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易經卦象,2022 年易經預測戰爭
2022年卦象
2022 年庚子年運勢,讀一讀《》蠱卦,就全明白了
《》是我國傳統文化中一部流傳千年的經典,對于這本古籍,孔子和荀子都說過“知易者不占,善易者不卜”。
對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讀,有人說占卜會帶來不吉祥,甚至引申說,學《》不好等等。事實上,作為古代科考必備課本,古代讀書人是沒有不讀《易》的,這種說法,幾乎是完全沒有道理。
那么,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在《》圈里,大家其實都心知肚明,《》讀通了,讀透了,當時的具體形式,本身就對應《》當中的一個卦象,不過是不好明說而已。
有些朋友留言問今年運勢,我回答說,你讀一讀蠱卦,就全明白了。
再次聲明一下,《》中,沒有不好的卦,每個卦象都很好,蠱卦也不例外。
在我的理解中,《》是將我們可能遇到的不同情況和境遇,祖先給我們指出了一條路。為了我們這些后世子孫能夠順利解決各種境遇,指引我們做好每一件事。粗分的話,是64種境遇,細分則是每一爻都對應一個情況,總共384種。
象曰:山下有風,蠱。君子以振民育德。
蠱,我們都知道,是蟲子的意思。蠱卦在《周易》六十四卦中,是第十八卦。
此卦取象自山下有風。山下有風,何如?風被山擋住了,刮不出去。因此,又引申為“迷亂,無事生非”的意思。怎么辦?振民育德。所有人的道德水平上去了,一切都解決了。
蠱,元。亨。利涉大川。
但是蠱卦,總體上又是一個亨通之卦,意思是利于渡過大江大河。
這是什么意思呢?具體分析來說,這意味著要解決很多問題,會發生新舊的轉變,最終的結局是前景光明。因此,蠱卦的六個爻,都重在解決問題上。1、2爻,采用的策略是糾正,而且要抓緊糾正,3、4爻,采用的策略是寬容,由此越來越從容。第5爻講述了最終戰勝問題的策略為“用譽”。
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蠱》
意思是說,沒有地位高低之分,每個人都不能置身事外,最終會以高尚的氣節,大獲全勝。
我們普通人,在發生今年的狀況之前,對于高尚的情操和人格,如何能夠大獲全勝,也許并沒有直觀地大的概念。但是,現在翻回頭看,我們在深深感動,對廣大醫護人員致敬的同時,也能直觀的理解精神的力量。
以大局為重,以更多人的利益為重,而不是個人私利,這種英雄的氣概,實在太重要了。
所以,我們傳統文化中一直講德、講高尚的情操和氣節。
就個人而言,遇到這樣的運勢,若想快速解決,更好最快的,同樣是:高尚其事。
上述,就是我對庚子年運勢的《》蠱卦解讀。
以上就是與2022年卦象相關內容,是關于卦的分享。看完2022 年預測戰爭后,希望這對大家有所幫助!
易經乾坤兩卦對戰爭的影響
乾卦的軍事原則:乾卦的卦辭是:“元、亨、利、貞’.這4個字可說是《易經》的精髓,是對萬事萬物道理的描寫,也是軍事行為的準則。
所謂“元是指巨大的意思.‘亨”有亨達之意,也有暢行無阻之意,“利,有福的愈義,是利國利民.“大”是堅丈不平,公理察然,公理的意思,也是光亮正大之意.在軍事意義上可以解成為,一個國度的軍事行為.是一件無比重大的事.它關系到人民存亡,國度前程的大工作,為求“亨、通、利、達”就必需倡導我軍是大公至正的仁義之師。這便是說,出兵接觸,必需是為公理而戰,為正義而戰,過去的“替天行道”也是這樣一個愈思。不是去侵犯別國,掠取他.人土地與資本,只有如此,方能得到天下輿論支撐,方可平定世界.
