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不過八八女不過七七是什么意思...
614
2023-10-10
中國從夏朝開始,文化漸漸成熟。4000多年的歷史中,中國的語言也是在不斷進化的,而很多俗語也隨著文化和語言一起被滲透到了現代社會,大家在現在總是能夠聽到來自于古代的一些名言,其實很大一部分都是有著警示作用的俗語。
在這些俗語里面,有一句俗語被廣為流傳,那就是“男不過八八,女不過七七”,而且這句話很多的老人都在說,看起來這句話并沒有什么任何帶有警示和勵志的作用,那么這句話究竟有什么含義能讓他一直流傳到現在呢?
這句話的來歷,是從先秦到西漢時期編纂的《黃帝內經》中而來的。而且書中的這句話的出處,可以追溯到夏朝之前,因為這句話就是黃帝本人說過的。在當時,黃帝和岐伯兩個人在為了長壽之法進行一番談論,在當時黃帝問岐伯一句話,大致翻譯過來是這樣的:“為什么人到了年老之后就再也無法繁衍子嗣了?”岐伯當時回答他,翻譯過來是這樣的:“這是因為他們的腎氣比較弱了,一旦腎氣衰弱的話,就沒有能夠繁衍子嗣的能力了。但是男人到了八八之年,女子到了七七之年,體內的腎氣就消失了。”這就是那句俗語的由來。
這句話雖然是黃帝說的,但卻是最早在先秦時期被收錄,可見當時2000多年前,人們就已經能夠認識到健康長壽的重要性。當時就說人們長壽的因素除了先天的遺傳之外,還有后天的氣血暢通和腎氣旺盛。而那句俗語中的“男不過八八”則是指的男子64歲,而“女不過七七”則是指的女子49歲。在這個上限達到后,就很難再繁衍子嗣了。
其實在古代的很多藥物和養生的書籍里,都點出了人們的生命周期。而這也是人在不斷成長發育的一個重要因素。而沒完成一個周期的變化,身體里面也會和前一階段有著天差地別,從自己的真氣、正氣和腎氣中隨著身體規律變化而不斷變化,達到一種新的境界。而這個規律也有點巧合,男子一般都是與8有關,而女子一般和7有關。一個人如果要想長壽的話,就必須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比如合理的飲食、合理的運動和規律的作息等等,這些如果都能夠做到的話,就能夠將自己生病和身體不健康恩典風險降到最低。
在古書當中,人在最巔峰的時候就是在第四階段,也就是“四八之年”和“四七之年”,對應而來的話,就是男子32歲和女子28歲的時候,如果過了這個階段的話,人們的身體機能就開始下降了。這也就是為什么能看到古人在很早的時候就選擇了成婚了。而在古代的時候,早結婚能夠讓自己的身體在生育之后快速恢復。而這幾個字,則包含了當時人們身體機能的重要作用,利用俗語,就讓你牢記,也體現出了中國博大精深的語言文化,大家對此是怎么看的呢?
發表評論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