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戚戚焉是什么意思,什么是“...
1047
2023-09-28
在古書里,所謂的“鴻鵠志”到底指的是一種什么志?
一說到“鴻鵠志”,大家自然想到的就是我們在初中都讀過的《陳涉世家》里的“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這里的“鴻鵠之志”大概指的是一種宏大之志吧?
其實,“鴻鵠之志”四個字在《史記》之前便有人提到——在《呂氏春秋》的“士容論第六”,原文是——夫驥驁之氣,鴻鵠之志,有諭乎人心者,誠也。人亦然,誠有之則神應乎人矣,言豈足以諭之哉?此謂不言之言也。
意思是:驥驁的氣質,鴻鵠的心志,能夠使人們知曉,是因為這種氣質和心志確實存在。人也是如此,確實具備了,精神就能使別人感知了,言語哪能完全使人相信呢?這叫做不言之言啊!
我們是不是可以說:古籍里的“鴻鵠之志”,未必專指宏偉之志,更是指獨立自由的高潔之志。(“驥驁”也是自由獨立的象征,這或從楚辭中來,《惜誓》:使麒麟可得羈而系兮,又何以異犬羊。賈誼的《吊屈原文》發揮了這個意思:使騏驥可得系而羈兮,豈云異夫犬羊。)
倘若嫌我的解讀太過穿鑿,那么不妨再來看看鮑照在義慶幕府后期所作的《野鵝賦》——這篇文章很能瀏亮體物,頗寫出了“鴻鵠之志”的真意所在(至于這野鵝與鴻鵠到底是不是同一物種,則要請博物學家考證研究了,我們姑且以為“野鵝之志”就是“鴻鵠之志”吧。)
《野鵝賦》前面的小序說,有人獻了一只野鵝給臨川王,世子義慶可憐它被羈縶在樊籠中很不自由,便命鮑照寫了這篇賦文。在鴻鵠看來,自己的志向未必有多么宏遠,只是和這富貴華美的園林很不匹配——“雖居物以成偶,終在我以非群。”
這樣的“鴻鵠之志”是讓我常能心有戚戚焉的!
志,確有大小高下的不同,但無論是怎樣的“志”,只有在獨立人格、自由思想的引領下從一個人的內心深處發出,才能不牽于外物,不累于內欲,口與心誓,守死無二。嵇康在《家誡》里說:“若夫申胥之長吟,夷齊之全潔,展季之執信,蘇武之守節,可謂固矣。故以無心守之安,而體之,若自然也。乃是守志之盛者也。”——伯夷叔齊也好,展季蘇武也好,他們的志向是高遠的,這并不是誰要他們立這樣的“志”,而是他們自由意志主動選擇的結果,所以才能夠在人生的顛沛造次中安之若素。
曹植曾寫過一首小詩——《野田黃雀行》,里面有這樣幾句:不見籬問雀,見鷂自投羅。羅家得雀喜,少年見雀悲。拔劍捎羅網,黃雀得飛飛。飛飛摩蒼天,來下謝少年。
比起“鴻鵠之志”,我倒更希望我的學生能像這詩中的黃雀一樣,當他們的思想陷于俗諦桎梏時,總能有人拔出“寶劍”幫他們斬斷精神的網羅,使他們獲得“飛飛摩蒼天”的自由,相信在這自由中他們會找到屬于自己的人生之志。
作者:張 聰
發表評論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