懲罰孩子最正確的10個方法,打罵...
190
2023-10-21
#這樣做父母不焦慮##
所謂人有失足,馬有失蹄,每個人都會有犯錯誤的時候,特別是認知、行為能力有限的孩子。那當孩子犯錯時,要不要懲罰呢?
“當然要處罰,不然還不作上天?”“懲罰,只有這樣他才知道自己犯了錯,以后才會改正。”“如果不懲罰,孩子即便知道錯誤,但印象不深刻,下次可能還要犯。”想必大部分家長都是認同需要“懲罰”。但很多人所能想到最直接、最見效的辦法,就是將孩子打罵一頓,好讓他長記性。有人向著名兒童心理學家海穆·吉諾特博士咨詢:什么情況下,對忽略父母、反抗父母的孩子施以懲罰是恰當的?孩子們難道不應對自己的不良行為負責嗎?吉諾特博士回答:孩子需要體驗他們不良行為的后果,但不需要體驗懲罰。因為懲罰本身無作用,反而是一種干擾。孩子需要為他們的行為感到遺憾,應考慮如何補救,而懲罰會讓孩子燃起復仇的心。
因此,不恰當(打或罵)的懲罰方式,不僅沒有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還恰恰剝奪了他們對自己錯誤深刻反省的過程。但很多時候,懲罰,只是在表面上制止了孩子不當的言行舉止,卻并不能幫助他們從根本上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孩子犯錯,自然要受到教育和處罰。但懲罰不當,不僅對孩子沒有起到規范和制約作用,還可能使其行為逆向發展。那什么樣子的懲罰才適合?打罵是最“下策”,以下8種科學又智慧的懲罰方式,能幫助你在家庭教育中讓孩子真正認識并改正錯誤!方法一:規勸引導適用場景:孩子與同伴發生爭執,搶奪玩具等。看到孩子的不好表現,我們先放下手里的事情,走到孩子身邊,蹲下身與之視線平行。這是為了讓孩子知道你在注意和關注他,然后詢問具體的原因,耐心聽孩子說出他的想法。無論事情經過如何,首先表達對孩子同理的感受,獲得孩子接納與信任,再灌輸爭吵、打人、搶奪等是不好的行為和觀念。若孩子確實有錯在先,應引導孩子學會說“對不起,請原諒。”避免直接呵斥或威脅制止孩子的行為,更不能不分青紅皂白直接將孩子拉開,并大聲訓斥。這樣做只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讓孩子表現得更偏激。方法二:靜坐思過適用場景:孩子吵鬧不安、與他人打鬧等。給孩子劃定一個靜坐思過的區域,比如一個軟墊,或一張椅子。告訴孩子為什么這樣做,并要求規定時間內不能離開區域。然后再準備一個鬧鐘或計時器,開始計算時間。指定的靜坐思過區域,最好不要在家里太明顯的地方,明確告知孩子時限(估摸在孩子能接受的范圍之內)。處罰結束后,適當安撫孩子,再告知被處罰的原因,引導他認識并改正錯誤。方法三:罰站適用場景:做一些危險動作時,比如從高處跳下,爬柜子攀窗戶等。在家里指定一個罰站位置,比如面向某一塊墻壁。其次與靜坐思過操作類同,準備鬧鐘或計時器,開始計算處罰的時間。罰站地點同樣不宜在顯眼位置,孩子的視線規定在一個大概區域。但要注意罰站時間不宜太久,否則孩子站不住,容易違反規則。方法四:動手做家務適用場景:孩子亂丟玩具,不愿意收拾等。給孩子準備勞動工具,比如抹布、拖把、掃帚、收納筐等。讓孩子學習做家務的同時,也養成清理和收納整理的好習慣。讓孩子做家務,應在其力所能及的范圍。如果年齡太小,要以安全為前提,家長可以陪著孩子一起做。在陪伴過程中,引導孩子學習更多勞動技能,體驗做家務的意義和當中樂趣。方法五:繪畫涂鴉適用場景:孩子打人、推人、咬人、罵人、有暴力傾向等。給孩子準備一本畫冊、彩色筆和一張小桌。桌子最好不要用平常的書桌、餐桌等,以防孩子以后使用這些桌子時,會產生不好的心理羈絆。畫具備齊后,引導他畫出自己心中所感所想。比如讓孩子把(做錯事)的經過畫下來,這在心理學上被稱為“藝術治療法”。繪畫涂鴉的辦法,不受限于語言表達能力,也不會傷及孩子的自尊。我們可以從孩子的作品中,探知孩子內心真實的想法,從而準確地把握孩子的心理狀態,并正確引導。方法六:沒收他喜歡的物件適用場景:好言相勸不聽,故意找茬,拒不認錯等。如果孩子無法理性認識自己的錯誤,甚至還因此“死纏爛打”,那么可以考慮將孩子比較喜歡的一個物件暫時沒收,以示懲罰。沒收孩子的東西,孩子定是要鬧情緒的,好言相勸也聽不進去。這時候我們將孩子按定下來,與其眼睛對視,認真而嚴肅地告訴他錯誤以及沒收的理由,并告訴他如果表現好之后,會還給他。方法七:揀豆子適用場景:急躁、亂發脾氣、耐心不足等給孩子準備一些不同顏色的豆子(或波珠),和幾個容器。讓孩子將不同顏色的豆子(波珠)挑選出來,放進不同的容器內。如果是年齡小的寶寶,應需有大人陪護,防止誤吞。孩子達成任務后,會有很大的成就感,這時我們再跟孩子聊聊他的過錯,說說被處罰的原因。不過,即使孩子平時沒有犯錯,也可以經常陪他玩這個游戲,能夠訓練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分辨能力,培養物品歸類的習慣,還尤其磨煉性子和考驗耐力!方法八: 禁令要求適用場景:不良的生活習慣,比如挑食、不愛刷牙等。當孩子習慣性地犯這類錯誤時,多說或無效,那么可以試將他愛吃、愛玩、愛做的事情等暫時禁令或取消,以此作為懲罰。實施懲罰不必大聲斥責,也不要以威脅、憤怒的語氣說話。只需心平氣和告訴孩子,取消他這些權利的原因,并表示,只要改掉壞習慣即可恢復權利。結語無論以何種方式對孩子實施懲罰,都要注意:把握好原則,控制好情緒。成長路上,犯錯乃是人之常情。用適合的方式“懲罰”孩子,知錯能改,善莫大焉,這也將會成為他們人生當中,一筆珍貴的財富!關注健康管理師/家庭教育指導師【莞家媽媽】一起科學育兒,智慧養娃。
發表評論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