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頭條作者:宇飛2278說起揚州,最初的印象來自李白的那首詩: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一直想象著,煙花三月的揚州,該是怎樣的一番景致?因為揚州我去過一次,那是冬季,因為會議繁忙,所以只匆匆瀏覽了寒冬里的瘦西湖,沒有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所謂“煙花三月下揚州”,是指春季(4-5月)來揚州再適合不過了,此時的揚州城有清風、細雨、斜柳、瓊花,堪稱一年中最美的時節。揚州,歷史文化名城,距今有2490年文字可考的歷史,自古就有“蘇北門戶”之稱。是聯合國人居獎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中國森林城市。“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揚州城,素來是人文薈萃之地,風物繁華之城,有眾多的名勝古跡和雅致園林。盛唐時的詩人們都愛在陽春時節下江南,他們的朋友圈里談論最多的莫過于揚州了。他們從不吝嗇于用最美好的詞匯去形容江南的雅致,似乎所有的印記都匯集在那些粉墻黛瓦的古鎮中。斑駁的墻角處或是原野間,花兒探出了頭,初春清甜的空氣充滿著每一條小巷,環繞著每一座石橋,配上江南的煙雨,如同脫塵落俗一般。徜徉在這些個承載干年厚重歷史的江南水鄉間。 柔軟的陽光、和風細柳、水巷搖櫓、憑窗細讀,就如同詩畫中一般。 揚州桃花亂顫是她的初春,美蕖朵朵是她的盛夏,桂香陣陣是她的深秋,梅花點點是她的隆冬。她的老街、她的小巷都透著一絲蒼古,街兩邊是精致的磚雕門樓和臨水而建的小橋。她的煙雨纏綿悱惻、似有若無;一縷清風,一片悠云,一份隨意,感受夢里揚州的風姿卓韻。一杯香茗,一窗歲月,一份閑心,細讀揚州城的文化古韻。帶著這份遐想和心愿,華燈初上時我和妻子走進揚州。旅游除了欣賞美景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內容是品天下美食。到揚州不品美食,也算是白來一場。我和妻子來到淮揚人家,我們點了拆燴鰱魚頭、蟹粉獅子頭,外加一道大煮干絲,這道菜充分考驗了廚師的刀工,干絲切得細如火柴梗,煨在已經煮得雪白的湯料里,味道非常鮮美。勾人眼球的便是一盆“九絲湯”,干絲、筍絲、火腿絲、口蘑絲、木耳絲、銀魚絲、紫菜絲、蛋皮絲、雞肉絲,黃白淡紅相間,更顯活色生香,嘗兩口,綿軟,筋道,鮮香誘人。因為得了皇帝的贊譽,這干絲就從“小家碧玉”搖身而變為“后宮粉黛”了,其名聲自然不脛而走。外地游客到揚州,吃大煮干絲,那是必須的。美食對我們這些吃貨的誘惑是可想而知,三道菜下肚,妻子拿著菜單還在欣賞。而比這些大菜更出名的則是各色揚州點心和小吃。點心有:三丁包子、千層油糕、雙麻酥餅、翡翠燒賣、干菜包、野鴨菜包、糯米燒賣、蟹黃蒸餃、車螯燒賣、雞絲卷。小吃有:筍肉鍋貼、揚州餅、蟹殼黃、雞蛋火燒、咸鍋餅、蘿卜酥餅、雞絲卷、三鮮鍋餅、桂花糖藕粥、三色油餃。僅僅看到這些名字就已經讓人垂涎欲滴了。揚州的飲食文化聞名海內外,揚州菜肴與魯菜、川菜、粵菜被并稱為中國的“四大菜系”。揚州菜也稱為淮揚菜,淮揚菜的發展經歷了一千多年悠久的歷史,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因此很早以前就確立了中華第一大風味菜系的地位。晚餐后,我與妻子漫步在揚州的夜景中。河岸、細柳、拱橋、天幕,越往上越清晰,一輪淡黃中透出白皙的月兒便是這一切的靈魂。