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黃歷是誰編寫的,他是中國...
643
2023-10-19
153年前的那個除夕之夜,古城金華爆竹聲聲,家家戶戶張燈結彩,人們在歡樂祥和的氣氛中忙著謝年、吃年夜飯。
對于家住城西鐵嶺頭的徽商黃定華一家來說,這個除夕更是一個吉日——他喜得貴子。這個孩子,就是中國近代著名山水畫家黃賓虹。
1865年1月27日子時,黃賓虹出生在金華鐵嶺頭長仙門外(俗稱水門,現帝壹城后面)一幢坐北朝南的民宅里。黃賓虹的父親黃定華(1829—1894),字定三,號鞠如,祖籍安徽歙縣潭渡村。14歲時迫于生計,隨父兄同往金華做生意,經營布店,開設“廣達布總號”。黃定華原配汪氏早逝,續娶金華方氏為妻,即黃賓虹的生母,育有四子二女,黃賓虹為長子。黃賓虹一家先后居住在金華鐵嶺頭、興讓坊、三元坊。
13歲時,黃賓虹隨父返原籍歙縣應童子試,16歲時返回金華,考入金華麗正書院,18、19歲時在金華書院修業備考。直到26歲時,黃定華商業破產,舉家遷回原籍歙縣潭渡村,但黃賓虹的四弟黃贊繼仍留在金華從商,二妹三妹送金華鄭、金兩家當童養媳。此后,黃賓虹又多次返金華訪親友、拜祖墳。中年時,黃賓虹曾一度想定居金華,又考慮到金華過于潮濕而作罷。
金華山川秀美,文化鼎盛,有“小鄒魯”之譽。金華是黃賓虹的出生地,在這里的學習經歷更讓他受到名師教誨,在詩文上學有所長,同時受師長的陶染,對書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并打下良好的根基。金華的師友開啟了黃賓虹的慧性,引導黃賓虹走向藝術之途,對他一生具有決定性的影響。黃賓虹對故鄉金華也是魂牽夢縈,情意綿長。在他的畫作中,有關金華的山水畫為數不少,在他的自述及文集中,也常對金華的師友念念不忘,深情厚誼充溢字里行間。
文/駱風
羅店憩園,習畫啟蒙地
黃賓虹在《自撰年譜》記載:“前聘湯溪邵賦清師,年六十余,為余童子師。”這位金華湯溪的邵賦清,工詩善書,是黃賓虹的啟蒙老師,教授五歲的黃賓虹讀四書。
黃賓虹6歲時,隨父避亂至金華北山,居住在羅店鎮,其父延請李灼先、李詠棠兄弟為師,教習詩文書畫。李灼先,浙江金華羅店人,晚清金華地方名士,善畫山水。李詠棠,廩生,李灼先之弟。黃賓虹隨師游覽了金華北山三洞,并住在李灼先的憩園讀其藏書。在羅店的民居上曾發現李灼先山水畫的遺跡,憩園仍在,已經破敗不堪。李詠棠的后人說,土改時,祖上所收集的字畫及黃賓虹小時候學習的畫稿,被放在憩園大門前空地上放火燒光了。
1953年9月,九十高齡的黃賓虹在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做白內障手術時,遇到了時任醫院院長的李灼先孫子李挺宜。術后視力剛恢復,黃老就提筆畫了一幅《獅山圖》送給李挺宜,畫中的景色就是當年憩園背后的獅子山。黃賓虹在畫上題跋追憶了這段學習生活:“獅子山,金華西郊十五里。林壑鮮妍,一峰昂首。舊有羅石聽松樓、琴兒、梅窩等勝,遺址尚存。挺宜世居峰麓,家筑憩園。余憶髫齡,從令先祖讀書郡壘,得聞漢宋諸儒訓古性理之學,兼習文詞書畫,瀏覽所藏兵農古籍,如目前事……”
黃賓虹山水
倪逸甫的教誨,受益終身
