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頭條作者:阿豪視界俗話說“人過留名,雁過留聲”。在農村,家里的老人過世后,都會在逝者的墳墓前樹立一塊墓碑作為祭祀的標志。通常在墓碑的正面會書寫上墓志銘,一個人的生平簡介及生前修為德行,則通過“蓋棺定論”的形式得以展現。不過,在農村,對于立碑之事,人們向來是比較謹慎的。農村老人說“墓碑不能隨便立,立碑也有規矩和講究”,具體又有什么講究呢?墓碑不能隨便立,立碑也有規矩和講究膝下無后的不立碑在古代,中華傳統的喪葬文化中,人們最受推崇的莫過于“孝道文化”了。從最初的教導子女要敬老愛幼到“人生三不孝,無后為大”,再到給自己的父母養老送終,處處都彰顯著孝道文化的賡續和傳承。在過去,若是一個成年的男人,不娶妻生子的話,就被認為是斷了家族的香火,是對祖先的不孝和不敬。在農村,是很容易讓人在其背后說三道四,指指點點的??傊?,會使自己在生活中抬不起頭。在古人看來,若是膝下無后的人去世后,因為以后無人給其上墳,立碑自然是毫無意義了,因此,在農村,通常膝下無后的人去世后,是不立墓碑的。橫死之人的不立碑俗話說:“生死有命,富貴在天?!爆F實生活中,每個人都無法掌控自己生命的長度,更無法掌控自己的生老病死,唯一能掌控的就是自己當下的生活寬度。一個人無論是貧窮還是富裕,終究都有一個確定的歸宿就是死亡。常言道:“人有旦夕禍?!?,意思是說有些災禍的發生事先并無法準確的預料到。比如:突如其來的地震、泥石流、火山噴發、車禍等而造成的人員死亡,就屬于意外的死亡,而這里指的就是非正常死亡的橫死之人。在古人看來,橫死之人的墳墓不方便后人祈愿的,因此,是不能立碑的。年少之人不立碑在農村,我們常常會聽到這樣一句話就是“黃泉路上無老少”。所以,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而最終導致少年早逝。對逝者的父母來說,白發人送黑發人的事情則被看作是人生的大不幸。此外,因逝者生前并無子嗣,在農村也被看作是不孝的表現,所以,在農村,年少之人死亡之后,通常家里人也就不會為其立碑的。在農村,先人去世后在墳墓為其立碑樹傳,不僅,是對其生前功過是非的“蓋棺定論”,而且,也是對先人的慎終追遠、傳承孝道文化的一種方式。農村老人說“墓碑不能隨便立,其中的膝下無后不立碑,橫死之人不立碑,年少之人不立碑”,以上這三種情況下是不能立碑的,不過,在今天看來,古人的這些傳統觀念并不具有相應的科學依據,但是,我們在尊重和傳承傳統文化之時,要注意需要有自己的主觀價值判斷,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