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高地闊造句,磅礴大氣的一首詩
965
2023-10-19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唐·陳子昂《登幽州臺歌》
陳子昂,唐代文學家,被譽為初唐時期“詩文革新”的重要人物。據傳,在陳子昂第二次落榜的時候,遇到一個賣胡琴的人,要價百萬。圍觀的人群中,不乏有錢的富豪,卻沒有人問津。這時,陳子昂擠進人群,以一千緡買下胡琴。第二天,他赴長安宣陽一豪貴宴會,捧琴長嘆:“蜀人陳子昂,有文百軸,不為人知,此樂賤工之樂,豈宜留心。”說完就將琴碎之。
京兆司功王適讀到陳子昂的文章后,驚嘆不已!對人說:“陳子昂將來一定是天下文章的宗師啊!”時人不敢置信!陳子昂雖然文采斐然,直到第二次應試,仍然不為人知。在武則天執政時期,歷任麟臺正字、右拾遺。后來,陳子昂解甲歸田,卻遭奸人加害,悲憤之下的他,抑郁而終……一代偉大詩人,就此隕落。
幽州臺,在今天北京大興。戰國時期,燕昭王所建,主要用于招納賢才。其臺上鋪遍黃金,也叫黃金臺。陳子昂登幽州臺時,有感而發作此篇。大有懷才不遇,感嘆命運不濟,對自己遲遲無法報效朝廷之事,深深苦惱。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此處的“古人”,并不是指古代的人,前人。而是指唐朝以前的賢名君王。“來者”亦同。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往前看,自己是遇不到如燕昭王、太子丹一樣賢明的圣君了;向后看,我也等不到曠世的英杰,能賞識自己的明君。生不逢時,大概是陳子昂一生的痛!
陳子昂非常羨慕郭隗和田光,他們能受到燕昭王、燕太子丹的賞識和重用。這是對一個有才華的人最高的禮遇!所以,陳子昴是寂寞的,更是孤獨的。站在幽州臺上,極目望去,眼前廣袤的北方平原,天高地闊,而他的內心卻是幽暗悲傷。到底是賢明的人少,還只是命運和個人的得失?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歲月洪荒,時光永恒,從古至今,在神州大地上,人才輩出!千里遇見伯樂而為千里馬,陳子昂也需要遇見他的伯樂!就像一個琴藝高超的人,要遇見她的周郎時時顧,這是心靈與心靈的共鳴,這是靈魂與靈魂的對話。所謂知音,又如何隨便就能遇見呢?
陳子昴不禁發出曠古持久的呼喚:登臺遠眺時,只見蒼茫的天地,悠悠無限的宇宙洪荒。山河依舊,卻等不到賞識自己的人!不禁感到孤單寂寞,悲從中來,熱淚紛紛。這是一個男兒多情的淚,一代文豪悲傷的淚!人生百年匆匆,或許我們都只是一個過客,歲月荏苒。在時光面前,人顯得如此藐小……
編輯語:這首詩仿古而作,五言與六言交替。慷慨悲涼,又悲傷寂寞。在潛詞造句時,陳子昴深受楚辭的寫法,音節急促,停頓轉折自然。將他心底的聲音,用律動的節奏,經嗩吶粗狂奔放的方式,展現在人們面前。沒有拖沓,直接而生動。這種聲音,仿佛不再是他的小我,而是人類自身命運的思考!(圖片來源于網絡)
發表評論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