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頭條作者:正義老秦故事會懸梁刺股,是漢語的一則成語,源自孫敬“頭懸梁”的故事和蘇秦“錐刺股”的故事,出自東漢·班固《漢書》和西漢·劉向《戰國策·秦策一》。后人把這兩則典故合成“懸梁刺股”這則成語,用以激勵人發憤讀書學習。東漢·班固《漢書》記載:“孫敬字文寶,好學,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寢,以繩系頭,懸屋梁。”頭懸梁的故事東漢時候,有位著名的政治家叫孫敬。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常獨自一人關起門,從早到晚不停地讀書,廢寢忘食。為爭分奪秒地抓緊時間學習和積累知識,他還想出了一個專門對付“瞌睡蟲”的方法。這個方法是什么呢?古時候,男子的頭發不是很長的嘛。他就找一根繩子,把繩子的一頭牢牢綁在房梁上,并拉直繩子,將繩子的另一頭綁在自己的頭發上。當他讀書疲勞地打盹時,頭一低,繩子就會往上牽頭發,這樣頭皮就會被弄痛。于是,他就馬上清醒了,繼續讀書學習。西漢·劉向《戰國策·秦策一》:“(蘇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錐刺股的故事早在戰國時期,有一個著名的政治家蘇秦。他年輕時,由于學問不多,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視。回家后,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刺激很大。后來,他就下定決心發憤讀書,常常讀書到深夜。人很晚不睡覺,產生疲倦感、打盹兒什么的是很正常的。但蘇秦總覺得睡覺很浪費時間。于是,他就準備了一把錐子,自己一打瞌睡,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讓自己猛然間感到疼痛,好清醒起來繼續挑燈夜讀。懸梁刺股的寓意懸梁刺股這一歷史典故表現了孫敬、蘇秦好學勤讀的刻苦精神,表明只要付出時間和精力就會有收獲的道理,用以激勵人發憤讀書學習。如果想要把事情做成功,就要下定決心,目標明確。要肯吃苦,肯努力。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漢書》、《戰國策·秦策一》【求解驛站】為了防止打盹,把辮子吊在房梁上,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以便讀書過程中時刻保持清醒。形容刻苦學習。股,大腿。【活學活用】我們不能考試抱佛腳,平時學習就應該發揚~的苦學精神。【妙語點撥】要想成為一個有學問的人,必須自覺地刻苦讀書。因為學知識這事任何人也代替不了,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才能學到真知識。當有師長的關心和教導,有很好的學習條件時,如果再有孫敬、蘇秦二人發憤讀書的刻苦精神,怎么會取得不了好成績呢?只是,“頭懸梁、錐刺股”的方法千萬不要盲目去效仿,以免對身體造成傷害。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