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的生活方式,打破刻板效應
527
2023-10-22
由于盲人群體的特殊性質,一直以來人們都將其作為社會關愛的重點對象。因為自身缺陷,致使他們的就業面十分狹窄,畢業之后大都從事按摩行業。湖南省衡陽市特殊教育學校4名盲人學生因唱歌走紅網絡的事件引人反思,或許我們早應掙脫常規思想,打破對盲人的刻板印象,盲人不應局限于按摩行業,他們亟需更多出路。
對大多數人來說,光是日常之物,而對盲人來說,黑暗卻是常態。與之對應的則是大多數人除卻學歷不高和技能不足的限制,就業范圍較廣,找一份工作并不算難事。反觀盲人群體,視力是他們就業的最大阻礙,就業范圍狹小,在固有的思維中,按摩行業似乎是他們唯一且最好的出路。然而,社會群體與社會進步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在社會群體不斷推動社會進步的同時,社會也在反作用于社會群體。盲人作為眾多社會群體中的一類,既是社會的組成部分,也是社會發展的一股推力。因此,在社會發展的同時我們也應該密切關注盲人群體的生活現狀,就業需求。在除卻按摩領域之外為他們尋找新的謀生之路,可以將興趣和生存相結合的新路。
在這方面,國家、社會以及其他群體都應該發揮不同的作用,共同助力盲人群體的就業之路。首先,國家層面應該為盲人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明確規定當盲人群體符合崗位所需要求時不得歧視、找理由不錄用、違規解雇工作者等行為,切實保障盲人的合法勞動權益。其次,社會層面可以根據盲人群體的特征、特點,盡可能多的提供與其能力相匹配的職業崗位,如心理咨詢師、唱歌、廣播人員等。此外,社會其他群體對盲人群體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社會群體人員應該用一種平和,尊重、平等的態度對待盲人,而不是待之以特殊、輕視、偏見。對盲人而言,用一顆平常之心對待他們,就是對他們最大的尊重。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相比給予盲人群體唾手可得的東西,不如提供更多可以自食其力的就業渠道,讓其在解決生存問題的同時能
發表評論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