這卦的各個爻辭分別可以理解以及解釋如下:
“初9.潛龍勿用”,在《孫子兵書》中說:“兵者,兇器也.可百年而不同.不可一日不修分。孫子在《 計篇》 中作了深入的闡述。他首先提出.‘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生死之道,不可不察也”,這個兵字,即指用兵接觸而言。在《謀攻篇》中,接著說.“凡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 一百戰不殆,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打一百次仗,一百次都打了勝仗,其實了不得。為何孫子說這不是好的事呢?這是由于戰爭損耗最大,損壞也至多,戰爭次數多了.不管怎祥強盛的國度,也會搞得民窮國聯.而且結怨太多,終必自挖墓地,自行消亡.遠是拿破侖,近為希特勒,皆可鑒戒。因而.最好不是用戰爭去辦理間題,而是不戰而勝.
孫子在《火攻篇》中說:“主不可怒而發兵,將不可溫而致戰,合于利而動,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復喜,溫可以復悅,亡國不可以復存,死者不可以回生.故明君慎之,良將警之,此安國三軍之道也。”這些都是對潛龍匆用最好的注釋。天下上只有瑞士這個國度深得其3昧,所有的歷次戰爭,他們都沒有受過影響。美國雖歷次參戰,除了外洋珍珠遭到日本驟然攻擊外,本土也沒有外來人侵,這一事實值得思慮。
“92:見龍在田.利見大人,”當國與國間,因厲害沖突,經由長時間明槍暗箭,形勢日趨惡化,兩邊不能不以兵戒相見,這便是“見龍在田”。此時的輸贏關健,在于批示官的能力.誰的批示官智計高明,批示出色,誰就能得勝。孫于用“將孰有能”作為判斷成功的身分之一這乃是:“利見大人”。《象傳》曰:“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4時合其序,與神鬼合其吉兇。”孫于所謂“將者,智信,仁,勇,嚴也。”這些都是一個作戰批示官所應具備的前提。
“92: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德也”.是指明槍暗箭明確地擺在眼前。假如要取勝,就必需政策嚴正,得到泛博入民支撐,方可取勝,并得到人民愛戴。
“93:正人整天乾乾,夕惕若,厲無咎”。可以理解成當兩邦交兵之際,3軍統帥與批示官,皆負國度興亡重擔,正人指統兵的將領,如能這樣,雖處危險地步,最后仍是可以取得成功而無損失。“94:或者躍在淵,無咎。”躍是奔騰,便是空中有淺們空軍的飛機活躍,也即維持空中的上風,在淵指的是海洋與河川,也即指水師與商船甚至潛艇都能在海上、河川中自由來往,是指維持海上上風。既然能保住空中與海上上風,那么,我的損失就可保證削減到最低限度,而無咎了。
“9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9五陰交居上卦當中得正位.是盛極一時之象。故曰:“飛龍在天.”就軍事形勢而言,既有初9的養情蓄銳與完美的籌備。92的慎選將才,93的惕勵盡力,94的空中以及海上上風的維持.可以說已經成絕對上風。因而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有“飛龍在天”,無往而不堪。然而為何還要說“利見大人”呢?由于軍事氣力10分強大時,最怕的是將帥發生驕惰情緒.所謂“傲卒多降”,同時也怕亂殺無辜,如德軍殺死必多萬烏克蘭戰俘,因此激發蘇軍的誓死抵御,終使德軍腹違受敵,終究致使失敗。因而,乾卦在此極盛之時提出“利見大人”的正告。由于“大人”是有仁德的皇帝,才不會嬌縱、濫用戎行殘殺無辜,造成無可補救的損失六四:括囊,無咎無譽。《象》日:括囊無咎,慎不害也。
