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裝幀設計模板,怎樣做好圖書...
664
2023-09-18
文/郭蕾蕾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本文約2600字,預計3分鐘閱讀完畢
商務君按:圖書裝幀設計是一項重要工作,但設計師似乎都羞于或不擅于與同仁們分享自己的設計理念和設計思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美術編輯郭蕾蕾曾代表中國藝術家參展第66屆法蘭克福書展,是法蘭克福書展歷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參展的中國藝術家,她對于圖書裝幀設計有怎樣的理解呢?
在圖書裝幀設計工作上,除了完成規定的叢書、套書設計之外,我還希望自己能立足于每一本書的裝幀設計與材料應用,精心思考,并在成書被印刷出來后積極與編輯溝通,總結設計上的遺憾與改進的可能性,通過一遍又一遍的設計、校樣、印刷、反饋與總結,不斷積累更多的實踐經驗與知識。
2019年,我參與裝幀設計的圖書有“人大哲學文叢”、“性別批判叢書”、《一個人的風》、《陜北民間藝術的文化生態》、《陸游文研究》、《清代江南鄉村塾師與地方社會》、《20世紀英美科學左派研究》等。
圖書裝幀設計工作,要依據不同的題材,在編輯與作者的設計期望和要求的基礎上,積極與編輯、作者進行溝通,從組稿階段就參與設定圖書的風格與樣式,并且在圖書開本、裝幀形式、版式設計、選用紙張與工藝方面,基于最切合實際的成本估算,盡量完善符合主題內容的書籍整體設計,并參與部分圖書的正文版式、目錄頁、篇章頁與插圖折頁的設計。
另外,還要在后期印刷時,對設計稿件的細節,通過印前打樣,反復訂正,校驗顏色與承印效果。
設計師與編輯和作者要做好前期溝通
在實際工作中,我深切體會到與編輯和作者交流溝通的重要性。每每遇到編輯對圖書設計提出要求時,我最怕聽到“穩重、大方”這樣的詞匯。其實“個性”才是書的生命,有想法的編輯能夠挖掘其中的亮點,設計師也同樣如此。
與一些編輯進行前期設計溝通時,我往往會建議編輯提供一些有關書稿的詳細信息或關鍵詞。因為編輯是對內容最熟悉的第一讀者,從他們給出的概述中總會有啟發設計靈感的火花冒出。
在此基礎上再進行大膽設計,并從編輯和作者的反饋中調整自己的思維方式。時間一長,就能夠按照編輯、作者的邏輯去思考裝幀設計,合作起來就比較順暢了。
把設計稿交給編輯時,我會寫一份設計說明,例如《陜北民間藝術的文化生態》,在封面設計說明中,我寫道:“這本書的設計在顏色搭配上反復更改,最后使用了陜北民俗畫中的顏色元素,主基調為藍色和剪紙紅,搭配黃色,這里的‘陜北’二字準備用燙金工藝。另外,在選擇封面圖案元素上挑選了很久,最后還是覺得剪紙最最突出陜北的地域特色,有時候元素太全了,反而沒有了特點。紙張建議用一種比較有品質感的紙張。”這本書插圖比較多,我和編輯商量增添了一個折頁設計,并在折頁設計中添加了每張圖片的文字說明。
扉頁設計也是書籍裝幀設計的一部分
我發現當下的扉頁設計存在一些問題,大部分出版社往往是扉頁等同于封面設計,甚至直接將封面的黑白版本用作扉頁。
這樣做的確省時省力,但扉頁的真正作用是做好封面與內文之間的過渡,應起到喘息與停頓的作用,類似于中國畫中“留白”的意境。
左圖是正封,右圖是扉頁
在書籍設計中,留白也是閱讀體驗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每個人都覺得封面很重要,幾乎和主體內容或圖片一樣重要,因為如果封面沒有吸引力,人們根本不會注意到這本書。