她默默地打量著這個日新月異的城市,把她的萬般柔情化作了那絲絲縷縷的纏綿灑向揚州的每個角落。湖水清清,楊柳依依,微風習習,簫聲陣陣,與皎潔的月光融為一體。這溫馨的氣氛籠罩在揚州城上空,彌漫著,升騰著,成了數百數千年的永恒。次日清晨,我與妻子用過早餐,開始了揚州之旅。我們行走在春意盎然的老城街頭,揚州正值言語濛濛,目光所及之處,便是一派江南小城的腔調,飛檐翹角,粉墻黛瓦。來到揚州,最不能夠錯過的就是瘦西湖了。瘦西湖位于揚州市西北部,因湖面瘦長,而稱“瘦西湖”。窈窕曲折的湖道,串以四橋煙雨、徐園、小金山、吹臺、五亭橋、白塔、二十四橋、玲瓏花界、熙春臺、望春樓、吟月茶樓、湖濱長廊、石壁流淙、靜香書屋等兩岸景點,儼然一幅天然秀美的國畫長卷。湖面迂回曲折,迤邐伸展,仿佛神女的腰帶,媚態動人。 我們進入園內,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在空氣中彌漫開來,仔細尋覓甬道兩旁一棵棵桂樹上盛開的小小的金黃的桂花,不用湊到跟前,那淡淡的清香已經讓你醉了。潔白的瓊花在這個季節已經實屬罕見,很小很小的花瓣吐露著芳香,昭示著它頑強的生命力。雕欄畫棟的游船,長堤垂柳,五亭橋,白塔,波光漣滟的瘦西湖如一位清純的江南女子款款而來。 五亭橋不但是瘦西湖的標志,也是揚州城的象征。它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至今已有了兩百多年的歷史。五亭橋的橋墩由12大塊青石砌成,形成厚重有力的“工”字型橋基。橋上建有極富南方特色的五座風亭。每到滿月之夜,五亭橋下十五個橋洞中每個洞都含著一個月亮。15個圓月倒懸水中,爭相輝映,泛舟穿插洞間,別具風韻。 二十四橋出自唐代著名詩人杜牧的詩句“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末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蕭”。二十四橋由落帆棧道、單孔拱橋、九曲橋及吹蕭亭組合而成,中間的玉帶狀拱橋長24米,寬2.4米,橋上下兩側各有24個臺階,圍以24根白玉欄桿24塊欄板。關于二十四橋到底指那座橋,至今眾說紛紜。只見煙雨蒙蒙中的玉帶橋好似天空中凌空而至的一條玉帶連接起兩旁的樹木和亭臺,好美的景致!白塔相傳1784年,乾隆皇帝第六次坐船游覽揚州瘦西湖。從水上看到五亭橋一帶的景色,不由遺憾的說:“只可惜少了一座白塔,不然這兒看起來和北海的瓊島春陰就像極了。”說者無心聽者有意,財大氣粗的揚州鹽商當即花了十萬兩銀子跟太監買來了北海白塔的圖樣,當晚連夜用白色的鹽包堆成了一座白塔。這就是在揚州流傳至今的“一夜造塔”的故事。瘦西湖全長4.3公里,游覽面積30多公頃。湖區利用橋、島、堤、岸的劃分,使狹長湖面形成層次分明、曲折多變的山水園林景觀。 在清秀婉曲的瘦西湖兩岸,綴以熔南秀北雄于一爐的揚州古典園林群,形成移步換景、相互因借的山水長軸;名寺古剎和古城墻垣綿延相屬,名勝古跡和歷史遺存散布其間。風韻獨具的自然風光和含蘊豐厚的人文景觀相映生輝,是鑲嵌在歷史文化名城中的一顆璀璨明珠。比起杭州西湖,楊洲瘦西湖應該是少了些渾然天成的圓潤,但那份弱弱的纖柔,一定是最撩動你心弦的音符。很多年過去,水墨般的揚州依舊古典得純粹,著名的瘦西湖依舊身段輕盈,倒映著兩千多年的風花雪月。從瘦西湖出來,我們前往關街上的個園,聽說它是揚州現存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鹽商園林。園林整體采用了前宅后園的構造。從北側入園迎面而來的是萬竿修竹。南區為住宅區,大門就在東關街的小巷中。巷子幽深只能容一人通過。