括,包括、概括、總括、囊括的意思。故君子不圖虛名不犯咎戾當量其才稱其能括囊而行,是以《象》日:“括囊無咎,慎不害也。”
如三國時做為行軍主簿的楊修沒有做到“括囊”,在不該說話的時候又說了不該說的話,既使沒有死在雞肋事件上,也肯定會因其他事件被殺。是以后人感嘆:聰明楊德祖,世代繼簪纓。筆下龍蛇走,胸中錦繡成。閑談驚四座,捷對冠群英。身死因才誤,非關欲退兵。
所以這時你已用自己的技藝在事業上有了一定建樹,可能當了個小領導,此時無論做人做事,都要管住自己的嘴巴,該說的說,不該說的不說。雖然得不到贊譽,但至少也不會有災禍降臨。你少發表意見,你說話沒用,不如不說。扎緊口袋,沒有贊譽,也沒有過錯。多吃菜,少喝酒,聽大領導的話,跟大伙走。
六五:黃裳,元吉。《象》日:黃裳元吉,文在中也。
“黃”,即大地顏色,黃色之道,也是大地之道;“裳”為人穿的下體裙褲,用黃色的布做不太顯眼的下體衣裙而不是上裝,就是為了不過分地顯露自己。 做為高層領導,雖高居六五之尊位,卻始終保持內心的謙恭與柔順,做到功高不蓋主,治世不稱雄,自然會大吉大利。
古之有司馬懿著,功高不蓋主,治世不稱雄。司馬懿高居六五之尊位,仍能做到內心謙恭柔順,忠心事主,終以其“黃裳”之舉,實現“元吉”。
就如這時你到了無論工作還是創業,都到了很高的境界,如公司副總。雖是黃裳,但那不是黃袍,所以提示你身份,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身份,不能再越雷池一步了。就好像歷史上的蕭何,買地,奪利。不弄點人生污點,那么不是比劉邦還偉大了,那不是找死。再說王翦伐楚,為啥天天要秦王給賞賜,也是要表明自己胸無大志。這倆人都是應用此學的聰明人。
上六:龍戰于野,其血玄黃。《象》日:龍戰于野,其道窮也。
野,古時把統治中心稱為國,國之外稱為郊,而郊之外則稱為野。玄,是乾龍血的顏色。黃,是坤龍血的顏色。 乾卦的前五爻和坤卦的前五爻都很吉祥,是因為五陰五陽平衡和諧。破壞了這種陰陽的平衡,就會導致失衡,天地之戰,是乾坤之戰,其結果必然是天地混雜,陰陽失和,乾坤莫辨。
你若不服,那其血玄黃了。韓信就是最明顯的例子。這個龍戰于野其實不是說想爭奪職位,是目中無人的意思。“龍在于野,其血玄黃。”乾龍與坤龍交戰,必是兩敗俱傷之勢,若赤壁之戰中,孫劉聯盟能夠上下同欲,戮力拒敵,使這場戰爭只見乾龍之玄血,坤龍則借此得以壯大,讓我們知道卦是死的,人是活的,一切都存在變數,只要運用得當,自可化兇為吉。
用六:利永貞。《象》日:用六永貞,以大終也。
“利永貞”概括其意:堅持正固、目光遠大、才會有利。換句話說,只要永遠保持忠誠貞正的品格,終將獲得好的結果。反之,沒了“永貞”,也就無利可言。
你一個作為人才,如果被上司賞識,是有幸的,但被上司懷疑,卻是不幸的。 當上司能夠駕馭得了的時候,這個人也許還有生存的可能;而一旦到了駕馭不了的時候,便不會再有存活的機會。 賞識的是才能,懷疑的是忠誠。
若三國時的魏延,劉備活著時,魏延很忠誠,諸葛亮活著時,魏延依舊很忠誠,因為這兩個人都駕馭得了魏延。但二人殞命后,魏延便很不忠誠了,因為在他看來,再沒有人可以壓伏住自己了。 于是,在諸葛亮星殞五丈原的當晚,魏延做了一個奇異的夢,夢見頭上忽然生出二支角來。 憑空生出這樣一個夢,魏延很是奇怪,趕緊找來深通《易》理的行軍司馬趙直,希望其為自己預測一下此夢蘊含的深意。 趙直雖然名叫趙直,但卻并沒有照直說。趙直告訴魏延:麒麟頭上有角,蒼龍頭上有角,現在魏大將軍夢見頭生二角,此變化飛騰之象啊,當然大吉大利了。 趙直的話,已然開啟了魏延埋藏心底多年的謀反之心,于是他燒絕棧道,阻遏蜀軍歸路,乘機為亂。
