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頭條作者:農民的小幫手我們是傳統文化氛圍很濃厚的國家,全國各地有各種各樣的文化習俗,其中喪葬文化就備受重視。比如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句俗語“一月不上兩次墳,一人不上兩年墳”,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難道我們不應該給去世的親人上墳嗎?從字面意思來看,大家可能會誤認為一個月不能上兩次墳,同一個人也不能連續兩年上墳。如果真是這樣的解釋,相信也不會讓這句俗語流傳至今。本篇內容,筆者就詳細說說“一月不上兩次墳,一人不上兩年墳”的真正含義,大家看完后就明白了。先說“一月不上兩次墳”的意思,從2個方面來解釋。第一,“兩次”可以理解為“分次”,也就是說不要分開上墳。我國講究尊老愛幼、兄弟和睦,尤其是古時候,每個家庭都有好幾個孩子,所以在老人過世后孩子們都會一起上墳以表孝心,同時也能代表兄弟姐妹團結一致,鄰里鄉親們看了也會夸贊不已。一旦親兄弟姐妹分開上墳,這就是一種不好的現象,可以從側面反映出家庭關系不和諧。同時,古人通常以村寨為單位居住在一起,如果子女們沒有一起給父母上墳,就會被村里其他人議論,不論事實如何都會被說兄弟姐妹不和。所以,兄弟姐妹們都應該一起上墳,不應該分次,這就是古人所說的“一月不上兩次墳”。第二,“兩次”可以理解為“多次”,古人有“已故之人輪回”之說,不論是誰都無法坦然接受親人的離世,很多人在最親的人離開之后,會很悲痛,希望親人能夠出現在自己的夢里,哪怕是幻覺也在所不惜。如果一個月多次上墳,就會讓已逝之人認為家人對他們非常不舍,按照民間的說法,他們就不愿意離開家人,寧愿做“鬼魂”也想陪在親人身邊。可這樣的“人鬼結合”不但影響了正常的輪回,也會給活著的人帶來困擾。比如可能會頻繁地做夢,時間長了就會精神不振。尤其對于一些老夫老妻來說,老伴離開本身就是一種巨大的打擊,如果一直被困擾,很可能悲傷欲絕。所以“一月不上兩次墳”是不讓人頻繁地上墳,也是一種不好的表現。再說“一人不上兩年墳”的意思,也從2方面來說。眾所周知,孝道在我國非常受重視,老人去世后子女們要上墳,并且根據民俗前三年無論是兒子還是嫁出去的女兒,都要回家給父母上墳。可這句話中“一人不能上兩年墳”是為什么呢?其實如果想要正確理解這句話,還要從民俗說起。古人講究新年新氣象,所有的事情都要在一年內完成,不論好事壞事都不能留在新年。這句話中“一人不上兩年墳”并不是說一個人不能連續兩年上墳,而是不要把這一年的壞事堆積到下一年。比如有人在臘月去世,不會拖拉,盡快讓已逝之人下葬,時間安排的很緊湊,盡量在年前辦完喪事,不能拖到下一年。另外一種說法,給親人上墳,不能把兩年攢到一年,比如有人今年沒有給親人去上墳,想著到明年一起了,這是不對的,按照民間的說法,每年都要去給親人上墳,清明節、春節這是不可或缺的祭祀節日,即便有很重要的事,也要抽時間去上墳,不可把兩年攢到一起去上墳,也可以說是“不孝”的做法。上述就是關于俗語“一月不上兩次墳,一人不上兩年墳”的解釋,如果放到如今的社會,這句俗語所表達的意思已不太適合,或者是沒有那么多的講究了。先人去世后我們上墳祭拜,為了表現一番孝心,這也是我們內心深處最真實的想法。如果被太多習俗牽絆,很可能失去初心。對于這些俗語老話,我們盡量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理性的看待這些話,適當的加入自己的分析和理解。不過,對于一些流傳多年的禁忌,我們還是要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態度,畢竟這對我們也沒什么壞處。對此,大家怎么看呢?#頭條創作挑戰賽#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