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頭條作者:封壇古酒說起“合村并鎮”,估計很多農民朋友都略知一二。單單從這個字面意思,就理解了,這四個字的基本意思??墒?,很多人農民朋友沒有注意到,其實“合村并鎮”有兩個概念,一個主要是指組織上的合并,還有一個是現實房屋等物質的合并。我第一次聽說“合村并鎮”,是在2008年左右。當時,我們的村子和相鄰的兩個村子,合并成了一個大的行政村。合并后,村民有700余戶,人口2000多人。通過合并,原來三個村子的村干部,精簡到只有5個人,一個村支書,一個村主任,一個村會計,一個婦女主任,一個治調主任。以前的生產小組,重新劃分成大的生產小組。當時,在把組織進行了合并之后,村民的居住環境,并沒有進行合并。除了村與村之間的合并,上一級的鎮與鎮也進行了一些合并。一些小的鄉鎮,被合并到大的鄉鎮或者街道辦事處里。雖然說,這樣的合并看似沒有什么實質的意義,但是通過精簡村干部隊伍,集中主要經費,圍繞整個大村進行發展。一方面提升了村干部隊伍的待遇水平,穩定村干部隊伍。另外一方面是減少上級部門的工作量,節省出更多時間,做好大區域的村鎮規劃。除了農村組織之間的“合村并鎮”,就以前幾年山東舉行的“合村并鎮”為例來說一說,很多農民比較反對的“合村并鎮”。其實,“合村并鎮”的好處是非常多的,大家仔細想一想,就能明白。推行這個政策的原因,主要就是因為農村的“空心村”的嚴重程度已經比較的高了。這些荒蕪的村莊,看似無關緊要。可是,這些荒蕪的村莊卻占據著巨大的土地資源,也存在各種隱患。為了激活這些土地資源,為了消除一些安全等隱患,為了利于村民集中自治,消除這些“空心村”,就勢在必行。這里就是,明確告訴大家,“合村并鎮”的推行,將是一輛勇往直前的“戰車”,將農村推向一個新的高度。可為什么,目前全國并沒有統一去拆這些“空心村”,還有農村自建房了?這里就要考慮到多方的因素,具體有下面2點:一、各村環境不同,需要因地制宜。通過山東的試點推行,我們就可以看出,當地在實施的時候,有些心急,導致政策執行的時候 ,出現了動作變形,而引起了很多農民的不滿。最后導致不得不暫停,重新合理規劃。其實,這一點是必然的。因為每個地方,每個農村的環境都不同。有的空心嚴重,而有些村子空心不嚴重。對于這樣的村莊,就需要區別對待。其實,還有這樣的一句話“故土難離”,對于不少的老人來說,他們可能突然一下接受不了。雖然是用舊房換新房,但是平日閑散慣了的農民,一下要“上樓”,很多人接受不了。二、國家的財政壓力大。僅僅說把幾個村子的村民,集中安排到一個地方居住。這個建造過程,資金投入,并不是三兩分錢,就可以解決的。目前來說,為了減少土地占用的情況,一般“合村并鎮”的做法,自然是請農民“上樓”。那么,就需要建造樓房了,這筆資金的支出,就不是一個小數目。加之,全國有60.2萬個村(2019年數據),這么龐大的數量,國家自然無力全面推行,所以只能各地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逐步開展。雖說2023年不能全面推行“合村并鎮”,但是多個地方小范圍的推行是必然的。鼓勵村民集中居住,一方面是為了更好的村民自治,另外一方面也是為了集中有限的資金進行基礎設施改善。就拿“村村通”來說,如果大家都居住的太零散,要惠及到大家,投入必然更大。假如大家居住的比較的集中,各種設施的完善,自然就容易很多。從大的來說,各地都是喜歡當地的村民都往城市流動,只有城市人口在上漲,城市的發展潛力才更大。農民市民化,也是各地一直鼓勵支持的。那么,在這樣的趨勢下,你愿意盡早搬進城市居住嗎?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