活著的孔明可以斷其生,死了的諸葛亮一樣可以斷其死。當魏延自己以為離勝利越來越近之時,便是其離死期越來越近之日。 當魏延會同馬岱兵臨南鄭城下時,楊儀開啟了諸葛亮臨終所遺錦囊,輕騎而出,立馬陣前,手指魏延“丞相在日,知汝久后必反,教我提備,今果應其言。汝敢在馬上連叫三聲誰敢殺我,便是真大丈夫,吾就獻漢中城池與汝。” 對于楊儀的話,魏延報以大笑“若孔明在日,吾尚懼他三分;他今已亡,天下誰敢敵我?休道連叫三聲,便叫三萬聲,亦有何難!” 不需三聲,更不需三萬聲,只一聲足矣。魏延提刀按轡,在馬上大叫“誰敢殺我?”一聲未畢,馬岱便手起刀落,斬魏延于馬下。
倘使魏延在諸葛亮死后,能夠做到“利永貞”,懷感恩之心,做報恩之事,定會為自己的人生劃上一個完美句號。遺憾的是,從最初相當于家奴的部曲,到后來的牙門將軍、鎮遠將軍、鎮北將軍、都亭侯、南鄭侯,一路走來的魏延,騎著騾驢思駿馬,身居宰相望王侯,他要頭上長角,他要做人中之龍。殊不料,角之字形,乃刀下用也。頭上用刀,其兇必矣!魏延這樣的人,沒了“利永貞”,只能接受因背叛而被誅三族的命運。
六十四卦出現的陽爻,都是用九;顯示的陰爻,也都要用六。換句話說:用九不限于乾卦,用六也不限于坤卦,而是六十四卦通用。三百八十四爻,只要出現陽爻,便是用九。若是出現陰爻,即要用六。象傳說:用六永貞,以大終也。同樣是人,理應平等,憑什么要采取柔順的態度?就算不是自貶身價,至少也有辱自己的身份。可見卑順、柔軟的態度,必須出于真誠,心甘情愿地表現出來,倘若采取制度化的精神,明白規定務必如此,一定要卑順、柔弱,就會引來很多虛偽、造作、欺騙的人。剛開始還自我壓抑得下來,久而久之,積壓得忍受不了,爆發出來,造成臣弒其君、子殺其父、妻毒其夫的不幸事件。如說鄭和,鄭和一生得益于一句話而已:“公道自在人心”。他從小受盡委屈,受盡羞辱,就是憑這句話支撐著自己。羞辱是你自己的感覺,當你沒有這種感覺的時候,你就不會有羞辱感。正是憑借著這樣的信念,鄭和不辱使命,七下西洋,而且不居功自傲。他把坤道的每一爻都發揮得非常之好,所以,本來地位很卑賤的他,后來成就非常輝煌。
周易關于戰爭的各種卦!!!求齊全
六五,不富以其鄰,利用侵伐。無不利。
對于這一爻的解釋,歷來認為是:不富有是因為鄰國的掠奪所致,用兵侵伐有利。但《謙卦》的卦義是不主張用強的。所以“朱子的弟子,懷疑《謙卦》的六五上六為什么會有肯定戰爭的說法?朱子回答:謙讓,也是兵法的極致,這是以退為進,導致勝利。”(語見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白話易經》)我們認為這種懷疑是有道理的,而朱熹的回答則牽扯的太遠了。“六五”陰爻柔順,居上卦中位,象征謙虛中正。但陰居陽位為不正。《易經》一卦里初、三、五奇數為陽位,二、四、上偶數為陰位。陰爻占據陽位,柔順中正,不利于積極行動。同時,與五相應的二也是陰爻,不能相應,也是不利于積極行動之象。再加上《謙卦》本身禁絕用強,由此可知,解釋為用兵侵伐有利是有問題的。我們來看爻辭,“不富以其鄰”曾在《易經·泰卦》里出現過,原句是“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鄰,不戒以孚。”《泰卦》里解釋“不富以其鄰”一般也是不富有是因為鄰居掠奪所致。我們覺得這種翻譯顯然不當。“翩翩”是鳥飛翔的樣子,“不富以其鄰”應為“不以其鄰富”,即不因為鄰居富有。“不戒以孚”是不加以戒備將被俘虜。整句的意思是:自由飛翔的鳥兒,不要因為鄰居富有而不加以戒備,那樣將會被鄰居俘獲。如果硬要解釋為不富有是因為鄰居的掠奪所致,那么與“翩翩”上下文意顯然不合。同時《泰卦》闡釋的是通泰的道理,要通泰就必須警戒,防患于未然。這里作者很顯然是以飛鳥作喻,告誡人們不要太自在了,要警戒,要有提前防范的意識,這樣,才能通泰。與《泰卦》相同,《謙卦》的“不富以其鄰”也應該是不要因為鄰居富有的意思。“以”在這里是介詞,與“其鄰”名詞性結構結合為介詞結構,做形容詞“富”的狀語被后置了。“利用侵伐”,按常理應當是用侵伐是吉利的,但這既與《謙卦》義不符,也與后面的
