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頭條作者:大蛋好人們對東方女性最美好的展想,莫過于一席旗袍,一只玉鐲,身姿搖曳著從時光深處緩緩走來。而皓腕之上的盈盈光澤,便是東方美最好的詮釋。作為女人最喜愛的首飾之一,手鐲在東方女性的腕間躍動了六千年,它代表了中國女性特有的溫婉典雅、外柔內(nèi)剛。所以民間總流傳著一句老話:中國女性的一生往往都伴隨著三只手鐲,見證著她一生的幸福。女人的一生,伴隨著三只手鐲第一只手鐲:定情鐲女人自古愛鐲,世人便以鐲定情。“何以致契闊,繞腕玉跳脫”,便是古人在定情詩里對它的愛稱。鐲乃環(huán)狀,堅貞又圓滿,被視為是命中注定、百里挑一,承托著一對璧人的海誓山盟。手與鐲相依相偎,不離不棄。這樣的情誼寄托讓人想起木心的《從前慢》:“從前車馬很慢,書信很遠(yuǎn),一生只夠愛一人”。想必在古時候,每一只玉鐲都見證著這樣一段細(xì)水長流的真情實感吧。第二只手鐲:成婚鐲“晶瑩繞腕深閨秀,謹(jǐn)贈佳人做嫁妝”,自清末民初,便一度有無鐲不成婚的習(xí)俗。官宦大戶乃至民間富裕人家嫁女,在女兒上轎前,母親往往要親自送上一只繡有麒麟的錦袋。里面會裝上玉鐲這樣的珠寶首飾。光滑圓潤的玉鐲,是父母希望女兒人生路上如意順暢,平安幸福,也有一層“多鐲多子孫”的好兆頭。同時,永無終結(jié)的圓環(huán)造型,就寓意著無止境的幸福。這種含蓄深沉的愛意表達(dá)方式千百年來未變,因此至今,仍有講究人家以鐲送女出嫁,也有婆婆送鐲子給兒媳,表達(dá)親情接納與美好祝福。第三只手鐲:傳家鐲“玉環(huán)何意兩相連,環(huán)取無窮玉取堅”,玉鐲意謂圓滿堅貞,作為傳承感情的念物,它無疑是最合適的。長輩帶著期許與祝福,將蘊含福氣吉祥的玉鐲以傳家寶的形式,代代相傳,寓意世世連鐲,世世連心。玉鐲接替著一代又一代的祝福,傳承著一個家族的情懷與擔(dān)當(dāng)。所以咱們經(jīng)常在影視劇中看到,把玉鐲作為傳家之寶,這是國人幾千年來的傳統(tǒng)。丈夫送給妻子、婆婆送給兒媳、父母送給女兒、自己再送給下一代......女人的一生,都離不開這手腕上的緣分,甚至更有一說叫“看鐲識女人”。那手鐲對女人來說,到底有什么意義呢?看鐲識女人手鐲對女人的意義?護身養(yǎng)性人養(yǎng)玉三年,玉養(yǎng)人一生。好的玉鐲亦是養(yǎng)人鐲,是女人終生的護身符。玉鐲有著浩然靈氣,可保平安、守富貴。如果戴了貴重的,人也會不自覺變得細(xì)心、謹(jǐn)慎,也是變相地讓你凡事都小心,減免意外。戴的時間長了,潛移默化下就會讓你多些溫和優(yōu)雅的氣度,為人處事更加寬容大度,舉手投足散發(fā)書卷氣。所以好玉鐲不僅護身,更修心。顯貴顯身份奢侈感可以靠金銀堆疊出來,但是品味無法拼湊。總有人說“看鐲識女人”,玉鐲樸素?zé)o雕卻高貴大方,懂得欣賞玉鐲的女人必定品味脫俗。而戴一只好玉鐲的女人,則注定身份、地位皆不凡。傳家傳代民間俗語有云:金銀滿屋,不如一鐲傳家。玉鐲身上承載著歷史和記憶,繼承者戴上它,就等于戴上了長輩的期望祝福和整個家族的精神。即使以后遇到坎坷和誘惑,玉鐲都能助你保持本心。看到這里,寶迷們是不是十分心動:我也想擁有一只屬于自己的手鐲啊!要論起長期佩戴和傳家,玉鐲則為首選。在所有鐲子里,玉鐲最有文化慣性,也最受認(rèn)可。玉鐲里,寶編最為青睞和田白玉,它是唯一的國玉、國石,有著上下八千年歷史。而和田白玉手鐲的貴重,人人皆知。它是所有和田玉成品中最為奢侈的,就如金條之于黃金,玉鐲堪當(dāng)和田玉中的硬通貨,可收藏可傳承可保值。為什么說和田白玉手鐲最為奢侈?不計成本,非常廢料寶迷們可能不知道,看似樸素?zé)o雕的手鐲其實很廢料。因為和田玉本身大塊的料很少,但切手鐲又偏偏需要大塊且完整的玉料。一旦拿到一塊和田玉大料,開料師傅會最先規(guī)劃能出手鐲的部位,先切片開鐲,一切都為保證切出最完美的鐲子形狀而服務(wù)!畢竟,能切出幾只鐲子,直接決定著這塊玉料的價值!因此切完手鐲,剩余的料就大概率成了邊角料、異形料,湊在一起也難再切出一個其他完美的和田玉成品。所以做手鐲就是不計成本,要出好手鐲就大概率要滅掉還想同時出其他和田玉成品的念頭。對玉質(zhì)非常挑剔要切出完美的手鐲,除了玉料要大、完整,其余的評判體系其實和原石的差不多,只是玉鐲的要更嚴(yán)苛。原石可以有臟棉綹裂等瑕疵,但玉鐲上最好不要有這些。想想看,本來就樸素?zé)o雕的玉鐲,一眼能落到的地方就是本身的玉質(zhì),這時再有哪怕一點瑕疵,對一只玉鐲的影響都是致命的。但喜歡和田玉的人都知道,和田玉玉料但凡一大,就避不開雜質(zhì)多、有水線,還有玉質(zhì)松散的情況。但這些在一只完美的和田玉玉鐲身上,都是不允許存在的。這也是為何,玉鐲相對其他玉成品更為貴重。最為貴重在切除多余玉料后,每一只玉鐲還要再歷經(jīng)成千上萬次的手工打磨,才能讓玉鐲內(nèi)外弧度圓潤、表面細(xì)膩,貼合手部肌膚。誕生不易,自然身價不凡,隨著玉鐲身價的上漲,和田玉瘋狂,玉鐲瘋狂,現(xiàn)在連鐲芯也瘋狂起來了。人們買不到好的玉鐲,就想著撿漏一個切下來的鐲芯,去切個無事牌或雕個雕件之類的也不錯。于是現(xiàn)在,連鐲芯都變很貴!和田玉玉鐲的身價幾多貴重,人們對它的愛已經(jīng)都到“愛屋及烏”了。而之所以能得到這么多喜愛,除了和田玉玉鐲襯托溫婉氣質(zhì)、收藏前景可觀外,更深層次的,正是它背后的誕生過程——一只完美的和田玉手鐲的誕生:極度挑剔、不計成本,蘊含著歷經(jīng)萬磨終得圓滿的內(nèi)涵,值得每一個女人去擁有、去傳承。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