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頭條作者:勁來吧半月板是股骨(大腿骨)和脛骨(小腿骨)中間的軟骨,下方附著于脛骨,股骨可以在其凹槽內滑動。正是因為有了半月板,膝關節才能如此靈活、穩定、強大。半月板損傷是膝關節病變中比較常見的情況,當用膝過度,或膝蓋使用姿勢不正確就可能會傷及半月板,嚴重時會出現疼痛、關節活動受限、關節絞鎖(關節突然固定在某個角度無法伸直)等情況。半月板的慢性損傷往往伴有患側的關節疼痛、功能失用,久而久之引發患側的肌肉力量下降,使關節變得更加不穩定并形成惡性循環。明確地診斷半月板損傷往往需要進行核磁共振或關節鏡檢查,另外,骨科醫生也有一些比較簡單的手檢方法。對于患者而言,應對自身半月板的健康情況有一個基本了解。例如,有一種鍛煉方式稱為鴨子步,具體動作要領為:雙腳分開后完全下蹲,將雙臂在胸前端平,小臂交叉,將左手搭在右肩上,右手搭在左肩上,準備好后以該姿態向前邁步行走。若能輕松行走,說明半月板損傷的可能性較小;若發生疼痛,行走比較艱難,說明半月板損傷的可能性較大,應盡早去醫院做明確的診斷。該動作之所以能反映半月板的損傷,是因為鴨子步將屈膝、旋轉扭曲幅度放大,使半月板損傷得以暴露。對于長跑者、從事對抗性運動者、經常攀爬者,應通過必要的手段和有針對性的鍛煉防止半月板損傷。例如,可以在運動過程中使用膝關節護具(軟質或者硬質的護膝,可根據自身感受選擇),膝關節護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對關節起到支撐作用,使關節更加穩定,避免受傷。另外,還應加強膝關節周圍肌肉群的鍛煉。肌肉變得強壯后,可以起到比護具更有效的支撐作用,才是標本兼治的方法。下面介紹幾種膝關節周圍肌肉群的拉伸及鍛煉動作。動作一,拉伸股四頭肌:站姿,右手扶住桌子(以拉伸左腿肌肉群為例),使用右腳單腳站立,左膝屈曲,左手扳住左腳腳踝并將足跟拉向臀部,可以感覺到左腿的大腿前側肌肉有很強的拉伸感,堅持30秒左右換另一側。兩側交替拉伸各3次,可緩解局部肌肉緊張,增強肌肉柔韌性。動作二,拉伸腘繩肌:站于椅前,將右腳及踝放于椅面(腳尖朝上),左膝微屈,調整姿勢和距離,將身體重量適當壓于右腿,使右腿下方的肌肉緊繃,保持30秒左右,3組左右為佳;兩側交替進行。動作三,股四頭肌強化:坐在椅子上,坐靠后一些,將膝關節的腘窩置于椅面前沿處,雙手分別抓住兩側椅面棱角,使大腿充分與椅子面貼合,然后伸直左膝(以鍛煉左側為例),腳尖繃直,停留10秒鐘左右(力量較強者可在踝關節或小腿處負重;若此時膝蓋有疼痛,就找到不疼的角度開始鍛煉),膝蓋向下彎曲約15度,再停留10秒鐘左右,繼續再向下彎曲約15度,再停留10秒鐘,直到腳接觸到地面,以實現不同角度下的等長收縮。動作四,臀中肌強化:準備一根可以套住雙腿膝蓋的彈力帶(磅數可隨力量的增長逐步增加),坐在椅子的二分之一處,將彈力帶套于膝蓋略靠上方,雙腿微微分開,再以臀部及大腿外側肌肉發力將彈力帶撐開。以上動作15次左右為一組,2-3組為宜。原文鏈接:半月板損傷的自我診斷和預防 | JINLAIBA.COM勁來吧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