黃賓虹六七歲時,遇到兩位對他藝術影響極大的恩師——倪謙甫、倪逸甫兄弟。他在《八十自述》中詳細記錄了向他們求教的經歷。“時有蕭山倪丈炳烈善書,其從子淦,七歲就能畫人物花鳥。其父倪翁,忘其名,常攜至余家,觀其所作畫,心喜之而勿善也。意作畫不應如是之易,以其粗率,不假思索耳。其父年近六旬,每論畫理,言作畫必先懸紙于壁上而熟視之,明日往觀,坐必移時,如是三日,而后落筆。余從旁竊笑,以為此翁道氣太過,好欺人。請益于先君,詔之曰:‘兒知王勃腹稿乎?’因知古人文章書畫,皆貴胸有成竹,未可枝枝節節為之也。翌日,倪翁至。叩以畫法,不答。堅請,乃曰:‘當如作字法,筆筆分明,方不至為畫匠也。’余謹受教而退。再扣以作書之法,故難之,強而后可。聞其議論,明昧參半,遵守其所指示,行之年余,不敢懈怠。”
倪炳烈,字謙甫。生卒不詳,祖籍蕭山,浙江金華長山石門人,為倪逸甫之兄,倪淦之伯父,黃賓虹跟他學書法。所書《朱柏廬先生治家格言》楷書中堂,結體端莊,行筆穩健,有顏書風韻。行書楹聯“玉堂修史文皆典,香案承書望若仙”,提按自如,筆勢圓潤,字體新麗,豐腴中蘊遒勁。
倪炳烈行書楹聯
倪逸甫,祖籍蕭山,浙江金華長山石門人,倪淦父,工詩,善畫兼擅篆刻。倪逸甫與黃賓虹的父親關系密切,常去黃家走動,或觀黃家的古畫,或請黃父品評他們的畫作。黃父極為欣賞倪逸甫的畫藝,早年曾請他作過一幅《松菊圖》,黃賓虹10歲時,父親還命他臨摹這幅作品。黃賓虹曾通過倪逸甫之子倪淦的幫助,暗中在倪家抄得《逸甫畫論》。倪逸甫“作畫當如作字法,筆筆宜分明”的教誨影響了黃賓虹的藝術生涯,引導他走上了以書入畫的正脈。黃賓虹說“善書者必善畫,善畫者必先善書”,他在繪畫上的成就,完全是建立在金石書法深厚的根基之上。他晚年提出“道咸畫學中興”,正是由描繪性的外美而進乎書寫性的內美,是他藝術理念的主干。
黃賓虹書法
名儒授業,文藝雙修
黃賓虹六七歲時,拜黃濟川為師,習授舉業及啟蒙畫藝。黃濟川(1835—1909)字梅溪,一號墨濤,又號蒔竹主人,今金華市金東區塘雅鎮塘雅村人。從小聰明過人,6歲畫龍于壁,逸逸有生氣,被人稱為“神童”。 他好讀書、能寫一手好文章,詩書畫無不精通,尤以墨梅著名,傲骨凌風,頗具氣節。黃濟川初為秀才,家貧授徒以自給,金華名士大都出自他的門下。光緒十二年,黃濟川中進士后,在湖南慈利、清字等地任知縣,以廉潔著稱,清剿匪盜,安撫百姓,鞠躬盡瘁,有“黃青天”之稱。著有《雙硯齋文存》三卷,《怡云山館詩草》二卷,民國四年《續修浙江通志》有其列傳。
黃賓虹8歲時,黃賓虹的族人黃崇惺中了進士,外放福建歸化縣令,任途中,繞道金華拜訪黃父。黃賓虹陪他游覽金華八詠樓時,黃賓虹能以唐詩對答,黃崇惺以為豎子可教,就推舉老鄉程健行來教四書五經。
黃賓虹12歲時,又聘趙經田、應芹生為師,于五經之外兼習詩文書畫。 趙經田是黃濟川的高足,主要教書育人,弟子中有卓然成家者,曾參與清光緒《金華縣志》的編纂。清末金華郡守繼良,因仰慕趙經田的人品及書法,與他多有交往。趙經田精于書法,在金華聲譽極高,金華大佛寺、西華寺、福音醫院牌匾都是他題寫,金華大商號之招牌額,多出其手筆。黃賓虹對趙經田非常尊重,每至金華必躬親登門,拜恩師于堂上。成名后,黃賓虹還有畫作贈予趙經田后人。
黃賓虹山水畫
趙經田行書中堂
畫師的《家慶圖》, 黃賓虹的全家福
黃賓虹16歲時,考入金華麗正書院。時逢其父50壽誕(虛歲),特請義烏籍畫家陳春帆作《家慶圖》(下圖)。黃父讓黃賓虹拜陳春帆為師,并隨陳春帆游覽了義烏。這次拜師學藝,并非純粹喜好繪畫,而是為了學一技之長可以謀生,類似齊白石青年時拜師學畫肖像。這次學藝,使黃賓虹受益無窮。黃賓虹傳世的人物畫極少,但從他在山水畫的點景人物中,可見其人物功力頗深,筆簡意足。黃賓虹在《九十雜述》記載:“父持義烏陳春帆畫師年七十余,客我家中,畫我父母兄弟四人,妹二人小照,形貌逼真,純粹中國勾勒筆法,設色濃厚,裝裱為橫軸,南北遷移,保護如頭目,今七十年,光潔如新,每年歲前懸掛一次。”
