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姓秦的人有多少,書法神童何...
259
2023-11-02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在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誕生了無數璀璨的文化。這些璀璨文化的結合,也使得我們五十六個民族緊密結合。
讓這些文化久經不衰、發揚光大的載體就是漢字。在商朝時期就出現了甲骨文,直到秦王“掃六合”天下文字大一統,經過許多朝代的更替,文字也演化出了行書、楷書、草書等多種字體。
這也誕生了許多書法大家。有王羲之的《蘭亭序》被后世譽為“天下第一行書”。有顏真卿氣勢磅礴的“顏體”,對后世影響深遠,奠定了他楷書的領軍地位。
再有“山谷道人”黃庭堅的草書,書法獨具一格,與蘇軾等并稱為“宋四家”。
作為文化傳承的載體,漢字本身就成為了一種獨特的文化,隨著時代的變遷,“書法”這門藝術也走,進了我們日常生活。
從書法課再到后來的書法班,以及高考書法特長生。書法成了我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每當談起書法,我們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王羲之,因為從小受家族的影響,七歲便善讀,12歲就在書法上小有成就,可謂稱得上是“神童”。
從古到今有很多人物被從小冠以“神童”的名號,有的不負眾望成為一代大家,有的背離初心終落個“傷仲永”。
而我們今天要聊的就是當代“神童”何世龍,這個名字在10年前可以說是紅極一時,而到如今的銷聲匿跡,也不過短短10載。
究竟是什么原因讓他成了當代“方仲永”?
2000年5月28日,在遼寧省撫順市,何世龍來到這個世界。她的父親何豐順先生自己本身就是一個書法迷,酷愛書法和國畫。
在何世龍出生以后,便深受父親的影響,對書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在別的孩童還在牙牙學語時,何世龍就已經手握狼毫,大筆一揮練起書法了。
父親看到孩子對書法有如此濃厚興趣,變下定決心要培養孩子,在何世龍五歲的時候,全家搬到北京,之后就讀于北京琉璃廠小學。
北京琉璃廠大家都知道,古香古色且盛產文房四寶,而北京琉璃廠小學更是有著濃厚的文化底蘊,師資力量的配置是其他小學無法比擬的。
從這件事我們也可以看出何豐順先生對自己兒子所付出的心血,和已經下定的決心。
這里不得不說,作為一名零零后,小小的何世龍能夠抵制住玩心的誘惑,在家里苦練書法,也是非常令人敬佩的,而他的付出也確實得到了回報。
在何世龍七歲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在書法這條路上初露鋒芒,這年他開始參加中國藝術考級考試,雖然他才年僅七歲,就已經有了四年的書法基礎,比許多成年人還有過之而無不及。
七歲的他不僅順利地完成了考試,并且拿到了五級榮譽證書。也就是從這里開始,何世龍的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第二年,年僅八歲的何世龍遍受邀到全國人大會議中心,進行了一場書法表演,從此便轟動全國。
在萬眾矚目的情況下,何世龍左右齊揮,筆法游云驚龍、行云流水,驚掉了在場所有人的下巴。
在這兒觀眾中也不乏一些在藝術上頗有建樹的領導,這些人都給予了何世龍極高的評價。
再加上當時現場的各路媒體的宣揚。八歲的何世龍就被冠以“當代小唐伯虎”“中華書法神童”的稱號。
小小的年紀就被無數榮譽和光環所包裹,這是其他同齡孩子所羨慕不來的。
在全國人大會議中心表演,只是他嶄露頭角的第一步,在這一年他也做了另一件轟動全國的事。
那年,百年名校北京琉璃廠小學邀請何世龍在牌匾上題字,名曰“敏學堂”。這種榮譽也只有當世書法大家才能夠得到。
而小小年紀的何世龍就能達到如此成就,確實令人望而興嘆。爾后的何世龍又被書法協會破格錄取成為書法協會的會員,而這一年的何世龍才九歲。
這也創造了書法協會會員年齡最小的記錄,其實他的生活到這里不難看出他的天賦,以及他的書法的熱愛。
成名之后的何世龍不斷受邀參加各種商會演出,“神童”這個稱謂也越做越實,這里不單單有媒體的吹捧,更有許多商業精英,企業大佬千金求字。
那年何世龍十一歲,受贊助商邀請在中國大飯店進行書法表演,何世龍提筆揮毫寫了四個大字:“大愛無疆”。
隨即就在現場開始拍賣,這本身就是一場慈善晚宴,錢來參會的企業精英爭相出價,最后競價11萬元被某副總裁拍得。
