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官生肖有哪些,衣冠禽獸明清二...
974
2023-10-23
衣冠禽獸,這個成語聽起來并不好聽,翻閱辭海和成語詞典,這個詞幾乎都是相當難聽的貶義,但有多少人知道,這個詞在古代,原來是個相當中聽的褒義詞?
其來源出自明代官員的官服,根據明朝的規定,文官的官服上繡的是禽,武官官服繪獸,根據官職的品級大小,所有禽獸各不相同,衣冠禽獸正是由此得來,其中有令人羨慕的味道。
清朝的官服制度基本上沿襲了明朝,除了少數官服上的圖案改動之外,其余沒有太大的改變,比如說明朝和清朝文官二品的官服上的圖案都是錦雞。
二品的官職對于任何朝代來說都是不低的官職,對比于一品文官官服上的仙鶴,錦雞似乎顯得過于寒酸,即便是三品文官,補服上也是繡的孔雀,那么為何明清的二品文官要以“雞”為官服圖案?其中又有何含義?
我國古代人民喜歡將各種動物賦予不一樣的寓意,比如說十二生肖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而“雞”在其中的地位比我們想象中的要高得多。
不知道有沒有人注意過,在我們小時候過年的時候,家里會在室內或者是門上“貼雞畫”,這是自古以來便有的傳統,正月初一又被叫做雞日,這一切不得不說是“雞”有個好名字,它的諧音正是“吉”。
如此門上貼雞畫便有了“入門吉祥”的意思,而正月初一的雞日其實就是“吉日”的諧音,此外雞的圖案還有“大吉大利”的含義,當下火熱的吃雞類游戲,生存到最后會出現“大吉大利,今晚吃雞”,也正是由于這個原因。
如果僅僅上因為諧音的問題,雞成為二品官服上圖案的理由似乎還顯得不夠充分,不如我們來看看民間的說法,在民間,“雞”又被稱為“鳳”,即便今天我們吃的雞爪還被稱為“鳳爪”,這就不得了了,鳳自古以來就是傳說中的吉祥神物,與龍齊名,就算是一品大員也不可能有紋的待遇,雖然雞不是真正的鳳,只是鳳的原型之一,但這無疑拔高雞的身份。
此外雞在古代被認為是“德禽”,如果說之前說法占了一小半的原因,那這個說法就占據了剩下的所有,甚至筆者認為,二品文官官服上繡雞,完全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韓詩外傳”中記載,雞有五德,即“文武勇仁信”,其中戴冠為文,趾突為武,好斗為勇,呼食為仁,守時為信,這五種德行正是作為一名朝廷命官應該具備的德行。
因此明清時期二品文官官服紋雞這件事,一點也不奇怪,不僅一點都不降低官員的身份,反而拔高了官員的德行,只是現在人們思想上的轉變導致了這種觀點落差的存在,從某種角度看,這方面的傳統文化正在悄然流失。
發表評論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