陳春帆作《家慶圖》
《家慶圖》畫面中央的人物為黃賓虹的父親,其蓄短須,衣長袍,手持書卷端坐在山石之間,儀態閑適。黃父左側一少年即是黃賓虹,其左手持手卷,右手指點畫面,黃賓虹的小弟依偎長兄之側,持手卷一端,似兄弟二人品賞圖畫。父子三人身后有秀竹一叢,益增幽雅之趣。房舍邊有兩個持書卷相依的童子,也是黃賓虹的弟弟。房舍內婦人手抱小女倚窗相望,留小辮的女子偎依身旁,是黃賓虹的母親和兩個妹妹。作品布景屋宇井然,清池環抱,梧桐翠柏點綴庭院。人物則聚散有序,各得其所。筆墨工而不匠,設色濃淡相宜,闔家歡慶,詩畫傳家的祥和儒雅之氣躍然紙上。這幀作品融肖像畫、界畫、山水畫于一體,足見作者匠心功力。黃賓虹在《虹廬畫談》中稱贊陳春帆寫真不讓曾鯨(明代人物畫家)、禹之鼎(清代人物畫家)。
這件傳家寶,黃賓虹極為珍愛,輾轉南北,隨身攜帶。1942年春天,黃賓虹客居被日寇占領的北平,觀賞《家慶圖》時,他想到自己年屆八十,卻流落異鄉,感慨萬千,萌動思鄉之情,揮毫在畫作上題詩一首:“衛蘧進德樂知非(戊寅父大人年四十九),庭詔殷殷勗紹衣。山色金華今不改,佩觽舞勺戀春暉(余兄弟隨侍僑居浙江之金華)。屈指明正我八旬,夢談哀樂憶前塵。陳翁留駐韶華筆,六十六年圖畫新。(圖為義烏陳春帆先生作成于丁丑戊寅之間,令嗣西林茂才文翰畫山水傳家法,載金華縣志。)壬午春初,黃山予向時年七十又九。”最終這幀作品捐獻給了浙江省博物館。
黃賓虹17歲時,父親經商蝕本歇業,家中經濟困難,他的弟弟們不得不棄學從商,他仍遵父命,就讀書院,師從黃秉鈞學考科舉。黃秉鈞為黃濟川胞弟,黃濟川光緒二年丙子(1876)中舉人后,入幕郡守,因公務纏身,無暇授徒,即由其弟黃秉鈞教導黃賓虹。
黃秉鈞,字子旋,號蕓閣,光緒十四年戊子科薦卷歲貢生,咨部注冊銓選儒學正堂,例贈文林郎。他博聞強識,崇尚氣節,頗有善行。地方上的耆碩之文,節孝之傳,多由他撰寫。設教于金華城中大洪山師竹山房10多年,桃李盈門,性愛畫梅,蟠根錯節,蒼勁入神,又善隸漢碑唐帖,融為一家。
黃賓虹山水
嚶其鳴矣,翰墨藝友
黃賓虹的金華朋友圈
黃賓虹在金華度過了青少年時代,他的老師都是金華地方上德高望重的飽學之士,且長于書畫,在這些恩師的悉心教導下,黃賓虹詩文書畫齊頭并進。同時,他還有幾位畫友志同道合,結為至交。
倪淦(1864—1907) 字芯泉,號顛道人,又稱沈宋山房后人,小鄒魯人。祖籍蕭山,移居金華長山石門,后住金華城水門白馬廟,曾客居蘭溪。他比黃賓虹大一歲,7歲時已能畫花鳥人物,臨杜鰲、姜岱(清代金華畫家)的畫可以亂真。他在麗正書院求學時,與黃賓虹是同窗。成年時曾寓桐廬一收藏家家中,得臨摹明、清諸大家書畫作品達年余,畫藝益進,尤以蟲魚花鳥寫生擅長。每于清晨傍晚,蔽身偷窺八哥鳥洗澡,以體會其神態。倪淦畫風近似任伯年,并且擅長指畫。倪淦當時在金華名聲很大,各大店家、寺廟以掛有他的作品為榮。金華百歲老畫家施明德說,畫家張書旂上海美專畢業后,在金華任教,受倪淦畫風的影響,由吳昌碩的大寫意風格轉向了小寫意花鳥畫。倪淦所作《梅鶴圖》條屏,寫一丹頂鶴獨立梅樹上,作縮頸回首之狀,白梅青竹用筆灑脫,有任伯年的遺韻。作品境界冷逸,表達梅妻鶴子的文人高雅情懷。
倪淦《梅鶴圖》
