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頭條作者:舊夢悠長地支,也是中華民族用來記錄時間的文字,叫做十二地支。“干支”古名“歲”(攝提),“歲”以六十甲子(干支紀年法)為運轉周期。十二支來分配十二個月,每月各得一支。把十二支分別地建立在十二個月之中,又叫做“月建”。十二支的順序為什么始于子終于亥呢?《漢書·律歷志》有如下解釋。子:十一月建子,《漢書·律歷志》說:“孳萌于子”。子,為“籽”之意,猶言種籽開始孳萌。因自然界陰陽二氣的更移消長,則子月一陽生,地下初陽漸生,生物的育芽已開始萌動孳生,它象征著胎兒孕育于母腹之中,代表陽氣始生之象。寅:正月建寅的意思就是說以寅為正月,這也是經歷了很長變革才形成的。殷用丑為正月,周用子為正月,秦用亥為正月,夏以寅為正月,現仍用夏法。寅者,演也。萬物的發生發展,皆由此演變而起。因為子月一陽生,雖有生機,而生氣卻潛伏未動。丑月二陽生,卻被四陰所紐。到了寅月已生出三陽,故正月春令蟄蟲振,春風解凍,細水長流,萬物生長,蓬勃旺盛,欣欣向榮,而進入了新的生長路途。丑:十二月建丑,丑者,紐也。有厄紐不能伸出之意。陽尚潛于內,未能外發之象。卯:二月建卯,卯與冒同,萬物冒地而出。時至二月,四陽二陰,陽氣旺盛,萬物之發育都顯現孳茂之狀。辰:三月建辰,辰者振也,乃陽氣振奮,五陽一陰,萬物向前舒展。此時雷震動,民勤于農,為農作盛忙時節。巳:四月建巳,巳者盛也,六陽無陰,陽氣隆盛之極。是孟夏之始,陰生陽長,陽氣盛長之時。午:五月建午,五月夏至一陰生,盛陽能與微陰相交合,草木則開花結果。故《運氣論奧》說:“午者長也,大也”。禾苗時至五月,長得皆豐滿壯大。未:六月建未,未與味同,萬物成長,果實近于成熟有了滋味。六月二陰生,陰陽相交,是草木成長壯大時期。申:七月建申,申者賊也,有賊害萬物的作用。時至七月三陰漸生,三陽漸退,陰氣漸盛,白露繁降,草黃葉落,萬物成熟,止而不進。酉:八月建酉,《史記·律書》說:“萬物之老也”,表示萬物衰老成熟之意。時至八月,四陰二陽,陰氣漸盛,陽氣漸弱,生物衰老。戌:九月建戌,《說文解字》“戌者滅也”,萬物盡滅謂之戌。時至九月,五陰一陽,陰殺之氣盛行,萬物成長之極,趨向衰滅。亥:十月建亥,亥者害也,純陰無陽,陰盛之極殺害萬物,五谷收藏入庫,但谷類生命藏止于內,待十一月建子,一陽始生而復發,所謂周而復始,生生不息之意也。十二支又分配十二辰,晝夜之間共有十二時辰,即由子時到亥時。太陽由出到入謂一天,天屬陽,故謂天干。月亮一盈一虧為一月,月屬地陰之氣故謂地支。【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北京時間23時至01時)。【丑時】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北京時間01時至03時)。【寅時】平旦,又名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北京時間03時至05時)。【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北京時間05時至07時)。【辰時】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代中國人民“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北京時間07時至09時)。【巳時】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北京時間09 時至11時)。【午時】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時間11時至13時)。【未時】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跌。(北京時間13時至15時)。【申時】哺時,又名日鋪、夕食等:(北京時間15時至17時)。【酉時】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北京時間17時至19時)。【戌時】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北京時間19時至21時)。【亥時】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靜。(北京時間21時至23時)。為方便記憶大家可以看手勢去記,起于無名指指根,按順時針一圈,所以看到許多人在算卦時掐手指。陽支:子寅辰午申戌,一、三、五、七、九、十一,為奇數。陰支:丑卯巳未酉亥,二、四、六、八、十、十二,為偶數。這與天干一樣的原因。源于《河圖》地支分五行是按東南中西北五個方位來劃分的。正東方象征著春天溫和之氣,與五行中木性相同。而正月建寅,二月建卯,正月和二月屬于春天季節,故東方為寅木卯木;正南方象征著夏天火熱之氣,與五行中火性相同,而四月建巳,五月建午,四月和五月屬于夏天季節,故正南方是巳火午火;正中央辰戌丑未四支皆屬土;正西方為申金酉金;正北方為子水亥水。地支分配臟腑:寅膽、卯肝、巳心、午小腸、辰戌胃、丑未脾、申大腸、酉肺、亥腎、子膀胱。地支配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地支合化:子與丑合化為土;寅與亥合化為木;卯與戌合化為火;辰與酉合化為金;巳與申合化為水,午與未合化土,午為太陽,未為太陰合而為土。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