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新人結婚的詩句,詩經這首賀...
327
2023-10-25
今天讀書燈下接著讀《詩經》。此前讀書君已就國風·周南中的《關雎》《葛覃》《卷耳》進行了個人化的解讀,此篇咱來共讀周南第四篇《樛木》。
此前提到,《關雎》中出現了一種名為荇菜的水草,隨著水流參差擺動,《葛覃》中的葛草可以作為當時制作衣物、繩索的原料,《卷耳》中出現的蒼耳則可以跟隨著行人或風的腳步遠到天涯。
到《樛木》篇,將出現《詩經》中的第四種植物——樛木。注意,樛這個字不讀“lǎo”,讀作“jiū”,樛木也不是一種樹的名稱,它只是一種形容。從它的身上,能夠看到古代君子應有的品德。
樛木 這幅圖很形象國風·周南·樛木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
樂只君子,福履綏之。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
樂只君子,福履將之。
南有樛木,葛藟縈之。
樂只君子,福履成之。
一、君子有成人之美古代常以玉石喻君子,因為玉石有著清澈通透、寧折不彎等特性,作為一個君子,也應該擁有這樣的美德。《樛木》中,以樛木起興,引出君子,樛木身上一定有著君子應有的品德。想要了解樛木所代表的品德,就要先了解什么是樛木。
郁郁蔥蔥的樛木所謂樛木,是南方一種樹枝向下彎曲的樹木,有人也將其譯作“彎彎木”。顏師古為之注釋:“樛木,下垂之木也。”
自然界里,樹木的正常狀態是向陽而生,伸展樹枝高聳入云以獲取更多陽光,可這些樹木,卻愿意將樹枝低垂向大地。也正是由于它有謙卑向下的姿態,才有了葛藤攀援著它,朝上生長。
這里的“葛”,即是之前所講的周南第二篇《葛覃》中的葛,可用來之作葛衣、葛巾、葛繩。作為一種藤蔓狀的植物,它需要攀附在其他樹木上才能向更高處生長。
葛藤所以,樛木是用來形容愿意放低姿態去幫助他人、成就他人的人,這也正是君子“成人之美”品格的體現。
二、行善而有福氣相隨《樛木》整首詩的字面意思非常簡單:南方有樹枝向下的彎木,葛藤縈繞著它;君子啊真心快樂,福氣永遠相隨。
前后兩句表面聽上去風馬牛不相及,但其實有著緊密的聯系。在大多的解釋里,這首《樛木》都被解釋為祝賀新婚的民歌,以葛藟縈繞彎曲的樹木,來比喻新娘與新郎永遠相隨,福氣滿滿。在此,我們也沿用這種解釋。
從詩歌結構來看,三章回環往復,每章只改動兩個字,葛藟由“累之”到“荒之”到“縈之”,福履從“綏之”到“將之”到“成之”,其實都表達的是同一個意思。
葛藟縈木這樣的段落句式,在《詩經》中經常見到,達到的效果則是通過重章疊唱,使得感情層層遞進,祝福之情濃郁充沛,營造出一種喜樂的氛圍。
通過解讀字句可以知道,詩歌是在吟唱對君子的祝福,但想想,他為什么能得到這樣的祝福,福氣為什么要跟隨著他?是因為上面所提到的,他首先用謙卑的姿態去扶人助人,所以亦能得到他人的助力,從而福氣相隨。
行善而有福氣相隨,這是《樛木》所揭示的第二條道理。當然,君子行善并非為求福報,只因人本就應從善如流,就如同水自然向下一般,君子“不以惡小而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是理也。
葛與木互相依附這也算是來自千年前古籍中的正能量。
三、幸福就是互相成就回到詩中,詩人是在用樛木與葛藤來比喻古時候的夫妻關系,其實非常貼切,古時候的婚姻可不正是這樣嗎?一剛一柔,剛柔相濟;彼此依靠,互相成就。
舒婷在《致橡樹》中提倡不攀附,不依賴,有獨立自我的愛情,而顯然,《樛木》里揭示的,是感情及婚姻的另一種狀態。在詩里,新郎與新娘彼此相攜,和諧共處,這就是婚姻幸福美滿的狀態。
當然,《樛木》是一首慶賀婚姻的頌歌,祈禱彼此婚姻美滿、幸福永遠。而婚姻大多都會有此祝福滿滿的開始,但步入婚姻殿堂之后,又會出現走向不同的站點與結局。
藤蔓縈繞這就衍生出《詩經》中婚姻詩的幾種類別,也成為此后漫長的詩歌長河中流行的幾種主題:
或生而離別,即思婦詩;
或死而別離,即悼亡詩;
或中途見棄,即棄婦詩。
后續我們陸續會讀到。
關注讀書燈下,與您共讀詩詞,醉心文字之美,感受詩中四時變化。
發表評論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