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頭條作者:不相及研究所一般來說,燒香的時候可能是人類最真誠的時刻之一,一切念頭都顯得實際而誠懇。人們會在此時注入自己最根源的期盼,煙霧將代替肉身先行抵達未來之門,其中更進一步的早已頂破了門框。不需要開口問,任何人都能感受到極致的虔誠,再舉高點就快把老天爺嗆著了。手里握著的是感悟,頭頂繚繞的是信念,每鞠一次躬就連通一次三界眾生,鞠三次起碼可以直連天庭。雖然沒人知道這個動作里面包含多大的夢想,但眼前的東西已經證明了那種分量,其他的香跟這種的相比,基本就是根胎毛。虛實結合出因果,大小分化出境界,他們與世界之間早已達成了類似的共識,簡單直白一點是為了保證高效。只是第一次見到這樣的場面時,恍惚間先會被他們的臂力所震懾,離遠看還以為抱了一棵著火的樹。也許是對人間規則進行了深度鉆研,才能把控這種保質又保量的祈福手法,求人辦事不能讓人吃虧,誠信永遠得排在第一位。傳說達到這種等級的香客,就會得到全宇宙的眷顧,被各路龍王奉為上賓,定海神針也能輕松扛起。不同的理解自然帶來不同的方式方法,在實用主義思潮的加持下,香的尺寸再大,也都是被心意填滿的。燒的是香,冒的是運,青煙是愿望的具象,每個愿望都長得相當茁壯,聚在一起的時候跟火災差不多。有個高人曾表示自己被仙家托夢過,夢里一根香就是一條許愿通道,所以他常年在寺廟門口告誡客戶,香越大,就越能保持溝通順暢。在他看來,自己賣的屬于信息高速公路,路子寬了跑起來才能更快。“根據公平貿易原則的指導,心里那件事情的重要程度跟香的體格要成正比,比人還低的香最多只能算是自行車道,還是十年沒修過的那種。”“士兵上戰場要帶槍,你去廟里得帶香,這其實是一個道理,都講究一寸長一寸強。”對于一次許愿來說,如果對方沒聽著,那就等于白來了一趟。好在這些香客們對這方面相當有經驗,擅長主動破除障礙物,以事在人為的心態探究命運枷鎖,不管對方在哪,許愿的內容都必須送到。樸素的理解衍生實干精神,求未來總得先注重當下,那么沒有什么東西比手里那根攻城錘更可靠,一錘應該就能撞開南天門。類似于將燒香這個行為拉進了軍備競賽的范疇,能登場的人已經實現知行合一,要燒就燒個實實在在。差距都是比出來的,機會都是搶出來的,一直有人堅信虔誠也得遵循叢林法則,才能得到上天最佳的眷顧。他們似乎也不再是祈福那么簡單,更像是從現實的角度參悟出通往彼岸的捷徑。你能從中感受到一些倔強,沒有哪個地方是不能連接的,次元可以突破,只要香的尺寸足夠,火星人也得收到自己的祝愿。從某種角度上說,這也是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里,就像是選擇了以香為天線,把思緒的電波發射到無盡星空之中。當量大又實惠的經營之道與虛無產生默契,一根不夠就多燒幾根,一次不夠就多燒幾次,堅持下去對面總會有個回頭客。因此有一些人在量變產生質變的智慧中找到精髓,在他們看來要想如愿以償,還得靠數量取勝。比如在媒體報道中,一位皖北小伙開了一家佛教用品店,他曾在店門口一次性燒了39根高香,每根都有3米多高。在他的介紹中,雖然買3根就要200塊錢,39根一共2600元,還不包括點高香耗費的酥油,但確實成功吸引了一波關注。也有位香爐管理員曾表示,經常有直接往火里扔這種香的狠人,一次扔一捆。即便心里知道是在燒香,那個畫面看起來也還是有點像在添柴火。“見過的話你就知道什么叫眾人拾柴火焰高,有些地方的香爐旁邊還專門配備消防員,燒一會澆一會。”他說自己剛來工作那一陣,常常分不清燒香跟放火的區別,主要是人們都太熱情了。很難測算那種熱情的溫度,但可以肯定是熾熱的,有時會熾熱到愿望還沒來得及實現,香爐先被燒塌了。據說常有人專門用卡車拉來這種香,再從山下一路扛上山,燒之前就要展現出自己攻堅克難的奮斗精神,畢竟一般的車根本運不了這種等級的狠貨。而有位潮州朋友告訴我,他們當地的香是要用吊機搬的。潮州每年都會舉辦青龍廟會,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包含香陣環節,幫所有人祈禱來年萬事亨通。本地人介紹,香陣采用當地特產的大龍香,手工制作,最高能超過6米,小的也有2.5米。“這種大香跟小炷香的材料沒什么區別,只是做起來更辛苦,制作好之后,還要在上面繪制圖案,要提前一年準備。”可以說這里香的體格就像能點燃的電線桿,一根有100多斤,一般一次只能運輸30-40根,要運很多次。而在2019年,當地點了超過6800根,如果只從畫面上看,很容易誤以為是個導彈基地。沒人知道第一個燒香的人是誰,也很難預測這種方式還會發展出多少種不同的分類,如果把視角抽離到地球的高度,它至少已經燃燒了幾千年。如今它仍是很多人每年必須要做的事,成為了某種習慣,比如下面這位富商一直都在更新燒香的高度,已經快把祈福玩成極限運動了。2016年時是6米,2017年12米,2018年達到了18米這就像那位潮州朋友說的,有人在燒香的動作中尋找寧靜,屬于給心靈做按摩,也有人把希望寄托在煙霧里,得到本源上的安慰。不過人對未來的期盼,終究還是無法用尺寸衡量的。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吧~