“無不利”相重復。《周易》一書惜墨如金,不可能前后重復。更何況“無不利”已包含了一切吉利,用辭很重。因此,我們認為,這里的“利用侵伐”應標斷為:“利,用侵伐。”與前后相聯系,串起來可譯為:不要因為鄰居富有,認為有利可圖而采用侵犯討伐的手段,這樣就沒有什么不吉利的了。前面我們說過,五爻是君爻,作為君主,似乎應當是為所欲為了,但《謙卦》本身要求謙虛謹慎,而五君爻為陰爻,陰爻柔順,并不具備有所作為的條件,只能謙讓。如果不動爭強好勝的念頭,就沒有什么不吉利的了,否則,以五君爻本身柔順的性格,上下又沒有應援而貿然行動,甚至動用武力去侵犯討伐鄰國,結果自然是不吉利的,同樣也違背了柔順中正的本義。在這里,《周易》作者用否定的手法明確地告誡高高在上的君主,越是處在高位,越要謙虛謹慎,不能因為鄰居富有,認為有利可圖,而采用侵犯討伐的手段。正確的作法是虛心學習,取長補短,達到富強。這樣做,當然就沒有什么不吉利的了。
上六,鳴謙,利用行師,征邑國。
“鳴謙”,我們在前面已經闡釋過,即有名而謙。“上六”在《謙卦》里處在最高的位置,但《易經》的原則是六爻無位。五爻是君主,權勢顯赫,六爻相當于退位的君主,無職無權,所以六爻無位。另外,任何事物都會達到極點,而達到極點后就會重新發展變化,這是六爻無位的另一層意思。一部《周易》絕大部分卦的六爻爻辭充滿了憂患意識,也充分體現了《易經》“窮則變,變則通”的道理。然而,《謙卦》的上六雖無位,卻因為謙虛主動讓賢,這是明智的選擇,也是六爻聲名遠播的根本原因。從卦象上分析,六爻陰爻陰位得正,又與下卦的三爻陰陽相應,下方有強有力的應援,可以積極行動。同時,謙虛謹慎是無所謂極點的,越是謙虛,越能無往而不利。所以,六爻這位退位的君主,由于謙虛而已經聲名遠播,在看到五爻不能將謙虛的美德發揚光大,下方又得到了三陰爻的積極支持,因此,即使主動地“利用行師,征邑國”也是吉利的。“利用行師,征邑國”也即“用行師,征邑國利”。“邑”即采邑,封地。“國”即邦國。整句話的意思就是:聲名遠播而又謙虛的人,即使用軍隊去征討自己的封地和其它的邦國,也是吉利的。因為憑借謙虛的聲名會使四方群起響應,萬民慕德,用簞食壺漿迎接他。而不單憑這種名聲反而更加謙虛,就不再會有任何的
過失,即使是征戰,也會兵不血刃,用德義使萬民歸化,這樣做,還有什么不吉利的呢?這里作者以戰爭作喻,表現了一種崇高的理想和追求,這可以說是謙的最高境界。
通過以上的解說,我們不難看出,《謙卦》所闡釋的基本原則就是謙虛、退讓,不論地位高低,都應當本著謙虛謹慎的態度去做事,這樣就會無往而不利。反之,如果驕傲自滿,自高自大,終將免不了失敗的命運。我們說,《謙卦》全吉是相對于其它六十三卦而言的,而《謙卦》本身的卦辭、爻辭表面吉利,背后卻始終充滿著一種深沉的警懼意識,這正是所謂的“一陰一陽之謂道。”真理再往前邁進一步便是謬誤,謙虛的反面是驕傲。謙虛是一種美德,但真正的謙虛并不容易做到,只有君子能夠始終如一地保持謙虛,這也許正是《謙卦》告訴我們的一大人生哲理。
2014易經是否預測到中日戰爭
易經的預測,和現在股票預測一樣,什么都說了,但是又等于什么都沒有說。
只有等到事情發生了,一批人才會大驚小呼地做做事后馬謖,連事后諸葛亮都算不上。
用膝蓋想想好了,易經編撰出來的時候,世界上還沒有日本這個國家,它能預測得到2000年后的戰爭?
