糞便基因檢測,糞便基因檢測可篩...
867
2023-10-27
掃碼了解更多
南方日報訊 (記者/黃錦輝 通訊員/李曉姍 楊雋瑩)大腸癌篩查有新技術了。13日,“2019南方消化疾病及消化內鏡國際論壇”在廣州召開。在本屆論壇上,一項名為“糞便基因檢測”的新技術備受關注,專家稱它將為大腸癌的篩查防控提供新手段。
傳統篩查??用腸鏡查大腸癌較痛苦
在全球范圍內,大腸癌是最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之一;在廣東,其發病率在惡性腫瘤中排名第二。大腸癌早期發病隱蔽,大部分患者在發現時已是中晚期,治療的成本高但效果差。因此,早期篩查是遏制大腸癌高發的有效措施之一,可降低50%的死亡率。目前,美國、英國、日本等已將大腸癌篩查列入公眾健康方案。而廣州市從2015年起已開展大腸癌防控工作。
目前,我國腸癌篩查的主要方法是結腸鏡檢查和糞便隱血試驗。然而,由于普通腸鏡較痛苦、且術前程序較多,只有30%不到的初篩陽性者去做進一步的腸鏡檢查。因此,在腸癌篩查領域,醫生急需特異性較高、無創、受檢者依從性較好的篩查方法,輔助診斷,減少正常人群中不必要的腸鏡檢查。
糞便檢測??I/II期腸癌檢出率達86.71%
在本屆論壇上,“糞便基因檢測”這項腸癌篩查新技術受到重點關注。據了解,糞便DNA檢測對于臨床可以根治的I/II期腸癌檢出率可達86.71%。
專家解釋,這是因為正常成人每天都會有上皮細胞脫落至腸腔并隨糞便排出體外,而結直腸癌腫瘤細胞比正常上皮細胞更易脫落。因此,在腸道腫瘤患者的糞便中,會含有大量從腸道腫瘤表面脫落的攜帶了腸癌病變信息的細胞和細胞成分,這些信息可以由特殊的檢測手段解讀。
“然而,現階段的高檢出率是小樣本,如果要得到更精準的數據,還需要更多的樣本量。”專家說,新技術進入臨床實踐,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發表評論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