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轉小帽送情郎,除了《小拜年...
390
2023-09-13
除了《小拜年》,二人轉還有點啥?
小帽小帽,排排腔兒,遛遛調兒。二人轉小帽都是擱在正戲前面唱,熱熱場子,演員也開開嗓兒。可是現在特別過分的是,很多劇場不唱正戲了,唱一兩個小帽,就算是唱了,真的很無奈。更痛心的是,小帽《小拜年》都快成二人轉本身了,面對非二人轉受眾,一說到二人轉,就是一小段《小拜年》。
二人轉除了小帽《小拜年》,有“唱說扮舞絕”五功,有九腔十八調七十二嗨嗨,有數不清的小帽、正戲……
說說有韻味的小帽吧。小帽一般都很歡快,比如出鏡率極高的《小拜年》和緊隨其后的《雙回門》,再有就是北派《送情郎》(也叫《江北送情郎》),《柴郡主送飯》和同曲調的《九返朝陽》也都很熱烈,《放風箏》、《撿棉花》、《探妹》……真的很多,歡迎大家到評論區去補充。有韻味的小帽和歡快的小帽相比,不能起到熱場的作用,不能讓觀眾一下進入一個很熱鬧的氛圍里,但浪漫抒情,真的好聽。
常見的南派《送情郎》(也叫《江南送情郎》),唱詞上北派直接就送,南派有時前綴一段:一不要你憂來,二不要你愁……加上婉轉的曲調,不要憂愁反而更顯得憂愁,把送情郎的離愁唱得很動人,所以我個人認為,南派比北派《送情郎》更好聽。但《江南送情郎》并不是我很喜歡聽的小帽,韻味足的小帽里,個人非常喜歡《雙思五更》。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賦、比、興的手法,在《雙思五更》中得到了特別好的應用,大量歷史故事羅列,佐證著”我倆“的情愛。當然這樣的手法在很多小帽里都有體現。另一個個人特別喜歡的抒情小帽,是王建仁老師的《情人迷》,在我們的視頻里就有,感興趣可以找到看看,王老師不是專業的演員,但他的嗓音和《情人迷》的曲調相得益彰,真的韻味十足。但我不太喜歡一些小帽的唱詞,偏粉。
二人轉三百多年流傳,特別是作為田間地頭茶余飯后的消遣,難免摻進來許多雜質,但去粗取精,去偽存真,二人轉以最簡練的形式,容納了最大的內涵。
除了小帽,正戲更是包羅萬象,《西廂》、《水漫藍橋》還有包公戲,都特別好。拉場戲《回杯記》也是經典中的經典。
墨印文化,用心傳承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東北二人轉,對二人轉,你有什么想說的,有什么好聽的小帽、正戲想”點播“,都可以留言,我們一定盡最大的努力去滿足大家。歡迎關注,歡迎轉發!
發表評論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