要是易經這么強大,世界早就太平了。
易經高人預測美國2016年會打朝鮮嗎
不管是在2016年也好,2017年也好,美國都不會主動去惹朝鮮,更加不會主動去打朝鮮。只要經常關注朝鮮半島的局勢,就應該很清楚一件事情,自從朝鮮戰爭結束之后,美國從未主動惹過朝鮮,都是朝鮮在主動惹韓國。
《易經》中的軍事思想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的內容上?
《易經》是一部卜筮之書,約產生于西周初期,其內容極其廣泛,其中也包含有軍事思想。宋王應麟在《通鑒答問》中說:"蓋《易》之為書,兵法盡備,其理一矣。"《易經》中的軍事思想主要體現在某些卦的爻辭之中,具體地說有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主張用和平方式解決國與國之間的爭端,反對恃強凌弱。《易經》這一思想充分地體現在《兌》卦之中。"初九"爻辭說:"和兌,吉"。意思是說,國與國之間需和諧共悅,才能吉利。"九二"爻辭:"孚兌,吉。悔亡。"這是說,國與國之間以誠信相待,就會吉利,如有反悔,就會滅亡。"六三"爻辭:"來兌,兇。"說的是某一國家依靠強大的武力去威脅別國,強迫其服從自己意志,便是兇。
主張師出有名和進行自衛性的防御作戰。《易經》雖然主張用和平方式解決國家之間的爭端,反對恃強凌弱,但并不絕對地反對戰爭。它認為進行戰爭首先要做到師出有名。《謙·上六》爻辭說:"鳴謙,利用行師,征邑國。"如不得已進行戰爭,在戰前則必須取得道義上的主動。
《易經》主張自衛性的防御作戰。《蒙·上九》爻辭說:"擊蒙,不利為寇,利御寇。"意謂攻打愚昧、昏亂之國容易取勝,主動去侵略別國不利,進行自衛性的防御作戰則有利。
對民眾在戰爭中作用的初步認識。《晉·六三》爻辭說:"眾允,悔亡。"如果能得到眾人的信任,取得戰爭的勝利便沒有困難了。《觀·六三》爻辭說:"觀我生,進,退。"觀察了解我"生民"的意愿,以此來決定戰爭中的進和退。這些可謂是最初的關于民眾在戰爭中重要性的認識,這種認識雖是簡單的,但對后世的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的發展曾產生過一定的影響。
主張保持戒備狀態。《易經》認為做任何事情都應該小心謹慎,提高警惕。對戰爭來說,更應做好戒備,否則,就會遭到失敗。《泰·六四》爻辭:"不戒以孚",即是這層含義。
對軍隊紀律的重要性的認識。《師·初六》爻辭說:"師出以律,否藏,兇。"其意是說,軍隊出征打仗要執行嚴格的紀律,不然就會打敗仗。這是中國古代關于軍隊紀律重要性的最初認識。
對戰爭與地形關系的認識《易經》主張軍隊在駐營時要注意選擇有利的地形。《需·初九》爻辭說:"需于郊,利用恒,無咎。一九三"爻辭說:"需于泥,致寇至。"指出軍隊駐扎在郊野,利于久駐,而無災患;如駐扎在泥濘之地,敵寇便會乘機而來。
作戰指導思想。《易經》已經初步提出了一些值得注意的作戰指導原則。第一,進攻要大膽果斷。《易經》認為在進攻時如果畏首縮尾,必然導致失敗。《晉·九四》爻辭說:"晉(進)如鼠,貞厲。"在攻城方面,《易經》主張抓住時機實施不斷的進攻,以爭取成功。《同人·九四》爻辭說:"乘其墉,弗克,攻,吉。"攻城者登上城墉,而守城之敵未退,攻者如不抓住時機繼續攻打,則城不易被攻下,只有不斷攻打,才能取勝。第二,搶占有利的制高點。《同人·九三》爻辭說:"伏戎于莽,升高其陵,三歲不興。"其意思是說,軍隊埋伏在莽草叢中,并搶占了高陵--有利的制高點,往往能戰勝敵人,并使敵人大傷元氣,多年得不到恢復。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