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頭條作者:托馬斯課堂過年或者過節的時候,我們總會去給逝去的老人燒紙放炮,祈求老人保佑我們一家子女的平安,大部分都會在中午前后去燒紙,肯定是有很多講究的,農村有句老話這樣說的:掃墓不過三代,上墳不過未時,那么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的祭祀節日,也是我國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這一天人們祭拜祖先,表達對已逝故人的思念之情,祈求老人能在天堂平安無事。掃墓不過三代首先我們來看一下掃墓不過三代,我們都知道,父母或者爺爺奶奶去上墳地掃墓的時候,都會去給他逝去的父母或者爺爺奶奶掃墓,比如我的奶奶就會給他的父母或者爺爺奶奶掃墓,我的母親就會給他的父母以及爺爺奶奶掃墓,從來沒有見過母親為他的老太太掃墓的。當時我也問過母親,為什么不給老太太掃墓呢,母親回答說:只記得自己奶奶逝去的位置,再往上一輩兒就找不到誰是誰了,更別說去給他們掃墓了。確實如此,而且老人們經常說,從出生都沒有見過老太太一眼,實在是沒有那個多余的必要。在古代,家族往往有比較完整的族譜,祖先列出的非常清楚,每次掃墓祭拜的順序都非常的清楚,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人沒有了傳統的族譜和宗族文化,也沒有接受過相關的教育,因此掃墓的方式也有所改變。現在有的人實行的是“三世祭祖”,也就是指祭拜到曾祖父以及曾祖母的一代,自己的父母或者自己逝去的親人并不會進行祭拜,這樣做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受到時代和現代社會發展的影響,家族文化傳承和發展越來越少,許多人對祖先的了解也是越來越少。上墳不過未時上墳的講究有很多,有的地方不允許早上上墳,有的地方不允許中午上墳,也有的地方不允許下午上墳,趕早不趕晚,趕晚不趕早,必須嚴格按照要求切莫超過了規定的時間。在我們老家,上墳都是選擇在下午,吃過中午飯,大概下午兩三點就要開始動身去上墳,而且在我們這里一般人比較懶,看到沒有任何坍塌的情況都不會去管它,除非墳頭變得非常低或者長滿了草,才會去上墳修理,不知道你們那里是什么情況呢?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代,上墳是指祭拜逝去的親人,通常在逝者的忌日、七七四十九天、一年、三年、五年、十年、20年等時段進行,這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按照習俗,家人去上墳都是必須要遵循一些規定的,例如需要在早晨未時(5:00-7:00)內,不得在晚上或者午夜進行,此外還需要在上墳前洗手、洗臉、穿著整潔,一般還需要帶上香燭、紙錢等等,跪拜三次并在墳前宣讀祖先名諱以及祭文。然而隨著時代和社會的變遷,不少人對以上傳統規矩的要求并不像以前那樣講究,例如現在有不少人在上墳時不一定會在早晨進行,而是胡亂選一個時間點進行,而且也沒有了跪拜三次并在墳前宣讀祖先名會以及祭文。雖然掃墓和上墳都是傳統清明節活動,但是在實踐中也有所不同。掃墓是祭拜人已葬故人的活動,而上墳則是向已故的祖先祭祀和懷念他們。另外,掃墓和上墳的對象也有所不同。一般來說,掃墓是針對近幾代故親屬,上墳則是對三代祖先進行祭拜。總結總而言之,無論是掃墓還是上墳,都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個特別的日子里,每個人都可以通過適當的方式向故人表達敬意和懷念之情。同時,也要注意保持文明禮儀,不干擾他人和不破壞周圍環境,以共同維護環境和諧。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