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歌謠和民謠,莆田習俗!帶...
461
2023-09-29
童謠唱道:
“初一糕,初二粽,
初三螺,初四艾,
初五扒龍船,初六嘴企企……”
端午節,我們莆田方言稱之為“五日節”。節時,一家人開始忙碌起來,灑掃庭除,吃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懸艾葉菖蒲、掛荷包和拴五色絲線......
今天小編帶著大家
一起遨游一下
這“五日節”吧 !
初一糕
“初一糕”即指農歷五月初一,全家男女老少都要吃上一口糕,這個“糕”,多為楓亭糕,也可以食米糕,寓意節節高。
初二粽
五月初二,包粽子。首先要準備好粽子葉,包粽子的粽子葉一般是葦葉,用在包粽子上就被稱為粽葉。其次則是準備粽子里面的餡料,將餡料置于粽葉中,粽子則完成了。外形也比較多樣化。比較常見的有菱形、多邊形、柱形(馬腳粽或馬腿粽)。
“初三螺”
“初三螺”是指初三這一天家家吃螺,莆仙地處沿海,海產品豐富,吃螺可以醫治短脖病,也可明目。
“初四艾”
“初四艾”是指初四早上,各家在門和窗框上插上艾草、菖蒲,寓意辟邪。
初五扒龍船
“初五扒龍船”是指在初五時莆田一些地方會舉辦龍舟賽。龍舟競賽已然成為一項水上體育運動,只有水鄉才有此項活動。端午節賽龍舟的民間傳說一是借劃龍舟追趕拯救投江的屈原,二是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肉身。后來,競渡之習不斷盛行開來,如今,演變為一種民間水上健身競技活動。
洗“午時水”
洗“午時水”:農歷五月初五用“午時草”沐浴,古時實為五味益身的青草藥合成,叫五味草。現在農村通常是將石榴連枝帶葉、蛋草、枇杷葉、尖尾松柏枝葉、蕨類植物等幾種青草捆在一起,放在鍋里連咸蛋、淡蛋、豆莢、大蒜等一起煮水,燒煮出來的水稱為“午時水”,即可用來沐浴。
吃“午時蛋”
農歷五月初五,大人小孩吃經“午時草”煮過的“虎蛋”,還有豆莢、大蒜,蛋有咸蛋與淡蛋之分,成串豆莢、大蒜置于鍋中與“午時草”一起煮,吃后可以怯病、驅邪、以增強體質,防止因夏季雷陣雨淋濕而得病。
掛“虎蛋”
用五色線編成小網袋裝上幾個“午時蛋”掛在孩子胸前,小孩常常會互相比對誰的“蛋袋”更為漂亮,誰“蛋袋”里裝的蛋更多。小孩還會經常拿“午時蛋”對敲,比比看誰的蛋殼更為堅硬。
- THE END -
(來源:莆田廣播電視臺)一
長按關注
發表評論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