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猴子的詞語,趣學悅讀每日成...
320
2023-10-26
【解釋】
?孺子:小孩子; 教:教誨
孺子可教意思是?小孩子是可以教誨的。
形容年輕人有出息,可以造就。
【出處】
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留侯世家》:
“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驚,隨目之。父去里所,復返,曰:‘孺子可教矣?!?/p>
【近義詞】
尊師重道 程門立雪
【反義詞】
朽木不雕 不堪造就
【例句】
相信自己,你一定是一個孺子可教的人。
【教 育 感 悟】現代教育觀點通常認為兒童具有可塑性、可教性,
也就是成語中的“孺子可教”。
但兒童不同于白紙,隨你亂畫;
也不是泥巴,任你拿捏;
兒童自帶基因、個性和天分,
孺子可教實在沒辦法簡單歸納成統一的模塊或程序。
那么,孺子可教,教什么又怎么教呢?
教什么?
首要教的是規則意識。
孔子說“行有余力,乃學文?!?/p>
規則意識建立了,
行和文就好捋順了。
學校老師當然也會強調規矩,
家長最好也要讓小朋友從內心深處明白什么是規則、
為什么要遵守規則、
怎么弄明白規則、
以及什么情況下才能打破規則。
規則一般是共同制定、大家統一遵守的制度或條例。
規則具有普遍性: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是吧,校有校規,幾個小朋友玩游戲還有游戲規定呢。
反正規則到處都是,不要聽到守規矩就有心理壓力,大喊“我不要我不要”。
規則當然具有制約性:
規則一旦制定實施,大家就要控制自己的行為在規則內。
輕易、隨意破壞規則,就要承擔責任后果。
在學校里,就算對課程內容不感興趣,
也不能干擾正常教學的進行。
規則也具有有利性:
因為制約的目的是為了保護大多數人的利益。
比如校規,是為了師生行為更有條理,
保證每位同學安心學習的權力。
不要忽視規則的局限性。
你家的規矩就在你家范圍內有效,就不要搬到學校里了。
在學校,還是按學校的規則學習相處吧。
如果學校某項規定不合時宜,
一般的渠道是反映到班主任、學校領導,
由他們衡量情況更改規定。
如果遇到緊急情況、突發事件,
小朋友們可以打破常規,首要保護自己的安全。
比如上課突然身體非常不舒服,流血了,嘔吐了,
請馬上示意老師就醫,
不必擔心堅持一下,下課再去吧。
生命安全是最重要的。
怎么教?
一是語言簡單一點,
不要長篇大論,別說孩子,孫悟空也受不了。
咱們就事論事,直切主題,通俗易懂,簡單明了。
二是態度溫和一點,
我知道熊孩子各種:上躥下跳的、橫眉冷目的、專門say no的,
咱們不是熊孩子啊,別一聲更比一聲高了,
咱就當上仙渡劫呢,莊周夢蝶呢,觀看電視劇呢,
從情緒中抽離出來,
不管孩子是不是親生的,身體肯定是自己的。
三是行動堅定一點,
手機到時間就收了吧,
別管他玩到哪級苦苦哀求,
你的快樂建立在他的痛苦之上不是很好嗎?
不然他手機玩得快樂了,
你看到成績可能就痛苦了。
篇幅有限,以后逮著機會咱們再慢慢聊。
總之就是,不要正面對著嗆,
該微笑微笑該擁抱擁抱,
嘴上留情手下別停。
我是賈老師,管不住嘴邁不開腿的賈老師,有聊逗逼無聊吐槽的賈老師。我在趣學悅讀等你哦!【歷 史 故 事】古時候有個年輕人叫張良,他的國家韓國被秦國滅掉了,張良就去刺殺秦始皇,行動失敗后就躲到下邳。 有一天,張良出門散步,當他走到一座橋頭時,見一位老人坐在那里。 老人見張良走過來,把一只鞋子扔到橋下,對張良說:"年輕人,我的鞋子掉在橋下了,去把它給我揀上來。" 張良先是一愣,他怎么用命令的口氣呢?又一想,他這么大年齡了, 就沒有和他計較,馬上到橋下,把鞋子給他揀了上來。 老人把腳一伸,又說:"給我穿上!"張良心里想:這個老人真是得寸進尺啊。既然已經把鞋子揀上來了,就替他穿上吧,于是張良跪下來給他穿上鞋。 老人穿上鞋子,站了起來,看了一眼張良就走了。張良看見老人的舉動有一點奇怪,呆呆地看著他的背影。 老人走了一段路,又轉回來,對張良說:"你這個年輕人還算懂事, 是可以培養教育的,過五天后,你在天亮時,到這里來見我。" 張良見老人是有些古怪,但不是一般的普通人,希望能從老人那里學到一些本領。
到第五天張良一大早就來到橋頭,只見老人已經先來了,正坐這等他呢。 老人表現出生氣的樣子說:"你這個年輕人比我這個老頭子來得還晚,過五天再來找我。" 張良只好回家去。過了五天,天還沒有亮,張良就來到橋頭,這次又是老人先到了。老人再次責備他,又讓張良五天后再來。 又過五天,這一次張良半夜就來到橋頭。這次老人還沒有來。 張良等了一會,老人才提著燈籠來。 老人見張良感到滿意,說:"年輕人就應該是這樣。"之后,將一本 《太公兵法》送給了張良。 此后,張良認真讀它,反復鉆研。最終幫助劉邦打敗秦王朝, 建立了漢朝。張良成為開國功臣。
小朋友們,孺子可教的故事告訴我們:先做人,后學文。家長朋友有什么教育心得,或遇到什么教育問題,歡迎私信我們哦!發表評論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