中區是主人休憩,讀書,接待賓客所用,四季假山就在這里。個園的最大特點是一個園子同時營造出春夏秋冬四季之景。我和妻子走進寧靜的小院,春的芳蹤無處不在。它美得不顯山露水,美得不著痕跡;無論是亭臺樓閣也好,抑或是花草樹木也罷,皆是高高低低,錯落有致;又見滿園春光勃發,蔥蘢茂盛;渾然一體,相得益彰。一路走走停停,眼睛卻怎么也看不夠。這樣看是一副山水的寫意,那樣瞧又是一卷瀟灑的行草。可不,換個觀賞角度,風景就大不一樣。心下忖之,如若是換個季節,該又是不同的心情吧……鬧市中,你總能發現一方清凈的小園林,你可以在假山翠竹、亭臺樓榭、小橋流水之間,一邊喝茶一邊傾聽鹽商往事;走在這里,仿佛時間也已靜止了,慢慢尋著前行的路,一簇盛開的山茶,一縷春天的嫩芽,一束午后的陽光,一池蕩漾的春水,都能叫人時時驚喜,快活不已。這里有的是一墻之隔的安靜,有的是靜下心來的回味,有的是穿越時光的感悟,有的是紛擾之余的放松。穿弄堂,行小徑,經由會客廳出門,眼前豁然開朗:但見山明水凈,落英繽紛,此時的我感覺自己恰似那五柳先生筆下的武陵源之人,一不小心就誤入桃花源。里面是有別于外的一方寧靜小天地,有山有水,有花有木;有曲徑有回廊,有假山有飛檐。花草樹木賦予了這方庭院新鮮的生活氣息,亭臺樓閣又隱隱透出屋主不俗的愛好品味。穿行其間,看山石聳立氣勢非凡;觀水草豐盈生機盎然。更有那優雅的黑天鵝,毛色發亮,神態悠然自得,棲息于橫亙于水面的石橋之上,時而舞動雙翼開心拍打,時而翹起尾巴潛水覓食;時而成雙成對交頸而眠,時而昂首闊步獨享悠閑。東關街就在著名景區個園的后門,是揚州城里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條歷史老街,這里是免費景區。古街東至古運河邊,西至國慶路,全長1122米,原街道路面為長條板石鋪設,這條街以前不僅是揚州水陸交通要沖,而且是商業、手工業和宗教文化中心。目前東關街不僅各色店鋪林立,還有很多店鋪都是前店后廠很有特色,而且街中有眾多古跡文物,如個園、逸圃、汪氏小苑和街南書屋等等。關東街上的美食也甚多,粗茶淡飯的桂花糯米藕、桂花藕粉圓、紅燒獅子頭,皮包水,聚香齋的酥餅、豆腐花,趙氏疊湯圓……我很喜歡東關古街,雖然是新修的仿古街,與杭州的河坊街、廈門的中山路、上海的城隍廟、成都的錦里、北京的南鑼鼓港相類似,很有感覺。白天這里人不多全程散步逛完;然后步行至便益門廣場碼頭坐船游古運河。陽春三月,追隨春天的腳步,赴一場千里之外的醉美盛宴——揚州古運河,它是整個大運河中最古老的一段,歷史遺跡星列,人文景觀眾多,“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古老的運河,穿城而過,記錄了揚州極盡繁華的輝煌時代,在這個歷史的走廊中,留下了歷代著名文人墨客大量的詩文名篇,描繪了古代揚州曾經有過的極盡繁華的輝煌時代,而這一切無不與運河一脈相承,在運河綿延千里的岸線上,揚州與運河的興衰息息相關。陽春三月,無論是徜徉于京杭大運河畔,還是泛舟于瘦西湖的碧波之上,都是感受揚州詩情畫意最好的方式。揚州——這塊大運河滋潤的古老土地歷史悠久,人文薈萃。現代著名散文家、教育家、詩人、學者和民主戰士朱自清的故居就坐落在安樂巷的27號院中。睹物思賢,人仿佛看見先生伏案筆耕的“背影”。因為時間匆忙,沒有來得及到先生的故居瞻仰,留下些許的遺憾。相信霞客還會再來到這里,在蒙蒙細雨中仔細體會,讓秀美江南如一幅錦繡畫卷展現在世人面前。千百年來,獨秀天下的揚州月,牽動著墨客們的情懷,眾多詩句和典故,將揚州風韻流布于世人的夢里,也鐫刻在歷史的記憶中。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