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頭條作者:湖底浮萍今天,讀一本“老書”。其實也不算太“老”,1995年由明天出版社推出的一本小書,叫《新編百家姓》。按照“前言”里的說明,這是當時的山東省委宣傳部為遵照中央的指示,立足于對青少年進行優秀文化傳統教育而組織編寫的一套叢書,共有4本,分別是:《新編小兒語》《新編三字經》《新編百家姓》《新編千字文》。這本《新編百家姓》有別于傳統《百家姓》“趙錢孫李 周武鄭王”的順序,基本上是按現有姓氏人數多寡排序,并且概要介紹姓氏起源和著名人物。比如,前10名的姓氏分別是:李、王、張、劉、陳、趙、周、楊、吳、徐。沒有查現在的姓氏人數的排序,估計雖有變化,但幅度應該不大。讓我感興趣的,是在里面讀到的一些相對少見而自己認識的人里面又有的姓氏。先介紹三個。第一個:強。“強”氏,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時期鄭國大大夫強鉏(“百度百科”介紹有十一個說法,這里就不一一列舉了),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 強鉏,在鄭國為大夫,與鄭國執政上卿大夫祭仲過往密切,為同黨。強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為第一百三十六位,在這本《新版百家姓》中排135位。歷史上的名人有強鉏,強伸,強至等。如今,姓強的大多分布在安徽江南與江淮區,陜甘寧青區等地。之所以提到這個姓氏,是有一位朋友姓強,老家就是安徽,在山東經營茶葉二十來年了。第二個:明。”明“氏是春秋時秦國將領孟明視的后代,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 春秋時期,秦國丞相百里奚的兒子名叫百里視,字孟明,為秦國將軍。百里視驍勇善戰,取得過很多場戰爭的勝利,特別是擊敗過當時最強大的晉國軍隊,為秦國后來在西部稱霸奠定了基礎。明姓的望族居住在吳興、平原(今山東省平原縣)一帶。歷史中出現過許多明姓名人,如唐朝時期大臣明崇儼、元末義軍領袖明玉珍、清代數學家明安圖等。我的老家就有一戶姓明的,只此一戶。老弟兄三人,是解放后從東營那邊遷過來的。第三個:仉。”仉“姓,原本為春秋時魯國大夫黨氏之后。古代黨姓的黨,讀音(Zhǎng)掌,故黨姓中有一支以音為姓,衍出成為另一支掌姓。后掌姓中又衍分出以音為姓的仉姓,稱仉氏。孟子的母親即為仉氏,以擇鄰教子名世。山東淄博有一個村叫“仉行(Zhǎng xíng),也有姓“仉”的,不過數量已經很少。我有一個朋友,是某醫院的外科主任,就姓仉。朋友們有姓以上三個姓或者認識這三個姓氏的人嗎?歡迎留言交流!湖底的浮萍:資深教書匠,學校管理者,市作協會員。學習改變命運,交流豐富人生!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希望同朋友們一起堅持讀書與寫作,聚焦文史和教育!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