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卯什么意思,2023癸卯年閏二月
361
2023-09-27
2023年按照古代的天干地支紀年法稱”癸卯年”,因地支是卯(兔),民間也稱“兔年”。癸卯兔年全年長度有384天,閏二月。由于癸卯年多了一個閏月,在年首和年尾各有一個立春日,民間也稱“雙春年”。
之所以出現閏月的情況,是因為公歷及農歷的計算方法不一致所導致的。農歷也稱太陰歷,它是按月亮繞地球一周的運行所計算的,而公歷也稱太陽歷,它是按地球環繞太陽一周運轉而計算的。
如果公歷和農歷各自以自己的時日算下去,三年就相差一個月的時間,人們為了彌補這個差距,就在農歷的歷法中引入一個閏月的制度。即在一個適當的年份中,增加一個月,所以也就有了閏月。根據二十四節氣與中氣的說法,2023年二月結束之后,中氣不足,所以就要閏一個二月,才能補齊中氣,這樣二十四節氣才不致于錯亂,因此,2023年閏二月。
關于閏月、雙春年,民間有著很多的說法,其實這并不奇怪。由于二十四節氣是反映農時的節令,也只有閏月才協調二十四節氣的準確性,出現閏月的年份,當年多了一個月,出現雙春年也很正常。
在我國古代是以干支紀年的,也就是說以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結合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來相互配合,組成60組不同的天干地支來紀年的,謂:甲子、乙丑、丙寅……以此類推,這也是我們所說的六十年一個輪回,俗稱“六十甲子”。
十二生肖是在十二地支中的形象化代表,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已(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戍(狗)、亥(豬),在年份中,2023是癸卯就稱癸卯年,而卯又對應生肖兔,所以民間也稱兔年。老話說“癸卯半憂喜,四時惡風起”,這又是什么意思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大家知道,一些老話和民間俗語來源很廣泛,既有古代勞動人民日常生活的總結,也有出自于古典書籍及詩詞歌賦等,這句“癸卯半憂喜,四時惡風起”的老話,其實來源于古書《孔圣枕中記》,又稱《枕中記》,它是一本托名孔子所著的書籍,具體是孔子所著還是后人加上去的也無從考究。它描述了一些對于不同年份農時的一些記載。關于癸卯年有這樣一段話:“癸卯半憂喜,四時惡風起。春夏多雨雹,秋來缺雨水。燕趙好桑麻,吳地禾稻美”。意思就是說癸卯年半喜半憂,春夏兩季雨水和冰雹的天氣可能會較多或出現大風天氣,但到了秋季會干旱少雨。燕趙兩地桑麻很好,利于養蠶,而吳地的區域稻谷豐收。
在《地母經》中也有著類似的說法,“太歲癸卯年,高低半憂喜。春夏雨雹多,秋來缺雨水。燕趙好桑麻,吳地禾稻美”。意思都差不多,雖然說癸卯年春夏雨水多又有可能出現冰雹天氣,但對于農作物的說法還都是豐收的說法,不過都是指的某一個區域,我國地域遼闊,也不可能全部一樣,因此也就有了“癸卯半憂喜,四時惡風起”的總結。小編認為,一些人把這句俗語理解為2023癸卯年是半喜半憂的年份,說是一種預測明顯是一種錯誤的解說。畢竟以天干地支推算,六十年出現一個癸卯年,這只能說是古人結合當時的氣候條件對于當時的癸卯年來做出的一個總結,不是預測。
氣候變化無常,任何人也難以預料,縱然年份同屬癸卯年,但氣候特點也不會完全相同。縱然出現類同的天氣概況,但古代和現在的農業技術以及防災舉措都無法比擬,這是沒必要杞人憂天的。畢竟古代科技落后不能隨時掌握天氣情況,這樣的說法只能說是古人在生活中總結一些經驗,目的就是為了告誡人們在以前的癸卯年曾經是這樣的氣候特點,要多加防范。不知大家對于這句老話是不是這樣認為的?歡迎留言評論區!
發表評論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