墳前有竹林風水怎樣,“墳前三不...
760
2023-10-08
又是一年清明節。
掃墓和種樹提上人們的議事日程。
在一些農村地區,自古以來流傳這樣一句古話:
墳前三不種,墳后兩不留。
這是迷信還是科學?有什么樣的后果?一、墳前“三不種”的意思。“三不種”指不要在祖墳前栽種三種樹木。
一是苦楝樹。二是梨子樹。三是柿子樹。
從植物學來講,這三種樹都屬于落葉木,春夏生長,秋冬落葉,不屬于四季常青的樹種,與祖墳的環境要求不一致。
從民俗學來講,這三種樹木的讀音容易讓人產生不好的聯想。
如“苦楝樹”,它的根、枝、花、葉雖可入藥,但均有微毒。它的讀音諧音“苦連樹”,給人感覺是吃不完的苦,受不完的罪,很不吉利。
“梨子樹”諧音離子樹,“柿子樹”諧音“死子樹”,聽起來十分刺耳。
因此,清明節掃墓,祖墳前最好不要種植這三種樹。
二、什么叫“墳后兩不留”?
“墳后兩不留”指的是墳后不留土坑,不留竹子。
從風水學上講,墳后留坑不吉利。
農諺云:“墳后留坑,坑苦后人”、“墳后一坑,禍不單行”。
意思就是說,祖墳后邊不能有大一點的土坑,會影響祖墳風水,給后人帶來不利。
不留竹子就是不要種植竹子,也不要讓野生竹子生長。一旦發現墳前墳后長了竹子,一定要及時根除。
從植物學上講,竹子的根系十分發達,而且生長迅速。它們的根莖會深入墓穴,對棺槨造成損害。
因此,清明掃墓的時候,要帶一把鋤頭或鐵鍬,把墳前墳后的土坑盡量填平,把野生的竹子要連根拔除。總之,古語“墳前三不種,墳后兩不留”不是迷信思想,是環境科學的要求。做到三不種,兩不留,不僅有利于祖墳環境的四季常青,也有利于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發表評論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