這也讓無數圍觀者眼紅,贊美聲、批評聲、質疑聲等等接踵而至,雖然大家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但是在他身上的熱度所帶來的商業價值讓許多人眼前一亮,越來越多的商業活動找到他。
年少出名,也許是好事,但也不一定是好事。如果是影視明星,像張一山宋祖兒這種,小小的年紀,就已經紅遍大江南北,以后的星途就已經鋪好了道路。
就書法而言,本身就需要扎實肯干,一步一個腳印,相傳王羲之在木板上寫字,木工,雕刻時發現字跡已經滲入木板三分,形容王羲之筆法有力,也間接地表明了王羲之的穩重和扎實。
而小小年紀就出名的何世龍,面對漫天的榮譽和贊美,很容易就會被蒙蔽初心。
對于何世龍來說,小小年紀可能還不理解自己的商業價值有什么意義,也就知道自己寫了一手好字,會贏得鮮花和掌聲,被無數聚光燈擁簇是一件非常值得驕傲的一件事。
可是作為父母會怎么想呢?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全天下父母共同的心愿,當時的何世龍在十來歲的年紀就已經達到了“望子成龍”的程度。
花環與榮譽的擁簇下,在利益和虛榮心的驅使下,漸漸磨滅的練習書法的初心,走到了聚光燈下受人吹捧。
大家都知道書法本身就是一個在勤學苦練的基礎上循序漸進過程,就像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隨著何世龍的年紀的增長,在書法造詣上也再無新的突破,曾經的輝煌也如過眼云煙逐漸淡去。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讓流行文化變得快餐化,舊的事物總會被新的事物所取代,舊的話題也會被新的話題所淹沒。
“書法神童”不再是人們茶余飯后的樂談,缺少了關注度的何世龍失去了商業價值,也就不再有媒體去爭相拜訪,逐漸地也淡出大眾的視野?
時至今日,距離天價四字拍賣已經過去十一年了,何世龍也從稚嫩的“書法神童”蛻變成了干練小伙。
長大了的何世龍還是堅持在書法的道路上前行,近幾年何世龍和他所創造的“牛仔體書法”在網絡上一石激起千層浪。
他所自創的“牛仔體”書法,據他所說是結合了隸書、草書、小篆、行書以及楷體,多種書體融合在一起,成了他所獨創的“綜合牛仔體”。
這也讓網友們大吃一驚,有的網友說:當代眾多書法大家都沒獨創一體,十幾歲的何世龍為什么敢?
還有的網友覺得何世龍是因為長大后不出名,單純炒作提高知名度。
雖然網友眾說紛紜,從中還是可以看出網友們對他所創作的“牛仔體”并不買賬。
雖說不買賬,但很多人還是覺得何世龍只是一個走錯了路的孩子,改過自新還是可以從頭再來的。
現在自媒體行業快速發展,網絡直播也成了當下主流,何世龍也開啟了自己的直播之路,他在自媒體賬號的簡介中寫道:人生路還長,抬頭往前闖。
世龍還年輕,必須要加油。這些話本就應該送給他自己,曾經頂著“神童”之名盛極一時,現在最終回歸了平淡。
每天的直播大多都是寫字賣字,字里行間不再有當年的意氣風發,更多的是破崖覺角。
在他的作品中,還記錄著他成名后和眾多名人合影的照片,曾經的“神童”也只能在照片里看到當年的無限風光,評論中也看不到吹捧,只有調侃和批評。
在我看來,何世龍的前十幾年仿佛開了掛一樣,可謂一帆風順,十一歲時的何世龍就已經達到了常人難以達到的高度,許多成年人都望塵莫及。
這離不開他兒時的努力以及自身的天賦,可想而知11歲的何世龍那是何等的風光。
成名之后吹捧越來越多,商演越來越復雜,花花世界讓他迷失了自己的本心,再也得不到突破。
現如今他已經21歲了,許多人聽到這個名字,似乎已經記不起是誰了。以及他那曾引以為傲的書法,也逐漸埋沒在了歲月的長河中。
他本應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年少時的何世龍可以說是書法界的天縱之才,頂著無數光環頭銜長大,被當時所有人都給予了厚望,希望他能夠傳承書法,弘揚歷史文化。
而現實的情況是無數的聚光燈圍繞著他。隨著年齡的增長心智越來越成熟,這些吹捧和頭銜也讓他越來越受用,這也使得他逐漸松懈了書法上的功夫,何世龍則是在這最需要進步的時候松懈了自己,才導致今天這樣的結果。
巴普洛夫曾說過:無論在什么時候,永遠不要以為自己已經知道了一切。不管人們把你們評價得多么高,但你們永遠要有勇氣對自己說:我是個毫無所知的人。
練習書法的過程不就是和人生一樣嗎,經過日積月累方能厚積薄發,曾經的何世龍努力奔跑只為追尋人世虛浮,卻忘了回頭洞悉自己本心。
好在他還年輕,二十歲的年紀,保持本心,重新追求還為時不晚。只愿他能夠始終保持謙卑之心,不忘初心,腳踏實地,繼承傳統文化,把它發揚光大作為自己的使命。
“神童”的盛名本就是過去式,生活還再向前走,我們怎敢駐足觀望。
發表評論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