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分別活了多少歲,蜀中八仙不...
1020
2023-09-07
蜀中八仙:不想當君王的道長真神,活了一百三十歲
“蜀中八仙”之一范長生,一名延九,又名重九,字元,涪陵丹興(今黔江)人,多才多藝,精通天文術法。劉備入川后,求賢若渴,聽說范長生很有名氣,想請他出山為朝廷效力,結果,遭到拒絕,于是,封其為逍遙公。蜀漢延熙十一年(公元248年),涪陵郡發生反叛,車騎將軍鄧芝率兵征討。平定后,朝廷為免再生事端,將涪陵五千余戶強行遷往成都,其中,有范長生一家。
當時,正處三國鏖戰時期,一些處于戰亂的人們,為擺脫現實苦難困擾,尋求精神寄托,紛紛皈依宗教。因此,由張道陵創建的“天師道”在成都一帶非常興盛。飽受戰亂之苦的范長生,出于對美好安定生活的向往,也加入了天師道,并長期住在成都西山(青城山)。范長生注重信義,博學多才,見多識廣,深得天師道教徒的敬服,因此,被推崇為成都一帶天師道的首領。經過數十年經營積累,范長生逐漸成為一個道徒眾多,經濟實力雄厚,而且擁有一定武裝勢力的天師道教主。
西晉末年,天下大亂,大批流民涌向巴蜀一代,李特、李流便是其首領。公元303年,李特負傷而死,李流繼續領導流民。由于流民紀律松散,進入四川后,為非作歹,遭到了當地武裝和百姓的抵抗,人員傷亡慘重,糧食也極其匱乏。范長生的同鄉徐轝,是羅尚平西將軍府參軍,起初,要求聯合范長生共擊李流,遭到上司拒絕。一怒之下,徐轝投降李流,并向范長生借糧。范長生同情流民,慷慨贈送物資,使李流所部擺脫了饑餓的困境,并大敗晉建平太守孫阜,聲勢復振。
李流病死后,其三子李雄自稱大都督、大將軍、益州牧。不久,李雄攻克成都。占據了四川,建立了割據政權,誰來當主公,這是個問題。在李雄看來,流民一直與蜀地土著人有矛盾,而范長生在蜀中根深蒂固,實力雄厚,威望極高,故李雄“欲迎以為君而臣之”(見《晉書》),想讓范長生當成都之主,結果,范長生以“推步大元五行,大會甲子,獨鍾于李,非吾節也”(見《十六國春秋》)為由,高風亮節,堅決不從,“長生固辭”,自己則“巗居穴處,求道養志”(見《晉書》)。
公元304年,李雄自立,稱成都王,建元建興。后經李雄再三懇請,范長生最終答應出山。公元306年三月,范長生從青城山來到成都。當年六月,李雄即皇帝位,國號大成,改元宴平,以范長生為丞相,加號“四時八節天地太師”(見《通鑒考異》引《華陽國志》),封西山侯,“復其部曲,軍征不預,租賦一入其家”(見《華陽國志·大同志》)。此時的范長生,雖已須發皆白,但精神矍鑠,大有神仙風骨,他輔佐李雄輕徭薄賦,建立官學,興辦文教,端正風化,罰不妄舉,刑不濫及,以至于恩威遠播,來稱臣依附的人非常多,大成政權一度昌盛。
東晉太興元年(公元318年)四月,范長生卒于成都,其子范賁被李雄封為丞相。范長生活了多少歲?《資治通鑒》稱“長生博學,多藝能,年近百歲,蜀人奉之如神。”但細細推敲,這句話雖然寫在范長生生平最后,但不像是對范長生的總結,更像是對范長生這個歷史人物,未出山時的介紹。通過查閱宋代祝穆《方輿勝覽》,從“先主(劉備)征之不起,就封為逍遙公。……劉禪易其宅為長生觀”的記載看,范長生在劉備214年入川時,至少有二三十歲,說明范長生當生于公元184—194年之間。看來,當地民間傳說范長生活了一百三十多歲,并非空穴來風。
(本篇完)
發表評論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