但封面和正文之間的那幾頁常常被忽略,如果設計得好,也許會得到一些評論,但大多數情況是:它們只是讀者翻到正文之前不得不面對的幾頁。其實不然,這幾頁對于引導正文閱讀能夠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當讀者打開一本書時,它們應最先表示歡迎,帶領、鼓勵讀者繼續讀下去,以及告訴讀者如何閱讀這本書,應該從什么地方讀起。
基于這些思考,我在設計工作中著重嘗試將扉頁設計做得不一樣些。
首先,在紙張的選擇上,盡量在不過量增加成本的基礎上,選擇與封面和內文能夠銜接上的特種紙張,適當降低紙張克重,這樣從觸感與視覺上能夠起到承前啟后的過渡和停頓意象,不至于將封面與內文割裂開來。
其次,根據不同題材的書籍與編輯、作者的設計期望,對環襯、扉頁進行符合封面設計風格但不完全等同于封面的設計。例如,《陸游文研究》這本書,在扉頁設計上運用了描圖紙的特性,并將陸游的人物畫像印刷在環襯上,既凸顯了主題,視覺上又不會顯得太過突兀。
書名:《陸游文研究》
作者:倪海權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8年08月
書籍設計是一項整體性工作
目前,大多數出版社的美術編輯只單純負責封面設計工作,內文版式設計則交給排版公司,這樣其實很容易造成封面與內文設計的脫節。
書籍裝幀設計是一項具有整體性特征的工作。封面和正文應該是和諧統一的,共同產生生產力和創造力。編輯和設計師從選題策劃開始就應該在一起工作,設計師也要參與內容的架構設計。
只有這樣,編輯才能有設計師的思路,設計師才會有編輯的工作方法,而不是簡單的文字與圖片、版式的組合。
2019年8月,我接到一份書稿——《在場與守望》(出版時更名為《一個人的風》)的設計工作。設計前,我仔細讀完了全書,其中一些富有哲學內涵的“短語”式文字,以幽默的小段子,寫出了對生活的種種感悟。
讀完后,我便和責編溝通這本書的設計工作,我當時提出,要對這本書做整體設計,即從開本到裝幀形式再到內文版式的每一個細節都由我來設計。
因為這本書是一本散文集,我在內文版式的設計上,舍棄了社里硬性要求的版式模板,將內文版式做了下沉式設計,只出現頁碼,去掉了承載篇章等信息的頁眉,在閱讀時更凸顯文字,也還給讀者一個安靜的文本閱讀空間。
而在篇章頁的設計上,我將作者妻子的畫作局部放大后作為篇章頁的主插圖,這一設計也得到了作者的認可。
《一個人的風》篇章頁
《一個人的風》內頁
封面設計方面,以黑白灰為主色調,選擇了作者的一張側面肖像照作為主圖,搭配較為飄逸靈動的書名字體,既符合散文集這種題材給人的感覺,又顯得比較有質感。
著名書籍設計師呂敬人曾經說過:“書不僅需要有一件‘漂亮’的外衣,還需要有內在力量的投入,文本敘述的豐滿,從而帶來閱讀的動力。設計要有溫度,還要有概念與創意,設計者要專一、講細節、重態度。設計不能談‘價’,不顧‘值’,要物有所值,‘值’不僅是指成本,更重要的是心力的付出,這才對得起這份工作,書才能傳世后代,并體現其真正的價值。”
作為一名書籍設計者,我們更應找準定位,積極參與圖書策劃;及時更新設計理念,了解新的技術信息,掌握新的材料運用;具有更寬的知識面、更多元的視野、更全面的實踐經驗,對各種紙材、印藝能游刃有余的進行選擇和實際運用,在節約成本的前提下,爭取設計、生產出更具思考和創意、更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
利用精心設計的信息說服讀者購買,是每一個專業書籍設計師的必修課。只有深入了解讀者的購買心理與行為,才能設計出既具有審美價值,又讓讀者喜愛的圖書。
發表評論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