水,筆者不知道。英國著名科學史家李約瑟對風水給予了很高評價。“中國風水理論實際是地理學、氣象學、景觀學、生態學、城市建筑學等等之—種綜合的自然科學,重新考慮它的本質思想和它研究具體問題的技術,對我們今天來說,是很有意義的”。“在甚多方面,風水對中國人民是恩物,如勸種樹和竹以作防風物,強調流水靠近屋址之價值都是……就整個而言,本人相信風水包含顯著的美學成分,遍布中國農田、屋室、鄉村之美,不可勝收,皆可藉此得以說明”。在美國,上個世紀70年代,就讀于世界著名人文地理學家索爾教授門下的韓國人尹洪基,以《韓國堪輿研究———風水的文化與自然的關系》的論文獲取了世界第一位風水博士。美國國會圖書館與風水相關的圖書達500余種,其中英文版的比中文版的還多。近30年來,美國出版的風水書數量按年份曲線顯示,2000年出現的高峰(38本)遠遠超出上世紀90年代的高峰(26本)和80年代的高峰(25本),現在仍以每年20種上下的頻率出版。在亞洲,韓國風水文獻最多,研究水平也高。特點是注重從歷史學、地理學角度研究。韓國計劃在2008年之前完成“風水申遺”的收集整理等準備工作,目前不知進展如何。日本把風水納入社會學,在220多所大學里正式開了風水課。
并未有高校開設風水學研究生專業但卻有授風水學廣州高校教授客觀評價:風水是在強調人居和諧,“門前有活水,家財萬貫來”、“橫梁壓床,不利主人”、“大樹當門死老翁”……日前,廣州某高校研究生李符(化名),在聽一門講述中國古代建筑風格的課程時,在筆記本上記下了這些“風水訣”。與前段時間炒得沸沸揚揚的“南京大學開設‘風水課’”不同,廣州并未有高校把“風水學”作為一門課程單獨開設,但記者了解到的實際情況是:許多學建筑學、民俗學的研究生,都會在專業學習過程中得到導師傳授的“風水”知識。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系程建軍教授,在課堂上也曾給研究生介紹過古代風水知識,他認為中國古代風水學有其客觀的一面,那就是強調“人與環境和諧”的概念:“古人蓋房子,要依山面水,房間要有穿堂風,這說明古代樸素風水觀里,已開始考慮到朝向、通風、采光等問題,這些與現代建筑學觀念相吻合。”而風水“禁忌”口訣,可解釋為建筑對心理的暗示作用。比如天花板上的橫梁,可能會讓睡在床上的人有壓抑感,長期的壓抑感可導致生理病態;同理,單位大門正對立交橋底的大柱子,進出的人都會覺得視線不開闊,可能也導致通風不暢,進而影響單位員工的心理。但程建軍教授強調,根據他的研究,中國古代風水著作里,有八九成純粹用易經、九宮術來推算屋子位置、朝向等,這類唯心學說已脫離了對環境的分析,失去科學的成分,淪為迷信的工具。“唯心的學說就沒有合理性?毛主席說過六祖慧能的學說是唯心的,但他同時也贊揚慧能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知名民俗學者、中山大學民俗研究中心主任葉春生教授,日前接受記者采訪時大聲疾呼:要綜合多學科系統地研究風水學說,使其通過科學的手段,逐步作為“國粹”保存下來!
發表評論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