邵詠棠(1865—1936) 字芾南號匏叟。浙江金華旌孝門內大街人,清光緒丁酉科拔貢第一名。受業于黃濟川,金華知府陳仲英、繼良等夫子名師門下,曾官安徽宿州知州。博學多聞,工文詞,擅書法。早年常與畫友倪淦、黃賓虹、蔣蓮僧等一起習書學畫。尤善行書,取法二王,行筆靈動飄逸,體勢開張。
蔣蓮僧(1865—1943) 祖籍浙江浦江,初名瑞麒,字蓮僧,別號鹿田老農、赤松山民,金華城區人。光緒二十八年(1902)秀才,補癝膳生。工花鳥、人物,尤擅山水。清宣統三年(1911)任金華府議會正議長,金華縣佛教協會會長,民國時任金華一中國畫教師多年。蔣蓮僧初學花卉,兼畫工筆仕女,40歲后專攻山水。山水取法董源、巨然之間,亦致力于“四王”,尤好王原祁,其書法功力深厚。余紹宋先生題贈稱“平淡天真,老筆紛披 ,是非寢饋于此道數十年,不易臻此境也。”蔣蓮僧交游廣泛,與張大千、徐悲鴻、賀天健、余紹宋、俞劍華為友,南京中央大學藝術系曾請其任教,他亦謝絕。張大千與他多次互贈畫作,引為知音。張書旂是蔣蓮僧的學生,經常求教,對其極為尊重。出版有黃賓虹題簽的《蔣蓮僧先生畫冊》《蔣蓮僧山水》。
蔣蓮僧《高巖秋凈》
蔣蓮僧《湖水空明》
金華的畫友中,黃賓虹與蔣蓮僧最為密切。蔣蓮僧與黃賓虹是麗正書院同學,長輩亦是世交。蔣蓮僧的姐姐蔣蓮芝長黃賓虹一歲,家人原想許配給黃賓虹,不幸10歲夭折。黃賓虹編輯的各類書刊畫冊,都寄贈蔣蓮僧。1926年,黃賓虹在上海成立藝觀學會,蔣蓮僧特捐會費并受邀成為藝觀學會會員。黃賓虹還多次邀蔣蓮僧去上海一同工作,均未應。蔣蓮僧代友向黃賓虹求畫,則有求必應。蔣蓮僧的嫡孫蔣風,為浙江師范大學原校長、著名的兒童文學家,他說祖父不僅書畫造詣高深,而且熱衷于公益事業,一生做了三件大事。民國三年(1914),蔣蓮僧創辦貧民習藝所,免費教貧民做工藝品以獲得生計。1915年,巴拿馬太平洋博覽會上,他制作的“萬佛寶塔模型”獲得名譽獎章。他創辦金華電燈公司并任經理,為金華城發電照明。他還組織金華北山名勝管理委員會,任主任委員,規劃北山景區勝景開發工程。
汪達川 (1896—1962) 號老達、讀畫樓主人,祖藉安徽,浙江金華城區人,浙江省文史研究館館員。7歲從伯父汪鄴仙、父汪承燦習國畫山水、蘭竹,從姑丈邵詠棠學詩文書法。后畢業于杭州宗文學堂。軍閥混戰期間,在北京賣畫為生,早年入羅振玉、鄭孝胥主辦的書畫研究院學習書畫,后又得上海狄楚清、曾熙的指教,并由汪采白介紹到李瑞清門下再攻書畫,其間與張大千結識,情誼甚篤。后又參加由吳昌碩等主辦的上海書畫會,與黃賓虹、吳昌碩等大家相處友善。此時,其畫藝大進,曾數次舉辦個人畫展。日寇侵華期間,回金華,后到縉云仙都中學任教。解放后回金華定居,曾任金華市文管組長。擅長花卉、山水,尤以朱竹、墨竹、牡丹、蘭花著稱,偶涉水族蝦蟹等,其墨牡丹參加巴拿馬展獲得金獎。墨竹、牡丹參加南洋勸業會展覽曾獲銅獎。他和黃賓虹是安徽同鄉,交誼深厚,黃賓虹曾親筆給汪達川寫信,授其畫藝(此黃賓虹親筆信件現珍藏于金華市傅物館),亦贊譽其畫藝是“天才學力,篤實光輝,無任欽佩”。
汪達川《蕉雀圖》
——————————————————————————————————————
“何物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有誰催我,三更燈火五更雞。”
這是黃賓虹用了一生的自警語。黃賓虹在金華萌發藝術之芽,他不負師友的期望,以卓越的天才和超常的勤奮,漫漫藝途,孜孜以求,最終登上了藝術巔峰。
發表評論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