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頭條作者:葉雨拾光#中國地道風物#據統計,我國農田雜草約有1450多種,分屬87科、366屬,田間危害較嚴重的雜草約有130余種;其中小麥田雜草約有40余科、100多種,對小麥造成嚴重影響的約有30多種,通常被簡單地分為禾本科雜草和闊葉雜草兩大類。禾本科雜草(也被俗稱為“尖葉草”),主要有節節麥、雀麥、看麥娘、早熟禾、棒頭草、硬草、菵草等;闊葉雜草(或“圓葉草”)主要有播娘蒿、薺菜、婆婆納、豬殃殃、牛繁縷、碎米薺等。1、冬小麥田雜草發生規律北方冬小麥田雜草有2個發生高峰期,第一次是小麥播種后30-40天,此時雜草出土量占整個生育期的90%以上。第二次是在次年小麥返青期。常見的禾本科雜草,如節節麥、雀麥、野燕麥、看麥娘、黑麥草等,它們的生長習性基本與小麥(小麥也是禾本科)一致,它們多數在冬前與小麥差不多同時期出苗、同時生長,而且這些雜草在苗期和麥苗極其相似,田間防治時特別不易辨別。而常見的闊葉雜草,如播娘蒿、豬殃殃、婆婆納、小藜、薺菜、萹蓄、米瓦罐、遏藍菜、刺兒菜、小旋花等,則大多在春季發生,苗期和麥苗很容易區分開。2、防治關鍵時期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我們了解了不同雜草的發生周期,才能有針對性地防治。根據上面說到的麥田雜草兩個發生高峰期,那么雜草的關鍵防治時期也有兩個。(1)冬前防治,主要防治禾本科雜草。大約在11月中旬前,小麥生長4-5個葉,雜草一般生長為2葉1心,此時防治效果最好。如果田間雜草以禾本科為主,或往年禾本科雜草發生嚴重的田塊,可以優先在這個時期進行重點防治。(2)春季防治,主要防治闊葉雜草。大約在2月下旬至3月上中旬,即小麥返青期后拔節期前。防治時期宜早不宜晚,若防治時間太晚,雜草植株較大,會因耐藥性增強而導致防治效果不佳,且小麥拔節后易引起藥害。施藥時應注意日最低氣溫穩定在5℃以上,選擇無風、無結露的晴天,在上午10:00至下午3:00之間用藥效果最佳。注意事項(1)施藥前后一定要注意天氣和溫度。關注天氣預報,避免噴藥前、后兩天出現0℃以下的低溫。用藥時最低氣溫應高于5度,選擇晴好的天氣,陰天、氣溫低時,雜草葉片氣孔合閉,藥液無法被充分吸收,會影響防治效果,且氣溫過低,還容易引發藥害。(2)根據田間墑情調整用水量。如果土壤比較干旱時,應注意加大用水量,如果有積水,則會影響小麥除草劑的藥效發揮。特別提醒:除草劑若使用不當,可能會造成作物死苗等嚴重后果,除非自己對除草劑有相當程度的了解,否則務必在當地農技人員或當地農資銷售人員指導下使用,且勿大面積輕易嘗試。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